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久玲++鄭凱++俞祿生++梁慧敏


摘要:以空氣鳳梨斯垂科特(Tillandsia stricta)為對象,研究其不同生長階段母株及分蘗芽體內玉米素核苷(ZRs)、赤霉素(GAs)、吲哚乙酸(IAA)、脫落酸(ABA)等激素的含量變化。結果表明,斯垂科特分蘗芽發育過程中,植株體內激素含量與分蘗芽的生長密切相關;分蘗芽高度為2 cm時,斯垂科特分蘗芽處于旺盛生長期,芽體內的IAA、ZRs含量相對其他處理較高;之后隨分蘗芽的生長,分蘗芽高度為3 cm時植株體內IAA、ZRs含量呈明顯下降,母株體內ABA含量明顯升高。
關鍵詞:斯垂科特;空氣鳳梨;分蘗芽;內源激素;變化
中圖分類號: S682.301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09-0121-02
斯垂科特(Tillandsia stricta)是空氣鳳梨的1種,為鳳梨科鐵蘭屬多年生常綠、氣生型草本植物,原產于熱帶雨林區,其穗狀花序從葉叢中央抽出,小花管狀,淡紫色,具花瓣3片,花期主要集中在6—8月。國外關于空氣鳳梨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分布區域、代謝方式及作為空氣污染指示植物應用等[1-4]。中國的空氣鳳梨種源稀少,目前國內對空氣鳳梨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僅有少量關于空氣鳳梨組織培養、防輻射等的研究報道[5-8]。關于生長調節物質研究,除鄭凱等研究6-芐氨基腺嘌呤(6-BA)、赤霉酸(GA3)、吲哚乙酸(IAA)對危地馬拉小精靈和貝吉這2種空氣鳳梨生長的影響[9]外,未見有關空氣鳳梨分蘗芽生長過程中激素變化的報道。本研究通過測定斯垂科特分蘗芽發育過程中的內源激素含量,以探討空氣鳳梨在分蘗芽生長過程中體內激素的動態變化,為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控制空氣鳳梨分蘗芽的產生及生長奠定基礎,為空氣鳳梨擴繁時外源激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設計
本試驗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科技示范園區文洛溫室內進行,該溫室內設自動化溫控、風機、遮陽網、水簾、微噴等設備,溫度保持在夏季28 ℃、冬季10 ℃左右,空氣濕度保持在75%~90%。挑選生長一致、已馴化培養6~7年的斯垂科特單株,待母株分蘗芽長出時,隨機挑選分蘗芽高度約 1 cm 的植株30株,用S1表示;分蘗芽長至2 cm左右時,另隨機挑選分蘗芽高度約2 cm的植株30株,用S2表示;分蘗芽長至 3 cm 左右時,另隨機挑選分蘗芽高度約3 cm的植株30株,用S3表示;分蘗芽長至5 cm左右時,再隨機挑選分蘗芽高度約5 cm的植株30株,用S4表示。10株為1個重復,重復3次。
1.2內源激素含量的測定
1.2.1采樣分別采集母株從心葉向外數第3~5張功能葉、分蘗芽從心葉向外數第1~6張功能葉作為樣品進行測定。
1.2.2激素提取與測定將樣品剪成碎片,充分混勻;稱取樣品約0.5 g,分2次加入預冷的80%甲醇共3 mL,弱光下分次冰浴勻漿;將勻漿液倒入離心管中,4 ℃、5 000 g離心 10 min;倒出上清液,殘渣加0.5 mL 80%甲醇,再離心1次;合并上清液,于-40 ℃保存備用。采用酶聯免疫法(ELISA)[10]測定樣品中IAA、赤霉素(GAs)、脫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s)的含量,單位為ng/g。試劑盒由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提供,由于抗體與抗原之間存在高度專一性,測定時各種激素之間不存在干擾現象。
1.3數據分析
采用Excel、SAS 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分蘗芽體內激素含量的變化
由圖1可見,斯垂科特分蘗芽體內IAA、GAs、ZRs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后又稍微升高的趨勢;斯垂科特分蘗芽高度為 1 cm 時其體內的IAA、GAs、ZRs含量相對最低,分蘗芽高度為 2 cm 時IAA、ZRs 2種內源激素含量相對最高;ABA含量呈先升后降趨勢。
2.2母株體內激素含量的變化
由圖2可見,隨分蘗芽的長大,斯垂科特母株體內的GAs含量呈降低趨勢,ZRs、IAA含量呈先降后升趨勢;分蘗芽高度為 2 cm 時斯垂科特母株體內的IAA含量相對最低;分蘗芽高度為2、3 cm時母株體內的ZRs含量相對最低,這說明分蘗芽高度處于2~3 cm時,斯垂科特母株體內的ZRs、IAA可能部分轉移到分蘗芽體內,導致分蘗芽體內的ZRs、IAA含量相對較高;隨分蘗芽的長大,斯垂科特母株體內ABA含量呈增加趨勢,這是母株逐漸衰老的一種表現形式。
2.3分蘗芽與整個植株體內激素含量的比值
由圖3可見,斯垂科特分蘗芽體內的激素與整株(分蘗芽和母株)體內相應激素含量的比值中,萌發初期分蘗芽體內IAA、GAs、ZRs與整株的比值相對最低;分蘗芽高度為2 cm左右時,內源激素IAA、ZRs的比值相對最大,這說明分蘗芽高度為 2 cm 時,母株為芽分蘗提供更多的IAA、ZRs;分蘗芽高度為3 cm左右時,斯垂科特葉片的ABA比值相對最大;隨分蘗芽高度的增加,GAs比值呈增大趨勢。
3結論與討論
