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之明
5月27日,銀聯聯合40余家商業銀行共同推出“云閃付”。銀聯標準二維碼的發布,標志著國內移動支付博弈進入深水區。尤其是京東金融的加入,撼動了之前已形成的阿里的支付寶和騰訊的微信支付(財付通)壟斷的支付格局。被支付寶和財付通牢牢把持超九成市場份額的移動支付,下半場正式開局:錯失二維碼“黃金兩年”、市場份額被擠壓到不足1%的銀聯,正最大化利用其卡組織天然優勢, 集結數家發卡行和坐擁巨量客戶的互聯網巨頭,聯袂拓展二維碼支付,串聯商業場景來收復失地。
“大象”原力覺醒,“三國殺”起硝煙
曾幾何時,讓銀聯后悔不已的是,作為二維碼支付的“親爹”,自己沒有抓住機會。第一次, 押寶云閃付但“輸在”用戶習慣上。第二次,布局掃碼付卻“輸在”獲客成本上。距離二維碼的合規化已經一年多時間了,銀聯的掃碼付產品似乎并未走入用戶心中。加之“云閃付”極為依賴POS機,這在當時二清機還沒有取締的背景下,推廣極為困難,因此銀聯輸在了“最后100米”上,在移動互聯時代沒有占領先機。
目前微信和支付寶兩種移動支付工具在中國已占據高達90%以上的市場份額,銀聯這個“國家級”選手終于按捺不住,宣布正式推出銀聯云閃付二維碼產品,持卡人通過銀行APP可實現銀聯云閃付掃碼支付。銀聯閃亮登場,國家級的優厚背景和支持對微信、支付寶形成了巨大壓力。云閃付在功能方面和微信等基本差別不大,要在市場中爭得一席,必須要有特色,有優勢。相較于市場上其他二維碼支付方式,云閃付自稱具備三個主要特色:一是安全性更高,采用支付標記化(Token)技術,安全級別較高,保障消費者資金安全;二是服務更完備,配備完善的風險補償機制保障使用無憂;三是境內境外通用,銀聯國際正積極推動香港、新加坡、泰國、印尼、韓國、澳洲等多個境內持卡人經常出行地區的二維碼業務,計劃率先在香港、新加坡支持云閃付二維碼業務受理。其實支付工具的競爭,主要的障礙就兩個,一個是客戶基礎,一個是接入場景。銀聯此次聯合銀行推出云閃付二維碼產品,把各大銀行APP的客戶變成了自己的客戶,解決了客戶基礎的難題;銀聯龐大的線下POS布局也解決了接入場景數量的問題。所以,從客戶基礎和接入場景上看,銀聯二維碼與第三方支付巨頭相比,是旗鼓相當的,甚至還能更勝一籌。聯合銀行一起做掃碼支付,首先解決了上次最尷尬的問題:獲客。利用銀行本身的存量客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冷啟動的門檻。不過,由于用戶需要通過銀行APP來完成支付,所以最終還要考驗銀行進行客戶運營的能力,除了短期內的優惠讓利外,銀聯和銀行能否根本上提升用戶對于銀聯系二維碼的黏性,這可能是個挑戰。但它仍然要面臨諸多問題。一個明顯的事實是,銀行的站隊并不堅決。盡管他們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現在銀聯的發布會上,但并不影響他們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合作。對用戶來說,在需要移動支付的時候打開銀行APP來進行,目前仍然是一個并不優先的選擇。要促使用戶改變使用習慣,銀聯需要足夠的運營能力和持久的推廣優惠。
“三國爭霸”,利器何在?
