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妮
摘 要:國家對創新創業教育日益重視,文章對藝術類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調研,分析藝術類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存在的問題,歸納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基本構成要素。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中的薄弱環節,構建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路徑,旨在提高藝術類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藝術類學生既是高校群體中的一部分,又有別于普通高校學生。他們思想活躍,但其中的一些人理想信念淡薄;他們情感豐富,但其中一些人組織紀律性不強;他們專業情結濃厚,但其中有一些人文化基礎薄弱。筆者以安徽新華學院動漫學院藝術類學生為例,對藝術類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展開調研,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旨在探討出適合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的路徑。
1.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構成要素
藝術類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到底存在怎樣的問題?藝術類學生們自己到底如何看待創新創業問題?各個學校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帶著這一系列問題,為深入了解藝術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筆者針對安徽省內部分高校藝術類學生,共計800余名同學,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結合的方式進行了相關的社會實地調查,對問卷材料進行了統計分析,總結歸納藝術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主要有三部分構成:管理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其具體能力由多種要素構成,具體見右上表。
根據統計結果,對各項能力及其要素進行分析,高校藝術類學生三種能力發展并不均衡,總體反映結果為管理能力較欠缺,其次是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每種能力中的各個能力要素發展亦不平衡,具體如下。
(1)管理能力中溝通技巧和風險預估是最薄弱的環節,領導力和團隊合作相對較好。此次調查數據中,88.72%的藝術類學生表示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通過參與學生組織、開展活動,鍛煉其領導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溝通技巧和風險預估則很少有機會得到鍛煉。從統計數據看,熟練掌握溝通技巧的學生約為32.3%,而風險預估,只有不到8.33%的學生有初步了解,大多數學生在這項能力上基本為空白。
(2)高校藝術類學生專業知識牢固,通識教育部分內容缺乏,教育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78.3%的學生在調查中表示,專業知識穩固扎實,能很好地發揮專業特長。通識教育部分,藝術類學生理論基礎薄弱,知識掌握甚少,知識面略窄,是制約其綜合素質的關鍵部分。此外,藝術類學生自學能力和教育素養也不同于普通高校學生。
(3)實踐能力中專業技能掌握較好,適應能力較強,但創新技能有限,是需要重點加強和提高的部分。調查中,近94%的學生希望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87.4%的學生表示高校給予學生的實踐資源和平臺有限,實踐過程中大多循規蹈矩地完成既定工作任務,容易思維固化,缺乏創新意識。30.6%的學生嘗試自行尋找實踐平臺,從而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2.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
(1)加大創新創業環境要素建設, 營造創新創業教育氛圍,深化創新創業意識。高校創新創業環境要素包括兩個方面:校園外部環境和校園內部環境。校園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國家的政策法規、市場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和家庭環境。內部環境主要指校園文化生活。
校園外部環境建設方面,高校應積極宣傳我國有關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政策法規。通過在社會上普及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樹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理念,形成創新創業的社會文化氛圍,讓創新創業意識成為社會主流。家庭是我們每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土壤,學生的各項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家庭的影響。家庭成員態度積極,支持和鼓勵,親朋好友的幫助,會加速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成長,提高自信心。
校園內部環境建設主要是校園文化生活。目前,各高校都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覆蓋面廣且各具特色,呈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但與創新創業有關的校園文化組織、活動內容和參與面有限,高校學生活動首先就應自我創新,靈活構建學生社團。通過梳理校園活動,合理且按相應比例開展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具有內涵的、深度的、創新型的活動,并加大活動覆蓋面,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從而整體提升校園文化生活的各個維度,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2)構建創新創業知識體系,提高學生教育素養。高校課程體系建設基本以專業知識為主,以通識教育為輔,兩者相結合,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長期以來,藝術類人才培養方案中側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突出設計訓練和專業技巧,人才素質和能力相對比較單一,忽視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面窄,創新思想固化,因此,優化藝術類學生培養方案,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設置完善的學習課程,十分必要。
依據美國高校在課程體系里融入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結合我國國情和藝術類學生的特點,筆者認為,藝術類學生的知識體系由三部分構成:專業知識、通識教育、創新創業思維。其中,專業知識已經較為完善。通識教育部分,除各高校開設的公共課程,素質教育課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學生就業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也應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思維課程是構建的重點部分,除開設創業概論、成功學、企業案例分析、創業者等創業相關課程,最重要的還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創業實踐中所需要具備的具體知識的傳授。知識體系的完備是學生提高教育素養、提升各項能力的基礎,只有完善創新創業知識體系的建設,才能讓學生時刻保持創新意識;通過學習創新創業知識體系課程,才能讓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3)整合校內外資源,拓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藝術類學生個性自由,思維活躍,不喜歡被約束和限制,觀察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較強,因此,高校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與條件,整合校內外資源,積極搭建和拓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構建院、所、司三位一體的教育培養模式。
針對藝術類學生,校內依托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通過創辦具有不同層次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如學院可以創辦藝術研究所、校企合作來完成教師層面的實踐基地建設。學生通過學生社團、工作室、俱樂部、創業孵化基地等學生活動完成學生層面的實踐基地建設。此外,各級各類比賽也能為藝術類學生提供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平臺,通過賽事的鍛煉,學生們相互學習來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創業文化,積累學習經驗,實現互贏。
參考文獻:
[1]林曉燕,陳 哲. 高校藝術設計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基于創業教育的視角[J].文教資料,2014 (35):71-72.
[2]張 偉,盛大俊.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調查與分析——以信陽師范學院華銳學院為例[J].藝術科技,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