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雅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大眾體育
古代中西方娛樂體育異同點的分析
高 雅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娛樂體育是指為了豐富生活、調節精神、歡度閑暇而進行的體育活動,它以消遣、娛樂為目的,使主體能在余暇時間里,以玩的方式得到身心的調節與放松,達到生命保健、體能恢復、身心愉悅的效果,成為人類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古代中西方娛樂體育發展的大體方向是一致的,但兩者之間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經濟結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使不同歷史階段的娛樂體育,無論是在活動的形式、內容、理論、目的,還是思想基礎、社會地位等方面也有所不同。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比分析古代中西方娛樂體育的異同,以期為中國娛樂體育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新的啟示。
古代中西方;娛樂體育;異同點
在原始社會,大自然是人類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基礎,人類出于本能去順應天時,這使任何身體活動都具有自然性。由于生產力的極度低下,人類在收獲豐盛時,內心的興奮與激動便通過手舞足蹈的身體活動表現出來,借此感謝大自然的恩賜。早期人類受地域差別的影響不大,但隨著思想的進化,人類開始探索自然,在無法解釋相關自然現象的前提下,宗教觀念逐漸產生。在古老的中國,從商代起人民就開始用祭祀活動來慶祝農豐;而在泛神論的古希臘,當獵取到大型獵物時,人們便舉行祭典,載歌載舞。無論是古代的中國還是西方,舉行祭祀儀式便成為人們禱告上蒼、表達崇敬、祈求幸福的活動形式。人們用舞蹈來表達自己的歡愉,模仿動物的形態特征進行有節奏的律動。與艱難枯燥的狩獵農耕相比,祭祀活動更具有濃厚的娛樂色彩,這就是最原始的娛樂體育。可以說社會越原始,人性和自然的統一就表現得越充分,這是中西方體育發展的根源,包括后來演化出來的各種體育活動,都是人類在征服大自然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
當東方中國正處在春秋的戰火不休之時,西方的古希臘城邦也是刀光劍影。無論是古代中國還是西方,在其歷史的最初階段,出于對土地和生存資源的爭奪,社會往往充斥著野蠻與暴力,體育只是作為基礎訓練,被統治者用于軍事侵略和防衛,此時單一的娛樂體育只能作為百姓們苦中作樂的方法,其中的趣味性微乎其微。等到戰亂消停,王朝統一,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基業,往往會壓制百姓的思想和身體活動,僅有的娛樂體育活動也往往由官方主辦。然而,隨著社會的逐步穩定和經濟的漸趨繁榮,作為人們基本生活的必需品,娛樂體育在群眾日益高漲的熱情擁護下,不是粗暴的禁令就可以限制的。古代中西方的娛樂體育是專門為上層社會服務的,在朝代的中后期,安逸享福、曠日持久的統治者們為了打發時間、驅散無聊,樂此不疲地參加體育娛樂活動,創造發明出新的娛樂方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城市人口的膨脹、市民階級的建立、群眾基礎的拓寬,娛樂體育便自上而下地蔓延開來。由此可見,古代娛樂體育往往是由統治者主導的,就一定角度而言,它無形中成為了統治者鞏固統治、思想教化的工具。
不同時代所處的歷史背景環境不同,每個時代的思想文化自然也獨具特色,這就使得古代中西方的娛樂體育在其形成和發展的不同階段,必然的呈現出不一樣的時代面貌。獨有的農耕文明決定了中國古代“游娛”活動的形成;周朝宗法制的建立,使得民間娛樂體育帶有“家族——宗族——民族”為一體的趨勢;隨著漢朝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古代中國的娛樂體育在形式和意義上更注重對“仁”“禮”的詮釋;明清之際“存天理,滅人欲”的社會主流思想則讓民間娛樂體育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同樣,古代西方娛樂體育與其根植的社會文化土壤息息相關。古希臘城邦制度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是古代奧運會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古代西方人濃厚的宗教信仰、對和平的祈求、對力與美的探索、對高尚情操的重視無不滲透到時代的娛樂體育之中;中世紀時期,反人文傾向壓抑了人類的自然生理本質,娛樂體育作為違背上帝、罪不可恕的極惡活動,幾乎在整個西歐被禁止,而騎士階級的出現,又使一些體育活動形式得以幸存。由此可見,中西方古代娛樂體育都是隨著時代的浪潮而起起伏伏,無論是在形式、內容還是發展狀態來看,無一例外都是深受時代思想文化的影響。
1.4.1 娛樂健身性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人們從事娛樂體育的熱情都來源于強身健體的需要和對精神愉悅的追求,這使娛樂體育明顯區別于軍事體育,而帶有一定的隨意性、自由性,并在此基礎上升華到藝術性、觀賞性的高度。
1.4.2 全民自發性 古代中西方娛樂體育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全民的參與度都非常的高,即使是在身份等級制度鮮明的社會背景下,人群的涵蓋面也十分廣泛。某種意義上,娛樂體育是人們追求幸福快樂的本性體現,是符合人類生理、心理現象必不可少的身體活動。
1.4.3 繼承創新性 古代中西方的娛樂體育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其過程都符合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體育活動都是經歷過原始社會祭祀儀式的洗禮,都是在最原始的模型上,被后世所繼承,并在加入新的時代元素,極富時代氣息和地方特色。
1.4.4 階級過渡性 古代中西方社會等級制度森嚴,參加任何活動都受到身份和地位的限制,充分體現了古代娛樂體育的階級性。同時,各種活動都是高層主導、上行下效,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從上流社會向下層社會普及,這種傳播規律充分體現了中西方古代娛樂體育發展的階級過渡性。
