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竹葉
摘要: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為題,從核心素養的意義,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培養核心素養的阻力,以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和策略一同進行分析和探討,闡述了在教學中應如何落實。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語文素養的培養已占據著語文教育教學中核心的位置,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采用科學途徑和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的形成一些慣有的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需要教師有良好的耐心給予學生必要的培養。
一、核心素養的意義
素養是指一個人品德修養和素質的體現,素養包括的范圍很廣,比如:個人的道德品質、言談舉止、知識水平和能力等還有為人處世的能力或技巧、對人的態度或情誼等多種方面都可以統稱為素養。小學語文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比較穩定的、基礎的、適合當今社會和時代發展要求的語文素養,學生能夠必須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把這些基本素養表現在今后的閱讀和寫作中,從而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格魅力得到修養。這就要求當今教師能夠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既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又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的阻力
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基礎和語文能力為宗旨而進行的綜合素質和修養的一種培養。語文素養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我們可以從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這兩方面作為切入點來進行語文素養的引導,順應新課程改革提倡的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教學的培養,從而能夠更好、更快、更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素養。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不同程度的限制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2.升學率的壓力
升學率的壓力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師的工作和績效評比等。所以有些教師就不得不用“填鴨式”教學和題海戰術來評估學生的成績,從而提高升學率。使學生對枯燥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失去原有的興趣,進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小學語文培養核心素養的要求
1.具備必要的語文知識
當人一旦離開知識的懷抱后果是不敢想象的。在小學階段,教學中主要以漢字的字音字形和字義、基本的語法知識和修辭方法、常用的段落和文章的整體結構、基本的閱讀寫作方法等知識為主要內容進行。教師要對以上內容進行適時恰當的引導,讓學生主動自學、樂學、研學,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準確合理的培養學生小學語文知識能力的素養。
2.積累語言能力
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積累能力培養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文章中的具體內容,摘抄出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好段等,使學生在長期積累和生活經驗中收獲許多新的詞和句子,從而能夠使學生能夠擁有自己的“小題庫”。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漢字的認知程度和背誦能力的提高,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對閱讀課外讀物感興趣,最終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3.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陶行知老先生曾經講過這樣一句話:“教是為了不教”,這就說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精神,培養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能夠掌握基本學習語文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好習慣。
四、小學語文教學培養核心素養的策略
1.利用情感體驗教學法
語文學科是一門注重情感交流和表達的學科。從語文教材中編排的學習內容能夠體會到,語文學科是情感表達和生活經驗引起共鳴的過程。例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故事情節設疑入課,讓學生閱讀全文后進行解疑,使學生理清關系中,體會到小蝌蚪和媽媽的情感故事,從而能夠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而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
2.延伸課堂教學知識,使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當今教育下新穎的教學模式,它能夠通過同伴之間交流與溝通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是同學之間能夠相互進行學習和進步。這種方式還有利于學生把自己理解的知識和掌握程度分享給其他學生,大家團結互助,各抒己見,共同進步和共同成長。例如:教師在講《四季》一課時,先交流已知生活知識,再分組討論,接著畫四季,最后代表上臺講。這樣的方法不僅促進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且還能夠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學中教師能夠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拓寬自己學習語文知識的思維模式。
3.學生才是教學中真正的主人
語文素養的教學有時也可以被看作是體驗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和教師對外界事物采取探索的教學方式,從而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感知到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講解《春天來了》時,可將此課改為課外活動課,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孩子們零距離的與自然觸摸,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大自然的變化。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對發現進行探討,最終得出呵護、保護大自然的建議。使學生在觸摸、觀察、發現中學會語文知識,最終形成語文的素養。
綜上所述,語文素養的培養可以從學生的內心和情感入手,從而能夠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所以,培養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使學生今后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教育發展中勢在必行的行為。
參考文獻:
[1]唐珊.試論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J].教育現代化,2016,17:39-40.
[2]戴新蓮.提升閱讀素養,打造書香童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的實施策略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9:186.
[3]劉楠楠.聚焦核心素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在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中的呈現分析[J].語文知識,2016,24: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