從銀聯“62兒童日”的打造來看,從中透出的其實是節日關聯的“造節創新”以及場景化營銷的思考。首先場景化才是移動支付發力大招。抓住“時間節點”造節創新才能全民化,銀聯一個“62”兒童節以及“6.18父親節“的創新就定位非常精準,通過燒錢行動給客戶推出打折大招吸引客戶,讓家庭消費更優惠的消費盛宴。除此之外還需要強有力的粘性攻勢。作為銀行卡組織擁有的境內外線上線下龐大商戶網絡,使銀聯在知名商戶品牌合作及門店覆蓋面上都有優勢,“銀聯62兒童日”活動,更像是一場時代背景下線上線下協同作戰的大演練,實施場景化營銷,抓住移動支付“命脈”,也為用戶提供更大限度的安全與便利。
其次,銀聯可以搶占技術致勝優勢。從便捷性來看,銀聯云閃付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旗鼓相當,但在安全性上,銀聯卻比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有更多的安全保障。云閃付可實現各類風險的提前預警、實時偵測、及時處理,保持交易憑證動態可變。銀行也會對云閃付交易數據實時監控,一旦發現數據異常,將拒絕交易,避免持卡人賬戶風險。在技術層面上,除密碼、指紋等常規安全措施外,云閃付還提供了另外三重安全保障。其一是可無網連接,基于NFC技術完成支付,有效防范了外網入侵,尤其是使用外部Wi-Fi網絡帶來的安全隱患。其二是基于token支付標記技術的虛擬卡儲存,確保信息保密不外泄即便手機丟失,銀行卡數據信息也不會泄露,更不會被肆意盜刷。其三是實現了關鍵數據的動態加密,支付信息無法被竊取,進一步確保了交易與支付安全。
揚長避短,前景可期
銀聯二維碼境內外雙線布局或將形成逆襲勢頭,應關注其“核爆發力”,
雖然挑戰阿里騰訊的霸主地位不會一蹴而就,但支付格局的變化或就發生在未來的兩三年間。銀聯云閃付二維碼產品的全球通用,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支付服務與支付標準“走出去”,中國將引領全球支付標準。由于國內已經是第三方支付的天下,銀聯此次出手應重點主要布局跨境支付市場。海外市場對于銀聯來說收益又是極大的??赏ㄟ^海外支付場景吸引流量,反過來也是在為國內的掃碼支付積聚用戶。其次,利用跨境掃碼支付實施“走出去”,可服務 “一帶一路”戰略。
銀聯云閃付在這場勢成水火的遭遇戰中,是否有后來居上的可能呢?雖然“彎道超車”不易,但前景應該可期。作為大力布局移動支付的三巨頭之一,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相比,銀聯云閃付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首先線下自不待言,遍布境內大小商家的二千余萬臺聯網POS終端是銀聯線下營地固若金湯的保證,也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難以逾越的壁壘。加之銀聯近年一直強推支持NFC的商戶端POS機升級,提早為云閃付夯實了根基。在便捷性等方面,銀聯云閃付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次與云閃付的立體化多維安全屏障相比,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安全體系是平面化、單一維度的。主要依賴于密碼等單一技術層面,一旦手機丟失,極易被盜刷,且存在資金沉淀于虛擬賬戶問題,一旦出現風險,幾無追索可能。其三與云閃付可實現無網連接支付不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必須聯網進行,不僅便捷性與應用范圍大打折扣,而且增加了安全隱患,尤其是消費者使用外部Wi-Fi聯網支付的情況下。反之通過銀聯二維碼一次性連接到所有消費場景,縮減了行業對接受理端的成本。
目前銀聯二維碼要面臨的問題還不少:首先是銀行類金融App的體驗問題。出于安全性考慮,用戶一旦退出銀行App或者是沒有持續操作,再進入時就必須重新輸入密碼,體驗并沒有支付寶和微信便捷方便,用戶粘性就會下降。即使現階段銀聯采取燒錢地推模式獲取用戶,后階段用戶體驗沒有跟上,用戶還是會大量流失。其次是小商販的問題,現階段的銀聯二維碼只在用戶的手機上,需要商家用掃碼器進行掃碼支付,但小商販們不愿花高成本去安裝掃碼終端,而且操作起來根本沒有支付寶和微信二維碼方便,所以銀聯二維碼的下沉空間還有待考驗。
移動支付上半場勝負已經分出,但進入下半場,也是移動支付2.0 甚至3.0時代,拼的是二三線城市下沉能力和商戶消費者數據連接能力。綜合以上層面來看,攜強大安全優勢而來的銀聯云閃付,后來居上的可能性還是蠻大的,畢竟消費者更傾向于安全之選。而當巨頭們爭搶市場的時候,受益良多的將是消費者,我們可以在諸多移動服務商的競爭中擁有貨比三家的自由,享受差異化服務,獲取更多服務紅利, 移動支付行業也將迎來更加高效發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