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方
摘要:高中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課堂上,教師在授課時傳遞給學生的對信息技術風險的觀點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更能影響到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風險性對學生的影響在信息技術課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實際體驗。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信息技術風險
一、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策略
(1)設置問題情景,親身體驗,讓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的風險性。信息技術學科本身是一門體驗性的學科,需要學生有切身的體會才能真正提高自身能力和素養。為此在教學中應經常利用課程本身的內容,設計一些具體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親身去體驗信息技術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如果利用不當也會給使用者、他人或社會造成很大的損失,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不斷增加信息技術也存在風險的意識。
設計問題情景時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制定。第一要結構清晰,確保是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并且是利用本節課知識來解決的,解決后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的;第二要適度的真實,能讓學生產生共鳴的生活實際和親身經歷的問題,能在學生的經驗世界中產生,這樣更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信息技術風險的存在;第三要能激發學生動機中的情感成份,能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感、成就感。
(2)改變評價方式,小組自評,培養學生規避信息技術風險的能力。信息技術學科的評價方式跟其它學科相比更為靈活,但操作起來也更困難一些。為此改變傳統的以老師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代之以學生之間互評為主。結合問題情景的設計,讓學生相互評價對方的做法,在評價中體會到同學的做法會帶來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與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從不限定具體的分值,而是鼓勵每個同學說出自己在利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得到知識和可能的負面影響,從而培養學生規避信息技術風險的能力。
(3)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強化學生防范信息技術風險的能力。由于信息技術教師一般會教很多班級,對于學生情況不易掌握,很多時候無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這就易造成師生之間關系不密切,學生有問題時不愿對教師說,教師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到學生的想法。這種現狀對于學生防范信息技術風險非常不利,為此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利用技術優勢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如可以利用博客、微博、E-mail、QQ、飛信等軟件工具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因為可以不用面對面甚至匿名交流,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會更容易些,從而也可以盡快地深入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思想,這也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溝通能力等,能讓學生相信你。
二、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整合
(1)其它學科教學中滲透應對信息技術風險的內容。新課程中各學科都涉及到信息技術的利用,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學習其它學科知識的同時,也會提高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力。在備課時主動與其他學科的老師相聯系,給他們信息技術利用的相關資料,同時也弄清楚各科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做的工作,在信息技術課上可以結合各科的知識設計練習題。例如通用技術課中,技術的兩面性是一個重點,在學生學習這個知識點的同時,我們在信息技術課上也同時學習到信息技術的兩面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風險性有更深的認識,同時對技術的兩面性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提高其它學科教師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各學科教學也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幫助,而一部分學科教師缺少相應的信息素養。教師自己對于信息技術的風險性不了解,甚至有個別教師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或自己利用信息技術查閱不健康信息,教師的這些行為更會影響到學生輕視信息技術風險。
如何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第一,學校根據實際配置相應的現代化教學設施,使教師在查閱資料、相互交流、電子備課、出題測試、編制課件和課上應用多媒體授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第二,通過繼續教育、專門培訓、網上培訓、自主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特別是網絡自主研修方式是最有成效的培養方式,它能增強教師提高信息素養的迫切感,并且能夠在網絡上得到知識、情感的支持,與專家、同行們進行交流,能更好、更快的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
三、利用學生活動強化自我教育
當前,信息技術已經影響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來服務社會,同時體會信息技術的風險性對社會的影響。這樣,學生接觸到的都是真實的生活案例,比間接得到的知識更具說服力。
(1)加強學生社團活動的指導。目前高中學校出社團活動不斷增加,學生喜歡參加一些感興趣的社團活動,認為社團在學生和社會之間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進入社會后需要具備的許多能力就在社團活動中得到了培養。在一些高中社團的凝聚力甚至比班級還強,因此,加強對學生社團的指導教育對于預防信息技術風險具有更好的效果。
(2)利用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相關教育。學校利用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將來的社會化生活打好基礎,也給了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利用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因為是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并且是親眼所見,或親身體會,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風險性會有更正確的認識。
(3)組成學生小組,在信息技術活動中相互監督。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之所以會出現一些違背倫理的事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當事人認為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有些是虛擬),不會有人認識、發現自己。所以讓學生之間可以組成小組,從事信息技術活動時,如上網聊天、查看信息等進行相互監督,這樣學生就能較自覺的遵守一些社會規范,減少瀏覽不良信息、甚至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犯罪的機會。
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走進校園的每個角落,對于信息技術風險的教育就顯得日趨重要。針對目前高中學生的自身狀況和國內外對于信息技術風險及其對學生影響的認識,筆者結合信息技術教育實踐經驗,在研究信息技術及其風險的基礎上提出了高中信息技術風險教育的策略并加以研究論證,以期能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提高高中學生信息素養和綜合素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