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云峰
摘要:由于在探究過程需要探究者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這對加深已有知識的理解,并將其融會貫通,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探究過程需要學生之間合作和嘗試,這些合作交流可以幫助兒童學習按照一定規則開展討論的藝術,學會與他人交流。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挫折與失敗、成功與興奮,這些感受和體驗使得他們更能理解科學本質、理解他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探究
一、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義
探究是滿足學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對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至關重要,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探究過程本身可以使兒童的思維受到鍛煉,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以獨立思考為核心,多種較優心理機能參與的主動掌握知識獲取技能的多層次的綜合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般采取教師“填鴨式灌,學生張大嘴巴無止咽”的方法,這種模式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又阻礙學生的學習熱情。那么應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呢?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
1.在概念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數學概念是反映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傳統的數學概念教學往往滿足于讓學生明確數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忽視數學概念形成過程中的探究意識的培養。
2.在建立定理和推導公式中讓學生體驗探究活動。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是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等底等高),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學生就會很快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但有學生有這樣的疑問: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其它兩圖形?這時老師可趁機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折,畫的方法得出:分成其它兩個圖形都不能完全一樣,只有等底等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的面積的2倍(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這樣既確保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嘗試體驗的過程,也激發起學生開展探究的欲望。
3.在錯題改正的過程中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出現的種種錯誤是很正常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作一番探究,這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徑
1.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而強烈的求知欲可使學生積極地去自主探究學習、自主探索。而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習興趣的前提和保證。教學氛圍實質是師生關系的問題,融洽的師生關系永遠是第一教學原則。教師應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的智力活動不受壓抑,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學習的最佳學習環境。
2.延伸自主探究活動,增加課外實踐。開展自主探究學習,課堂教學自然是主渠道,但課外的社會實踐則是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廣闊天地。因此教學還必須注重實踐,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經歷,從而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提升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培養自主探究能力的模式
1.問題推進式。課堂教學是在教師不斷地提出問題,學生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對學生來說,解決問題所用的知識是已經學過的,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揮最大的潛能,教師只是相機給予適當的點撥,這樣做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新知識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它們之間有內在聯系可以建構學科知識體系。問題推進式的教學結構是: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
2.啟發討論式。這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間和學生間相互研討為主的一種教學法。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發揮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條件,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討論式。
以教師為主導的討論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導討論——歸納總結。這種方式較適合理科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進程。
3.實踐探究式。在教學中把社會調查,實驗操作作為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創造條件,提供器材,使學生有動手實踐的機會,進行觀察測量,分析研究。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興趣,展開思維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的實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提供了確切方法。
以上三種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是互相關聯,互相滲透的。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它是建立在學生濃厚學習興趣和強烈內在需要的基礎上的;它是在學生對學習對象的主動操作,探索,檢驗,變革的自主活動過程中實現和完成的。
五、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時應注意的問題
1.尊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成果。中科院心理所張梅玲教授說得好,“再完美的模仿畢竟是模仿,有缺損的創造畢竟是創造;要創造要發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畢竟在前進,在發展,路是自己走出來的”。由于受到知識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學生的自主探究成果往往并不十分完美。我們不能因此看輕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技能的同時,更要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發揮想象,打破常規,鼓勵個性化理解,從而激發教師的想象力,與學生一起共同發展。
2.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要與實踐聯系。任何知識都是從實踐中來,并且都要應用到實踐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就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更加靈活的運用知識和技能。因此,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必須與社會實踐是緊密相連的。
3.獨立思考、小組討論、集體合作相結合。獨立思考是自主探究式教學最主要的特點,但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小組討論和集體合作,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聰明才智,教育學生在討論時既要注意保留自己的意見,也要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
4.切忌“放羊式”課堂教學。雖然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集體討論,但絕不是“放羊式”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及時地進行調控,把握所討論問題的量和度,使課堂教學得以高效進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