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 張洪軍
跨過五道坎 百歲就可達
文/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 張洪軍
人到老年,機體組織器官老化衰退,抵抗能力下降,身體極易遭遇危難與不測。但許多變故皆有其緣由與發展規律,并非無章可循,如果人們能掌握其規律性并加強防范,便可減少和避免某些意外的發生,安然到達長壽的彼岸。我國的一些養生保健學家認為,老年人有五個極易招致危殆的特殊時刻與時期,需引起特別注意。如能跨過這五道“坎”,長命百歲便不難。
許多老年人本來就患有高血脂、高血糖、血黏稠等血管疾病,夜晚經過七八個小時的呼吸、排汗、排尿等消耗,會使體內水分大量流失,使血液黏稠度進一步增高,清晨就極易出現心腦血管血流不暢或停滯現象,引起心肌梗死或腦梗死。有關統計資料顯示,老年人在黎明或清晨(4~7時)去世的人數,高達死亡總數的60%以上;其間的心腦血管病猝發率,高達70%至80%,是老人性命攸關的重要時刻,不可掉以輕心。
預防的辦法是:入睡前及起夜時適量喝些水,以降低血液濃度;清晨起床時動作宜緩慢,不可過分急快和猛烈。醒后最好呈平臥姿勢躺半分鐘,起來后坐半分鐘,再在床邊兩腿下垂半分鐘,才站立行走,并保持心平氣和,精神愉快。
醫學家研究發現,在農歷每個月的月中 (十五日前后),心臟病和腦卒中的發病率,都比平時要高許多。過去不明其因,現已獲知其系受天體自然規律支配,是一種天體引潮力作用產生的周期性波動現象。因為,水是人體的主要成分,約為體重的70%至80%,其宛如一個奔流不息的微型海洋,每至農歷的月中,受這一自然規律的支配,便會引起體液、血液等的起伏波動與變化,導致心臟及血管病的發展與加劇。故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在農歷每月月中的那一兩天,無論何因何事,都應力戒急躁與發火,保持情緒穩定,心態平靜,并避免劇烈的運動與強烈的精神刺激,以防受時漲時落的潮汐影響,加劇舊病與誘發新病。
歲末年初,天氣寒冷,老年人由于元氣不足,體溫調節功能減退,受到寒冷的刺激,極易引起機體代謝與免疫功能障礙,稍有不慎,便會舊病復發及罹患疾病,甚至導致突然死亡。因此,在這一階段須格外小心。老年歲末養生,穿著很重要,宜松軟、輕便、貼身、保暖,衣料宜用純棉、純毛、純絲織品,外套宜穿羽絨服,并注意頭部及足部的保暖,以防受寒引發疾病。
老年喪失相濡以沫一生的伴侶,會對人的生理與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醫學專家對2500名老年喪偶者的調查顯示,因受極度悲哀的痛苦折磨與難以割舍的情感留戀,在喪偶后的半年時間里,許多老人常一蹶不振、罹患疾病,有的甚至死亡。科學研究發現,在此期間,喪偶老人的免疫功能竟然下降了90%;其所患病癥,心臟病和腦卒中居于首位。故在此奉勸喪偶老人:無論您是何等的悲傷與眷戀,死者都不會生還。與其用悲哀苦苦折磨自己,不如直面現實,化悲痛為行動,善待自己,以平靜的心懷與安然無恙、健康長壽來告慰亡靈。這才是最理性的。
醫學研究發現,老年人處在70歲至79歲的年齡段,和50歲至59歲的年齡段身體狀況幾乎一樣,平均每個月都有兩次健康波動,若平安度過這個坎,80歲以后健康狀態便明顯穩定。如何度過?這里借用我國著名養生保健專家洪昭光教授的話回答:“如果我們能很好地按照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健康衛生知識來充實自己,那么,我們每一個人一定會按照自然規律,健康七八九,百歲不是夢。也就是說人到70歲、80歲、90歲很健康,活到100歲是很普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