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金城
(作者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
2015年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公民的新媒體閱讀已經形成規模。以社交媒體為代表的社會化閱讀已經成為我們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青少年每天在網上進行閱讀的時間的增長率遠高于其他人群,微閱讀成為青少年課外閱讀的新方式。[1]但社會化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過程變得非常復雜,青少年對社交媒體信息的評價和甄別能力較弱,因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開展2015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指出要著力保障未成年人的閱讀需求,開展強素質、作表率等中小學生閱讀活動。[2]本文以微信閱讀為例,將杭州、蘭州、包頭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我國青少年社會化閱讀(閱讀動機、閱讀頻率、閱讀時長)對閱讀能力的影響,主要目的在于從閱讀動機角度激發青少年的閱讀興趣,提高青少年社會化閱讀能力,為國家更好地優化社會化閱讀環境、豐富社會化閱讀內容和服務提供經驗材料。
閱讀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化閱讀強調多人在閱讀過程中的互動和分享。國外研究表明,維基百科、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已經成為青少年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社會化媒體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閱讀理念,甚至改變著人們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3]青少年社會化閱讀主要目的依次是保持和他人接觸,獲得最新的新聞資訊,獲得他人的意見與評論,了解流行趨勢與獲得相關信息的背景知識。[4]哈佛大學教育學家珍妮·查爾認為,中學生的閱讀活動處于多重觀點的階段,閱讀能力與閱讀素養的培養尤其重要。傳統意義上的閱讀能力被認為是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隨著網絡的快速普及,閱讀能力不應局限在簡單的文字理解,應該擴展為對“媒介”本身的理解能力,具體表現在對網絡信息的定位和評價等能力,而甄別、評價信息的能力被看作是網絡時代閱讀能力的核心。[5]
大量研究表明,閱讀頻率、閱讀時長等行為會受到閱讀動機的影響,閱讀動機具有多維的層次結構,包括好奇、無聊、情感抒發和社會認同等不同維度。社交動機是青少年開展社會化閱讀活動的重要動機因素。[6]閱讀動機對閱讀行為與閱讀能力有著顯著的影響,閱讀能力對閱讀動機也有著顯著的影響。[7]貝克爾的一項長期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興趣愛好等閱讀動機越高,閱讀能力越強,閱讀強度對兩者的影響關系越具有調節作用。[8]近幾年來,學者們開始重視兒童與中學生的數字化閱讀,[9]特別是青少年的社會化閱讀動機問題,但同類研究局限在社會化閱讀頻率、強度與閱讀動機之間的關系,[10]鮮有考察社會化閱讀與閱讀能力,特別是與網絡信息評估能力關系的研究成果。
由于閱讀動機對閱讀行為、閱讀能力的重要影響,本文首先在以往文獻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青少年社會化閱讀動機量表,包含信息獲取、社會交往、個人發展、他人認同、情感抒發5個維度,共14個題項指標(如表1所示)。由于大規模問卷調查時難以獲得被調查對象的真實閱讀理解能力和網絡信息評估能力,本文通過自我效能進行間接測量,閱讀理解能力由問項指標“您具有很好的閱讀理解能力”來描述。網絡信息評估能力由“您能夠辨別不同網絡信息內容的質量差異”“您能夠判斷網絡信息是在陳述事實還是表達觀點”“您能夠判斷互聯網上的信息和新聞的可靠性”共3個問項指標構成。所有問項指標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進行測量,例如“您具有很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問項由“1-非常不正確”“2-比較不正確”“3-一般”“4-比較正確”“5-非常正確”進行測量。

表1 社會化閱讀動機量表各指標的因子載荷與信度系數
本文選擇了杭州、蘭州和包頭3個城市的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杭州教育方面比較發達,蘭州和包頭相比杭州則較為落后,這有助于發現地域差異對青少年社會化閱讀的可能影響。問卷分別在每個城市的6所中學的學生中進行發放,問卷在蘭州和包頭針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級學生發放,在杭州向高一、高二年級學生發放,共發放2400份,收回問卷2123份,其中有效問卷1800份。數據處理和分析軟件為SPSS21.0和AMOS21.0。
1800份有效問卷中,包頭585份(高中生192人,初中生393人),蘭州717份(高中生405份,初中生312份),杭州498份。高中生樣本總計1094份(60.8%),初中生706份(39.2%)。男生樣本806份(44.8%),女生樣本994份(55.2%),樣本在這些變量上的分布比較均勻。
從手機擁有率來看,擁有自己手機的青少年共1565人(86.94%),這為青少年社會化閱讀提供了硬件保證。從社會化閱讀行為來看,平均每天閱讀不到1次的1384人(76.9%),平均每天1次的321人(17.8%),平均每天多次的95人(5.3%)。每次閱讀時間在5分鐘以下的1191人(66.2%),6~15分鐘的391人(21.7%),16~30分鐘的132人(7.3%),30分鐘以上的86人(4.8%)。總體看來,三城市中學生微信閱讀頻率不高,閱讀時長也較短。從閱讀的信息偏好來看,偏好閱讀消遣娛樂類信息的共506人,實用信息類302人,資訊新聞類268人,學習參考類289人,其他435人(如圖1所示)。