中國古代的娛樂體育文化深受傳統農耕文明的影響,帶有了中國傳統小農社會的局限性。在自然地理環境封閉、生產力較低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建立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地位等級嚴格的宗法制度,個人的獨立性和自我意識得不到重視和培養,個性化得不到提倡和展示。而貫穿整個中國歷史的儒家思想,讓體育在提供娛樂的同時,成為了一種道德教育、禮儀培養的手段。例如,中國古代禮射的目的就是對人進行禮儀教育和培養; 投壺主旨在于闡明儒家的中庸思想等。所以說,在古代中國,人的本質和生命的價值都在于提高自身道德,遵守倫理常規,以求與社會相統一,娛樂體育的發展也體現出了這一點,被納入修身、為國、觀人之中。不同于古代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背景,古代西方體育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以海洋貿易為本,具有商品經濟對外開放性的特點。特殊的地理環境和開放的時代文化塑造了古代歐洲民族的競爭意識和冒險性格,個體對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追求,使人本主義思想在體育活動中得以彰顯。同時,古代西方強調個人的獨立性發展,注重對英雄主義精神的培養。城邦奴隸制的建立、民主政治的推行、工商業的繁榮發達、航海貿易的頻繁活躍、私有經濟的萌芽發展,都使西方打破了宗法血緣關系的束縛,形成了西方人熱愛自由、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這使古西方的體育娛樂活動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傾向,更加的自由、開放。
中國是一個傳統內斂的民族,鮮明的民族特色使中國人的審美觀念也顯得含蓄而朦朧,如儒家以自然為美,道家以適性為美,佛家以圓滿為美。在這以我觀物、虛靜納物審美觀的影響下,傳統的中國娛樂體育講究節奏、韻律、神韻、內涵、和諧,在進行一些娛樂體育比賽時并不提倡暴力,比賽在內容、形式上多趨向于技術型和智力型,比如投壺、棋弈、射箭、秋千等,即使是在一些力量型的活動比賽項目中,也比較崇尚以技巧取勝,以內力制敵。在中國傳統的民間體育中,屬太極拳最具典型,這種以內功相抗衡、虛實不定、外柔內剛的比賽方法都普遍的運用到了古代的舞蹈、角力、擊劍、拳術等運動項目中。區別于中國的內力抗衡,古代西方比較重視外力展現。受長期戰爭的影響,西方人更加傾向于征服和超越,他們以全身發展平衡為基本,以肌肉溝回為審美,講究肌體的左右發達對稱,追求人體肌肉結構的健美。他們的體育競技普遍表現在外力的運用,力大無窮則是人們心中的英雄形象,古代西方的角斗、摔跤、搏擊等力量型項目在民間娛樂活動中更是大受歡迎,被認為是個人真正實力的展現。古希臘人把最健壯發達的軀體敬獻給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以求拉近與神的距離,這使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人體美的展示,著名的雕像大衛、擲鐵餅者就體現了當時的審美觀。
中國人的形體特點包括圓顱、寬面、窄肩、直背、軀體長、腿短等,這種體形不適合進行力量、速度方面的體育活動,因此,古代中國以靜為運動的根本,講究養生、修行。民族傳統的體育文化一貫向著娛樂性、表演性、藝術性、倫理性發展,以求在靜中增強個人的道德修養,這些運動活動幅度較小,強調身心愉悅、靈肉合一、以靜制動,追求以靜映襯的陰柔之美,這使獨具東方特色的運動形式得以形成,例如以祛病養生為目的的康氏消腫舞、華佗的五禽戲、張三豐的太極拳等。相比較于東方人,西方人的身形顯得高大威猛、壯碩有力,他們追求動的力量和速度,以展現人體的健壯陽剛之美,這使西方的娛樂體育自古以來就具有極強的競爭性、冒險性、驚險性,這些活動一般運動幅度較大,以戰、斗為主題,更加容易產生暴力斗爭。因此,古代的西方人特別重視對青少年意志品質和身體力量的培養,其娛樂運動形式也與角力、跑、跳、舞蹈、摔跤、游泳等體現身體各方面動態素質的活動密切相關。
古代中西方的娛樂體育都是人類共同的體育文化,是人類探索自然和社會,相互交流的結果,在根源上具有共同之處,歷史越久遠,社會越原始,這種相似性越明顯。然而,人類的進化和社會的演變,地理位置的不同、思想文化的反差、政治條件的制約使古代中西方的娛樂體育在各方面都產生明顯的差異,在各自的發展中獨具特色,且彰顯出不同的民族魅力。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國際范圍在拓寬,信息化程度在加深,現代的中西方娛樂體育已在各自古老體育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發展。中國的娛樂體育應順應時代潮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加強與西方娛樂體育文化之間的交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國娛樂體育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1 ] 郁健,左新榮.中西休閑體育思想比較研究[ J ].體育文化導刊,2008(6).
[ 2 ] 仰東.古希臘與中國古代體育文化比較[ J ].新課程:教研版,2011(9).
[ 3 ] 楊弢.論中世紀基督教對競技體育的影響[ J ].南京體育學院院報:社會科學版,2003(2).
[ 4 ] 何振梁.奧鈴匹克的普遍價值與多文化世界[ J ].體育文化導刊,2002(2):4-5.
[ 5 ] 王杰文.屢禁不止——中國古代的娛樂民俗與娛樂哲學[ J ].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3(1):21-32.
[ 6 ] 劉志國,劉卓.古代中西方體育觀念差異的文化視角分析——從圍棋和足球的文化背景談起[ J ].浙江體育科學,2004,26(1).
G80
A
1674-151X(2017)15-14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5.075
投稿日期:2017-06-18
高雅(1993—),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