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蘭
摘要:人們看一部電影,看一場戲,往往會忘記了自己,如同置身于電影和戲曲之中,被那曲折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臺上臺下渾然一體,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語文雖然不同于電影和戲曲,但是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卻能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橫生的語言,把課講得生動活潑,耐人尋味,同樣能給人以一種藝術享受。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
教語文,要緊的是把學生的心抓住,使學生產生一種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學習愿望。這就要求教學要有趣味性。
1.通過講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
教學的趣味性,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一切教學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學生對所學的東西的愛好和興趣。教師要學會講故事。紀連海老師就是用故事來吸引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的再現作者的感情。教師只有自己首先進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感染人,給人以入迷之感。教師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變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樣,加上節奏使故事具有可聽性,語言親切,又有變化。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象聲詞,各種動物的叫聲的模擬詞,把角色的對白進行擴充,適當重復,適當提問,讓孩子們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互動。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一定會越來越喜歡老師的,自然也喜歡我們的語文課堂了。講故事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以講故事為契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要比說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而且講故事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以讀促寫,進行讀寫訓練
課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較強的句子,學生難以讀懂。如果教師對它進行適當的處理,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體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行說話、寫話的訓練,既能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句子和課文的內容,也能鍛煉他們說、寫的能力。
3.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 》一課時,揭示課題后,我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讓學生借助視覺、聽覺更好地了解蟋蟀,同時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查找、篩選資料的能力。自學課文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4.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如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古詩時,因為在前面我給同學們講了一首送別詩,對于這首我讓學生自學。首先,對于題目同學們就有不同的理解方法,有的同學說,"元二使"是個人名;有的同學說,"元二使"是元二出使的意思。這樣同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后,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古詩題目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對有爭議的問題展開討論,這樣既可以保護同學們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又可以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5.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個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非常藝術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古往今來,歷史上演繹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商鞅舌戰群臣,得以順利變法;諸葛亮舌戰群儒,得以說服孫權抗擊曹操。這些故事時至今日仍然激動人心。
人類需要交際,人和人之間需要溝通,更何況是和小學生,即便是自己和自己也需要內部溝通,在這兩種情況下都充分體現出了語言的巨大價值。一個教師要充分相信語言的力量,要充分使用犀利的語言這一利器。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學生面對糟糕的環境,或者對學習不感興趣,如果說不能改變自己的心境,那么就會消磨掉他的意志,就會耗費他的大量精力,他就會感覺到疲憊不堪,他的神經系統和潛意識就接受了失敗、灰心、沮喪等等不良信號。這時候最需要有人對他進行心理幫助,引領他走出心理誤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擔負起這個重任。
總之,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是千變萬化的。俗話說的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依據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和教材的實際特點,抓住時機,有效"充電",這樣就能達到一種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