黎厚江
摘 要:突發性地質災害因為前期的表現不明顯,在預報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進行預警的過程中需要對現有的技術進行創新,提升預警系統的科學性,將預警結果進行分析。突發性地質災害對于人類的危害非常大,嚴重的時候造成人們的生命受到威脅。這樣的情況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是進行地質災害的重要途徑,也是減少危險發生的方式。本文主要針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地質災害;突發性;地質;預警準則
一、突發性地質災害概述
突發性地質災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質塌陷等災害,災害的類型分為兩種,一種是單一性的,災害單獨發生,在一定的時間段只存在一種地質災害。另一種是群發性的災害,例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這四種災害中發生兩種以上,群發性的災害一般的危害較大,進行監控難度也較大,在進行預警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的特征如下。
(一)單一性災害
單一性地質災害是一種災害的單獨發生,在進行監控的時候可以建立宏觀前兆預警系統以及微觀精密監控系統,通過對系統的宏觀預警使得人員及時的撤離,避免出現人員傷亡。通過微觀精密監控系統可以對地質內部的一些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掌握地質變化,避免出現更加嚴重的災害,對災害進行更加嚴密的控制。
(二)群發性災害
群發性的地質災害具有鮮明的特點,首先從區域性方面分析,爆發面積覆蓋非常大,并且具有很強的區域性,造成危害波及范圍較廣。群發性的地質災害出現群發性的特征,影響力巨大,可以在數小時之內造成嚴重的人員財產損失,并且在爆發方面非常突然。其次,群發性地質災害具有爆發性,可以在不同的地點同時發生,嚴重的影響地區的安全。一般情況下地質災害出現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在一定時期和區域內出現大范圍的強降水,造成地質運動受到影響。再加上發生強降水的區域內高山、陡坡和深溝聚集,在強烈暴雨持續作用下,殘坡積層達到過飽和狀態后發生類似瀑布樣的突然“奔流”,形成突發性災害。同時在這樣的區域內如果植被的覆蓋率較低,地質條件特殊,就會出現滲流帶,也會造成突發性地質災害。
二、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
(一)設計思路
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實行雙軌制,采用預警系統與當地實際相結合的方式,政府部門需要發揮自身的工作積極性進行預配合,做好群測工作,共同建立地質災害預警工程技術工作體系和組織工作系統,對技術進行全面的支持。在進行預警系統建立的過程中要將氣象、水利和地震等研究部門納入到監控體系中,特別是群發性的自然災害,專業研究方面較少,缺乏研究基礎,需要開展預警示范區研究,在地質監控系統建立之后,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技術進行推廣,及時的對系統進行完善,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解決。
(二)預警范圍
預警系統的建立,需要將進行預警的范圍進行確定,首先是嚴重破壞交通線路地段,將一些威脅到基礎設施的通訊、電力等方面進行監控,避免災害造成通訊的中斷,影響救援工作。其次在一些橋梁和水壩的位置,需要安裝預警設備,防止突發性災害對交通的影響。再次需要對水上航運和一些工礦區進行監控,防止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其中需要注意因為群發性災害可能發生的位置較為特殊,因此進行監控的過程中炫耀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盡量選擇簡單并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及時向公眾頒布地質環境情況數據,在危機時可以盡快的做到后續的工作安排,和當地氣象水利部門聯合發布預警信息。
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問題
(一)準確性不足
地質災害的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在自然屬性方面,無論是單體和群體,符合自然界的對立規律性,地質災害的發生這地殼活動的必然結果,地質災害社會屬性研究的根本問題是進行地質環境的探索,特別是突發性的地質災害,本身的發生時間和破壞程度就難以保證,再加上人類的破壞,造成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更加無法預測,建立地質災害語預警系統的必要性就進一步的凸顯出來,需要建立可續的預警系統,降低自然環境帶來的問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危害。但是在進行預警系統建立過程中,各個地區的情況不同,災害產生的原因也不同,再加上人類活動的出現對災害造成的影響無法準確估計,造成預警準確性出現問題。
(二)預警系統不夠全面
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的情況非常的復雜,不僅僅是自然原因,還包括人為的原因,但是預警系統建立的過程中只可能對自然原因進行分析,人為原因方面的分析沒有在系統中現實,而地質災害的社會屬性突出的體現人類活動的參與程度,人類對于居住環境的改造,使得外部環境出現變化,這一方面也是需要考慮的內容,如果沒有全面的進行考慮可能造成預警準確性受到影響。
(三)地質數據分析不科學
在進行地質災害預警過程中,對于地表的變化分析較多,但是對于地殼內部的數據分析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搜集的數據并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對于地質條件變化的分析不清楚,造成地質條件在變化的過程中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從而錯失了預測的最佳時機,造成地質災害的發生,對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
總之,突發性的地質災害對于人類影響非常巨大,但是實際工作中進行預警卻存在一定的難度,建立預警系統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數據檢測準確性,因此需要建立區域突發性群發型地質災害的預警準則,為群測群防提供技術支撐,以促進政府、科技界和公眾社會的聯合行動,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區域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概率預警和綜合減災工作,提升突發性災害預警的質量,為預警系統的整體管理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魏鳳華,尤鳳春,張樹剛,胡靜.河北省地質災害分布特征及預報[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6,02.
[2]劉傳正,李鐵鋒,程凌鵬,溫銘生,王曉朋.區域地質災害評價預警的遞進分析理論與方法[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4,04.
[3]劉傳正.區域滑坡泥石流災害預警理論與方法研究[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4,03.
[4]劉傳正,張明霞,孟暉.論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