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杰
摘 要:馬克思主義是先進的思想,是社會不斷前進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本身也在不斷發展。其整個發展脈絡可歸納為高潮和低潮兩個階段,呈現的特點是在實踐中體現了多樣性和具體化。對其發展脈絡和歷史走向進行研究,將直接影響馬克思主義未來的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發展脈絡;歷史走向
中圖分類號:A811文獻標識碼:A
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脈絡
1.高潮階段
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高潮階段共經歷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共產黨宣言》發表至巴黎公社成立這個時間段,即1848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馬克思主義最初從思想理論轉變成了歐洲工人運動的直接實踐。尤其是在《資本論》出版以后,馬克思主義實現了一次高潮發展,工人運動都將馬克思作為領袖,馬克思主義也成為他們開展運動的重要指導。第二次是在俄國取得十月革命勝利以后直到中國也進入社會主義,即1917年以后的四十多年。這一階段出現了兩次世界大戰,俄國的社會主義運動十月革命取得了重大勝利,馬克思主義逐漸演變成一種社會制度。并且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開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到1957年,莫斯科召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團會議,將世界劃分成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重要陣營,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第二次高潮階段。第三次是中國進行改革開放以后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是與馬克思主義緊密相依的,改革開放不僅對中國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對全世界社會主義建設都有著對比參照的意義,因為中國始終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融合的創新成果,并且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重要理論成果。
2.低潮階段
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脈絡中,可以看到兩次低潮發展階段:第一次是巴黎公社出現失敗到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即1871年之后的三十多年。由于巴黎公社失敗,無產階級革命也被迫中斷。同時,歐洲產業革命出現重大發展,使得馬克思主義捍衛者出現了一定的機會主義立場,很多政黨對馬克思主義再也不是篤信不疑,使得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出現了第一次低谷。第二次低潮則是出現在蘇共二十大召開后直到蘇聯解體,即1956年之后的三十多年間。這一階段,蘇共二十大對斯大林的評價出現了爭議,有些人不再對其持肯定態度,導致社會主義陣營出現了不同的意見。最終蘇聯崩盤以后,社會主義建設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狀況,堅持社會主義的國家也急劇減少。同時資本主義社會中,科技革命不斷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走向
1.在實踐中走向具體化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走向必將發展為在實踐中具體化。馬克思主義現有的理論相對較為具體和完備,但是馬克思主義最終是要靠實踐來檢驗,其要對社會進行改造,就一定得通過實踐來證明,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彰顯出馬克思主義的力量與價值。同時,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文化經濟和社會背景,他們在各自的社會發展實踐中有著不同的變化,而實踐的具體過程中都需要通過理論來進行具體指導。這種具體化發展思路與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化發展有機結合,使得馬克思主義在歷史走向中必將實現具體化。
2.在實踐中走向多樣化
馬克思主義和社會實際的有機統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化進程。20世紀真正出現的社會主義理論模式并不多見,大多數只是在名義上和馬克思主義相關。進入21世紀,社會主義理論模式和實踐模式不斷發展和創新,其多樣化使得更多的人認識和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并且成為全民改造社會的具體行動。
3.道路發展為在曲折中前進
馬克思主義在不同的時期會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狀態,未來歷史走向中,馬克思主義道路發展仍然會曲折前進。由于馬克思主義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的實踐中會出現成功或失敗等多種結果,而受到馬克思主義實踐主體多方面的影響和實踐課題存在的客觀問題影響。因此,必須進一步學習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堅定馬克思主義方法和立場,同時要勇于和各種機會主義作斗爭,在曲折發展的道路中找準方向,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引前進前進方向,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