圖1 三城市青少年社會化閱讀內容偏好
從三城市中學生社會化閱讀動機的不同維度來看,信息獲取與社會交往維度動機得分最高,個人發展和他人認同得分接近,情感抒發維度得分最低(如圖2所示)。結合閱讀偏好可以認為,信息獲取是青少年社會化閱讀的最重要動機,微信等社會化媒體已經成為信息獲取的重要來源,而社會交往動機已經躋身第二大動機,這體現出社交媒體對青少年閱讀動機的重要影響。杭州青少年的情感抒發動機明顯高于其他兩個城市的青少年,這與杭州青少年學習壓力更大有直接關系。

圖2 三城市青少年各維度閱讀動機得分
5個維度的閱讀動機在學生年級(高中、初中)變量上均具有顯著差異。初中生在信息獲取(4.07+0.82)、社會交往(3.93+0.99)、個人發展(3.56+0.96)、他人認同(3.47+0.98)4個維度均高于高中生(分別為3.98+0.85,3.69+1.06,3.32+0.99,3.34+0.97,),而在情感抒發維度上高中生(3.08+1.14)的動機高于初中生(2.92+1.18)。5個維度的動機在性別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在信息獲取、社會交往、個人發展與他人認同4個維度上高于男生,在情感抒發上略低于男生。每次閱讀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青少年閱讀動機最強,閱讀頻率越高,各維度的閱讀動機越強。
從閱讀理解能力和網絡信息評估能力來看,高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網絡信息評估能力均高于初中生,初高中生均認為自己的網絡信息評估能力要低于閱讀理解能力,這與事實是相符的,即高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閱讀與網絡信息評估能力有更高的認識,而網絡信息評估能力相比閱讀理解能力也更難掌握。三城市中,杭州高中生的網絡信息評估能力得分最高(如圖3所示)。

圖3 三城市青少年網絡信息評估能力得分
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閱讀動機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量表總的克朗巴哈Alpha系數為0.866,各指標的系數均大于0.7(如表1所示),對其數據分析可以比較準確可靠地反映出青少年的社會化閱讀動機。同時,閱讀動機量表也具有較高的效度,從14個指標中可抽取5個因子,分別代表社會交往、信息獲取、個人發展、他人認同與情感抒發5個維度。5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73.814%,各指標在對應維度上的載荷均大于0.5。
青少年社會化閱讀與閱讀能力的相關性。對社會化閱讀動機、性別、年級、閱讀頻率、閱讀時長、閱讀偏好、閱讀理解能力自我效能、網絡信息評估能力自我效能、地域進行相關性分析表明:5個維度的社會化閱讀動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性別與其他所有變量不存在相關關系,閱讀偏好與網絡信息評估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年級、個人發展動機不存在相關性,閱讀理解能力與情感抒發動機、閱讀時長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地域與信息獲取、社會交往、他人認同動機、閱讀頻率、閱讀時長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
社會化閱讀對閱讀能力的影響。青少年社會化閱讀(閱讀動機、閱讀頻率、閱讀時長)對閱讀理解能力、網絡信息評估能力影響的路徑分析表明:閱讀頻率、信息獲取和社會交往動機對青少年閱讀理解能力、網絡信息評估能力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青少年社會化閱讀的信息獲取和社會交往動機越強,閱讀理解能力和網絡信息評估能力越強。其他3個維度的閱讀動機對網絡信息評估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均不存在顯著影響。閱讀理解能力在信息獲取和社會交往動機對網絡信息評估能力的影響中具有部分調節作用,即青少年以信息獲取與社會交往為目的進行閱讀時,更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意味著網絡信息評估能力也越強(如圖4所示)。青少年的閱讀頻率越高,即接觸社交媒體信息越頻繁,閱讀理解能力和網絡信息評估能力也越強。

