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智
摘要:學生評價是古老而新穎的課題,它與學校相伴產生。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需不斷創新學生綜合評價體系,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小學階段評價體系的確立,要適應教育新形勢、新問題,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明確評價目的,確立好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的方向標;要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研究評價內容和創新評價方式;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豐富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真正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評價目的;內容和方式;完善體系
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的確立,不僅對學生成長發展具有導向、激勵功能,而且對學校整體工作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學生綜合評價體系中,評價的目的、評價的內容和評價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會直接影響著育人目標的實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已正式公布;中高考政策相繼出臺。面臨這些改革的新思想,新任務,如何理清學校發展思路,調整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人成才。顯得意義重大而深遠。
一、明確評價目的,確立好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的方向標。
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的確立要指向黨的教育方針。只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才能把握好學生綜合評價的方向。即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 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的提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布,當前中高考改革的形勢,為學校構建學生綜合評價體系指明了方向,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基礎,是學生走向未來的基石。要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全體發展,自主發展,個性發展。全面發展即人的全面發展,指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充分發展,又指人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和諧的發展;全體發展即使學校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自主發展即強調學生自我主動發展,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實現自我教育;個性發展即尊重學生個體,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發展的方向,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優勢強項得以發展。實現這“四個發展”這應當是學校構建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的方向所在。
二、創新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確定評價內容和方式
創新學生綜合評價體系,要著眼于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就是要轉變過分強調學業成績,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過于強調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培養以及情感態度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轉變單一的評價標準,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使核心素養校本化解讀,校本化實施。
在評價內容上,實現多元化評價。所謂評價內容,是指評價活動所關注的評價對象的某些具體方面或要素。可以看作是評價目的的更進一步細化。評價內容,要有利于引導和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好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的關系,讓學生全面發展、全體發展,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三.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豐富學生綜合評價體系。
1、評價要有標準。
評價標準是指在學生評價活動中,參與評價的教師和學生應掌握評價的內容、方法、要求、規則或基本遵循。只有有了標準,學生才知道如何去做,教師才知道如何評價。學生綜合評價體系中包括五個方面內容,每個方面在評價中要研究評價標準。如“美德”幣,在少先隊幾項評價中有,紀律:樓內、樓外做到不跑、不喊、不鬧,不損壞公物、不亂寫亂畫,進入校門前后不擠、不跑;衛生:樓內、樓外衛生區按時清掃干凈,不隨手扔雜物,放學把個人垃圾帶走; 注意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換衣服;兩操:不占用眼操時間,學生準時、認真眼操;準時集合,做到快、靜、齊,做操不說話、動作用力。禮儀:全天佩戴紅領巾或隊徽,不說臟話、周一升旗全身穿校服,會使用禮貌用語:謝謝,對不起、沒關系,您好等,遇見客人先問客人好,再問老師好。路隊:持路隊牌放學,隊伍整齊、不說話、指定地點散隊;進出餐廳、宿舍,隊伍整齊、輕聲慢步、守秩序。節儉:節約水、電、糧,不買零食、不喝飲料、不帶玩具入校等。這個標準,可依照學校實際而定。
2、評價重結果也關注過程。
現代學生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發展結果的評價,更重視學生發展過程的評價。在對學生過程的評價中,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使評價能夠觸動學生的內心深處,使評價產生教育意義,把學生評價過程變成教育和指導過程,變成不斷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手段。
要注重過程評價,就是要在學生綜合評價體系框架下,做好具體層面的評價。對學生的“美德、閱讀、學習、體健、才藝”五個方面評價,進一步細化評價。例如:在美德方面,結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禮儀、自理、節約、分享、感恩、寬容、責任、溝通、合作法治、民主、規則、誠信、創新等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評價;如在學習方面,學科教師不能僅關注學生學業成績評價,更要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學習態度、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質疑和表達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等評價。在這些較為具體的事例評價中,關注學生的過程評價。
學校由于實施“成長財富儲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體發展、自主發展、個性發展,學生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學生的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極富趣味性的活動中快樂、主動地發展。從而使黨的教育方針得以貫徹,使祖國有用人才得以培養。
參考文獻:
[1]《教育規劃綱要學習輔導百問》《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7
[2]《中國教育報》2016年9月14日第9版
[3]《道德認知發展與道德教育》副標題科爾伯格的理論與實踐 郭本禹 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