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穎
1煙葉生產現狀
建平縣2016年完成煙葉種植面積16837畝,占總耕地面積(總耕地面積2752428.45畝)的0.61%。煙葉總產量3500噸。煙葉種植分布全縣8個鄉鎮,30個村、729個種植戶。種植品種有云煙87、云煙97、云煙99、云煙100、云煙105等。建平縣成立煙葉分公司以來,植煙規模由1000畝,發展到6.3萬畝,之后回落到1.6萬畝。
2煙葉種植效益及銷售
因遭受雹災,煙葉產量受到影響,全縣共收購煙葉3500噸,收購金額5705萬元,均價16.3元/公斤,煙葉畝成本3180(含自家人工等折合600元)元,畝產值3388元,平均畝效益808元。上等煙比例12.3%,戶均收入7.8萬元(不含補貼),上交稅金1255萬元。建平縣煙葉銷售形式為簽訂烤煙種植收購合同,即訂單銷售,由煙站統一進行收購。
3發展煙葉存在的問題
突出表現在兩個“不健全”和四個“矛盾”。兩個“不健全”:一是自然災害預防體系不健全。雹災發生幾率大,防范難度高,缺乏應對的有效措施。防雹網成本較高,利用率較低;防雹炮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二是合作社運行管護體系不健全。缺乏管護資金,基礎設施管護不到位,合作社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四個“矛盾”:一是植煙土地流轉與煙田輪作之間的矛盾。由于煙農隊伍較穩定,大部分煙田多年連作,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煙株生長受到抑制。煙田急需輪作,但又缺乏輪作倒茬相應的土地資源。二是煙農植煙積極性高與國家局控規模政策之間的矛盾。近年來,由于國家煙葉價格上漲,植煙效益較好,煙農種煙積極性高。但由于全國煙葉庫存嚴重超量,國家煙草總局出臺了“嚴控規模,連續3年調減計劃”的政策,朝陽市煙草局下達的任務計劃量不能滿足煙農種煙需求。三是煙農“重產量”意識與行業“重質量”要求之間的矛盾。多年來,煙農“只注重產量,不注重質量”的習慣沒有得到實質性扭轉,高產量的同時帶來的是煙葉品質的下降。四是煙農年齡結構、投入成本與效益的矛盾。農村年輕勞動力外流,農村勞動力匱乏,煙農結構老齡化;因為種煙機械化程度較低,人工費用連年增長,導致投資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雖然煙不斷漲價,但煙農收益仍然上不去,這也是制約煙葉發展的主要問題。
4解決對策及建議
一是做好植煙政策宣傳工作。統一思想,精心組織,采取分片包片,進村入戶,積極宣傳,將植煙政策宣傳到千家萬戶,做到家喻戶曉。二是依托基地單元,穩定種植規模。充分利用國家局優先保基地單元的政策,依托太平莊貴州中煙基地單元和馬場福建中煙基地單元,盡量保住現有種植規模不出現大的波動。三是適應新形勢,做好特色煙葉開發。建平煙葉是“貴煙”品牌“中間香型”、優質填充料開發重點,具有鮮明的質量風格和地域特色,搞好特色煙葉開發工作。四是調整煙葉布局,提高生產管理水平。按照“優化品種,優化煙田,優化煙農”的原則,發展“大鄉、大戶”,走“專業化”煙葉生產道路,將煙葉生產向有能力、有技術、有設施、有效益的煙戶轉移。五是優化等級結構,保障優質煙葉有效供給。充分利用產前投入補貼的硬約束作用,依靠政策引導,開展優化煙葉結構工作,減少留葉數,提高煙葉等級質量,提高均價和上等煙比例,保障煙農收入。六是提高煙葉品質,保障產品市場競爭力。依靠科技創新、大田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圍繞質量、信譽、市場三大要素,穩定貴州中煙、福建中煙和大連進出口公司三大客戶,積極拓展其他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