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雨
又一家雷軍系公司要上市,不過,這一次仍然不是小米,而是雷軍供職近25年、以WPS為主打軟件的金山辦公。2011年,金山辦公從金山軟件拆分出來獨立運營,2015年年底,公司決定拆除VIE架構在境內申請上市。
然而,從金山軟件分家之后,金山辦公的利潤額并不穩定,2015年共虧損1.4億元,2016年盈利1.7億元。2016年業績的增長,使得公司財務表現大幅提升,2016年12月底,公司未分配利潤達2.2億元,并且投資3.9億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兩者相加,已高于此次所計劃募集的5.6億元。
金山辦公未來將如何避免業績的波動?公司完全可用自有資金投資,為何要上市吸收投資人的錢?記者就相關問題詢問金山辦公,公司證券部員工郭解捷開始承諾會給出答復,但此后卻再無音訊。
又添上市公司
金山辦公現僅有兩款軟件,WPS和金山詞霸。別看金山辦公只是在近些年另立山頭,但其實已是家有年份的公司。1988年5月,一位叫求伯君的青年憑著當時一臺386電腦,開始了WPS 1.0的編寫。這款軟件當初也頗具開創性,填補了國內計算機文字處理領域的空白。
中間有一個插曲,1992年1月,雷軍到珠海金山實習,當了金山第6名員工,從此,“求伯君第二”成為了他的人生目標。此后的幾年間,WPS迅速進入發展快車道。從1989年到1994年,WPS在國內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但好景不長,1994年,微軟Office軟件登陸中國。從此,WPS由盛轉衰。
市場份額下滑有些年頭后,2011年,金山辦公從金山軟件拆分出來獨立運營,以個人WPS辦公套件免費的形式,對抗收費的微軟Office。
在分離之初,金山辦公IPO的首選并不是創業板。彼時,金山辦公采用的是VIE結構。采取這一架構的好處是,可接受美元VC或PE的投資。因國家對互聯網公司所從事的業務,通常是限制外資進入的,VIE架構可以讓企業既接受國外基金的投資,又能在國內開展業務。
金山辦公VIE架構的具體模式是,公司于2011年在開曼設立金山辦公,這一境外公司為殼公司,真正運營業務的是,國內的金山辦公有限。通過利潤轉移等協議,使得境內公司從屬于境外公司,方便其以境外公司為主體在美國上市。
或許是受到暴風回歸A股后市值大漲的鼓動,金山辦公后來不再計劃赴美上市。2015年,金山辦公花費了5000萬美元,回購了參與A輪融資的股東手中股份,拆除了VIE架構,不再是外資身份后,將A股IPO提上議程。
金山辦公的IPO,又為明星CEO雷軍添了些許矚目。早在1998年,雷軍就擔任金山軟件CEO,2007年曾辭職一年,2011年,任金山軟件董事長。同年,金山辦公從金山軟件分離后,在金山辦公承擔執行董事一職。
雖然只是執行董事,并非董事長,但雷軍仍是金山辦公最大的股東,持有公司27.06%的表決權。目前,雷軍已是5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除了在香港上市的金山軟件外,還包括美國上市的歡聚時代、世紀互聯、獵豹移動、訊雷股份。金山辦公若成功上市,雷軍旗下將有6家上市公司。
其實并不差錢
既然不再收費,改走免費模式,那金山辦公的盈利來源是什么?答案是WPS免費的只是個人版,企業版仍是要付費才能使用。2016年,公司辦公產品使用授權,也就是賣軟件的收入占總收入43%,互聯網廣告推廣服務占總收入45%。2015年,這兩項業務占總收入比重分別為56%~38%,2014年則分別為68%、29%。
由此可見,金山辦公收入的來源越來越倚重于廣告。這一模式本身就埋藏風險,對此,金山辦公也在招股書中承認,若公司在產品中投放廣告量過多,可能降低用戶體驗,導致用戶流失,從而降低公司產品的廣告投放價值,對公司廣告推廣服務的收入產生負面影響。并且,廣告業務的收入是存在一定增長極限的,難以保持不斷高速增長的趨勢。
同時,作為軟件公司,金山辦公還面臨著知識產權糾紛風險。目前,公司尚有未判決訴訟,2016年5月,福昕軟件認為WPS辦公軟件盜取了其PDF技術,侵犯了其知識產權,要求后者賠償400萬元。
對于此事,金山辦公在招股書中的一句頗耐人尋味:“雖然公司已主動采取措施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但也不排除其他競爭者指控公司侵犯其知識產權的可能,從而對公司業務發展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以上種種,只是公司未來面臨的風險,但以現階段表現來看,雖說2015年因為回購股權有所虧損,金山辦公近些年還是賺了些錢。2016年12月底,公司未分配利潤達2.2億元,并且投資3.9億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且同期資產負債率僅為12%。
由此看出,金山辦公并不缺錢。公司此次計劃共募集5.6億元。其中,2.5億元用于WPS辦公套件升級項目,9299萬元用做研發中心建設項目,9076萬元用在營銷服務項目。不難發現,金山辦公完全可以用自有資金投入于上述項目,但為何不這么做,反而要上市吸收投資人的錢?截至本文發稿,公司并未對這一問題做 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