植物激素作為信息傳遞物質,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11]。IAA作為一種生長素,一般集中在生長旺盛部位,以促進植物縱向生長,使植物長高[12];ZRs是細胞分裂素的一種,可以促進細胞分裂、阻止葉片衰老、促進芽的生成;GAs典型的生理作用是促進植物的整體生長,促進細胞分裂和細胞伸長;ABA是一種引起芽休眠、加速葉脫落等的植物激素[13]。有學者研究證明,植物各器官的生長發育與其體內的激素含量、種類息息相關[14-18]。金雅琴等認為,高濃度的ABA、GAs對石蒜的開花可能起正向調控作用,但對葉生長的協同規律不明顯[14];金筱耘等研究表明,較低濃度的IAA、較高濃度的GA能促進桑種子的萌發,GA含量遠高于ABA含量時能大大促進桑種子的萌發與幼苗的生長[15];宋賢勇等認為,GA與蘿卜的現蕾抽薹密切相關,并起主導作用[16]。
本研究表明,斯垂科特空氣鳳梨在分蘗芽發育過程中,植株體內激素含量與分蘗芽的生長密切相關;分蘗芽高度為2 cm 時,斯垂科特處于旺盛生長期,后隨分蘗芽的生長,分蘗芽體內IAA、ZRs含量明顯下降,母株葉內ABA含量明顯升高,此時應將分蘗芽從斯垂科特母株上分割下來進行分株繁殖。應注意的是,分蘗芽自母株上分割下來單獨栽培后,斯垂科特母株不會再給分蘗芽提供內源激素,可給分蘗芽適當補充外源激素,但激素量的多少有待進一步試驗。
參考文獻:
[1]Figueiredo A M,Nogueira C A,Saiki M,et al. Assessment of atmospheric metallic pollution in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of Sao Paulo,Brazil,employing Tillandsia usneoides L. as biomonitor[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7,145(1):279-292.
[2]Markert B.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Tillandsia usneoides by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for environmental biomonitoring[J].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2001,249(2):391-395.
[3]Figueiredo A M G,Alcala A L. The use of Tillandsia usneoides L.as bioindicator of air pollution in Sao Paulo,Brazil[J].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2004,259(1):59-63.
[4]Wannaz E D,Pignata M L. Calibration of four species of Tillandsia as air pollution biomonitors[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2006,53(3):185-209.
[5]兌寶峰. 采天地之靈氣擷日月之精華:神奇的空氣鳳梨[J]. 花卉園藝,2005(1):8-9.
[6]徐立,李志英,李克烈,等. 蜻蜓鳳梨的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J]. 園藝學報,2000,27(4):303-304.
[7]孔祥生,張妙霞,張國海. 松羅鐵蘭的離體培養和快速繁殖技術研究[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21(4):405-407.
[8]葉挺梅. 60Co-γ射線輻射對粉掌鐵蘭某些酶活力的影響[J]. 科技通報,2005,21(4):405-406.
[9]鄭凱,丁久玲,俞祿生. 不同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對2種空氣鳳梨生長的影響[J]. 浙江農業科學,2012(10):1416-1419.
[10]何鐘佩. 農作物化學控制實驗指導[M].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3:60.
[11]Brenner M L,Cheikh N. The role of hormones in photosynthate partitioning and seed filling[M]. The 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5:241-256.
[12] 王忠. 植物生理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328-333.
[13]韓碧文. 植物生長物質[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78-95.
[14]金雅琴,黃雪芳,李冬林,等. 2種石蒜生長發育期鱗莖內源激素的動態變化[J]. 植物研究,2010,30(6):697-702.
[15]金筱耘,余茂德,徐立,等. 2種培養方式的桑種子萌發狀態及萌發過程中內源激素含量與SOD活性變化[J]. 蠶業科學,2010,36(6):1011-1016.
[16]宋賢勇,柳李旺,龔義勤,等. 春蘿卜抽薹過程中內源激素含量變化分析[J]. 植物研究,2007,27(2):182-185.
[17]白冰,于濤. 落葉松幼苗頂芽萌發過程中內源激素含量的變化[J]. 林業科技,2005,30(4):8-10.
[18]沈向,李亞蒙,康鸞,等. 垂枝桃枝條發育形態和內源激素的關系[J]. 園藝學報,2008,35(3):39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