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平
摘要:初中體育課教育教學對培養、發展中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著特殊的功能,在體育教育教學中把體育課與健康心理教學結合起來,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關鍵詞: 體育課;中學生;注重;心理健康
目前我國中學體育停留在注重技術技能的教學和教材、教法的研究這一層面上,那它肯定不能適應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這一發展的需要。學校體育應實施體育素質教育,使之與社會體育接軌,為終生體育服務。近些年來,中學體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學生喜歡體育卻厭倦體育課的現象在當前學校體育中較為普遍。中學生好動的學生非常多,在運動中學生的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因此,以身體活動為主要教學方式的體育課,對培養、發展中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著特殊的功能,在體育教學中把體育課與健康心理教學結合起來,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一、改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寬松的教育氛圍
體育教學多在室外進行,環境相對寬廣,在各項練習中師生間、同學間有著頻繁的接觸和交往;教師與學生間朋友般的交往,高中學生會主動向教師提出困難和心理感受。特別是一些體育特困生,由于身體素質差,體育教師往往又是那樣兇神惡煞,導致對體育活動不感興趣,對體育考試充滿恐懼。教師的親和力使師生間的交流多了,情緒上相互感染,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動,學練的效果處于最佳狀態,促進學生的積極進取,自由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個性和創造力,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優表現和發展。改善師生關系后,師生交流多了,情緒情感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鳴,做到認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動,課堂上氣氛活躍,教與學、練的情緒高漲,學生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下,認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學練效果處于最優化,促進師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有所創新,使學生能創造性地應對環境的變化,增強心理素質。
二、體育課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
作為學校教育課程的體育課, 不僅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發揮主導作用,而且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著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應該通過體育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要打破傳統發揮體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多法并舉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積極鼓勵確立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刺激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人施教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并且通過體育課中教師言行舉止引導,體育游戲引導,體育項目教學引導,教學比賽引導,體育游戲引導以及室內課的健康教育引導等,來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
不僅要認真備好教材,同時,還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結合實際制定課堂內容,使整個教學有的放矢,生動活潑。在教學組織上,要以“活潑、自由、愉快”為主調,教師要制定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在方法上,要把以前注入式的模仿教學轉變為啟發式的教學,要把“要我學習”的觀念改變成“我要學習”。啟發式的教學既擺脫了按部就班的機械做法,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使學生都能感受思索的樂趣。
四、提高中學生對體育功能的認識。
教師在授課前首先要向學生講明本課教學內容的價值和作用,如對人體某部位的影響,目的、意義等,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驅動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
五、重視個性學生的培養。
要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糾正錯誤不能忽視優秀生和差生兩個邊緣。對于學優生不可放任自流,要指出其不足,提高學習標準;對于差生更要給予保護,不能急躁,用點滴的成功來培養自信心。
六、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
在安排教學進度時應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作用和難易程度來確定,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及時的調整,避免那種不管學生是否已經掌握學習內容,只按教學計劃中的課時安排上課的機械做法。要按照素質教育的內涵和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選擇學生化、趣味強、健康價值更突出的運動項目,以盡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七、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做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體育教學是師生共同的活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動態平衡。由于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教學環境的干擾性,教材的難易性和組織教法的多變性,以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無不影響著體育教學。以往在追求表面上的效率和運動負荷、練習密度等方面出現了忽視學生參與練習的主動性,使學生不能很快地掌握運動動作,把握正確的練習方法,讓學生感到體育課上得乏味和生硬。“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筆者在體育教學中做到:“抓大放小”。在教學中,筆者把握住基本的環節,一些小的環節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嘗試、練習。在準備活動中,讓學生根據要求去準備、去領做;放松活動、游戲活動也是這樣。筆者及時總結,肯定和表揚富有創意的動作,學生覺得新鮮有趣、躍躍欲試。
八、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改善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體育教學必須適應時代和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由于體育教學受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難以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知識與技術技能,需要在課外與校外課余時間進行更多的練習,才能掌握與鞏固體育課堂學習的知識與技術技能。學習方法有自學法、自練法、自評法、自我養護法、創新法等。
總之,體育與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最直觀性,最可操作性,最可觀察性,可接觸性最強的活動形式,它迫使心理健康在行動上得以實踐,在體育運動中使性格、人格等心理方面不完善者找到榮譽感,義務感,責任感。體育活動最終目的是回歸自然,面對現實,接受現實,適應現實,改變現實。從而體現出他們的團隊心理,即歸屬感加強,認同感得以共識。使我們培養的學生成為有健壯體格和有健康的人格的新一代,體育心理健康教育應向更高、更快、更新的多元化方向邁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