圖4 青少年社會化閱讀對網絡信息評估能力的影響路徑(**.P<0.001)
本研究發現社會化閱讀動機中信息獲取、社會交往動機以及閱讀頻率對閱讀理解能力、網絡信息評估能力的正向影響,也發現閱讀理解能力在信息獲取、社會交往動機對網絡信息評估能力關系中的調節作用,再結合這3個城市青少年社會化閱讀現狀,可以歸納出青少年社會化閱讀的一些特征,能夠為提高青少年閱讀理解能力與網絡信息評估能力提供一些經驗材料,對閱讀內容提供機構和教育機構也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信息獲取仍然是青少年社會化閱讀的最重要動因。根據青少年社會化閱讀偏好以及信息獲取動機的高水平得分,可以肯定地講,信息獲取仍然是青少年社會化閱讀最重要的動因。盡管微信具有更強的社交屬性,但青少年通過閱讀來獲取信息的本質并沒有發生變化,對青少年社會化閱讀的教育和引導也要基于這一基本的內在閱讀動機。社會交往動機在社會化閱讀中的價值已經凸顯,通過微信圈子這一社交平臺,青少年所傳播的信息符合他們年齡段所具有的信息偏好與需求,能夠激發同輩的閱讀興趣,不但能夠促使他們通過再次傳播來進行社交,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也提高了青少年通過閱讀來獲取更多信息的動力。
地域對青少年社會化閱讀動機具有顯著影響。本文的數據表明,經濟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城市的青少年具有更強的社會化閱讀動機。在個人發展、他人認同與情感抒發3個維度上,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間存在顯著差異。北方青少年在個人發展、他人認同維度上高于南方青少年,而在情感抒發維度上,南方青少年則高于北方青少年,這表明南方青少年在更強的學業壓力下會更多地借助社交媒體進行情感的抒發。地域在青少年信息獲取與社會交往兩個重要動機維度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另外,研究也再次發現初中生比高中生具有更強的閱讀動機,但由于年齡更小,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和網絡信息評估能力低于高中生,這勢必會影響他們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有用、高質量的信息。
信息獲取與社會交往是影響青少年閱讀能力的重要動機。在青少年社會化閱讀動機的5個維度中,只有信息獲取與社會交往動機對閱讀理解能力與網絡信息評估能力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而閱讀理解能力具有調節作用,即青少年以信息獲取與社會交往為目的進行閱讀時,閱讀理解能力更強,網絡信息評估能力也更強。這表明青少年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信息獲取以及社會交往時認為自己具備更高的網絡信息評估能力,能夠對信息質量、觀點事實與信息可靠性進行判斷。但是,由于社交媒體信息內容的多樣和媒介環境的復雜性,青少年對信息的評估容易停留在主觀感知的維度,缺乏對信源、內容質量的深層次理解與評估判斷。
社會化閱讀頻率越高閱讀能力越強。當前,我國青少年的人均閱讀量、閱讀時間在逐年上升,盡管數字化在線閱讀、社會化閱讀在閱讀深度等方面遭到質疑,但微閱讀已經成為青少年一種重要的閱讀方式是不爭的事實。由于網絡與新媒體伴隨著當代青少年的成長,本研究的發現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青少年社會化閱讀的價值,即青少年更頻繁地通過社交網絡進行閱讀能夠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網絡信息評估能力。
重視青少年的信息獲取動機,提供高質量的內容與閱讀引導。青少年社會化閱讀的根本目的在于信息獲取,內容提供機構和教育機構通過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才能滿足青少年的閱讀需求。然而,當前我國社會化閱讀的內容信息質量有待提升,社交媒體存在大量垃圾信息與虛假信息。因此,全面推進我國青少年社會化閱讀工作,一方面要加強網絡監管,嚴格凈化不適宜青少年閱讀的信息內容。另一方面,傳統出版機構應針對青少年這一特殊人群,有重點地開發精品內容,重視青少年在社會化閱讀的地域差異,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重點培育用戶的口碑,通過社交媒體的交互特性,做好新媒體時代的內容把關人。
重視青少年社會化閱讀能力培養。當前青少年閱讀行為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尚缺乏指導。我國全民閱讀活動在強調閱讀量的同時應逐步關注全民的閱讀能力,一方面要推廣和引導青少年閱讀優質內容,另外一方面要基于社交媒體碎片化的閱讀模式,提高青少年閱讀能力,最為重要的是要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提高對信息內容質量的評估能力,主要包括辨別不同網絡信息內容的質量差異,對信息進行觀點與內容的解析,以及判斷網絡、社交媒體上信息和新聞的可靠性。同時,要充分重視青少年社會化閱讀的社會交往動機,青少年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們通過分享、轉發高質量的信息內容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有效激發同輩的閱讀興趣,共建良好的社會化閱讀環境。
注釋:
[1]葉松慶.當代未成年人的微閱讀現狀與引導對策[J].中國出版,2013(21)
[2]2015年全民閱讀敲定11個方面重點工作[J].中國出版,2015(5)
[3]董二林.社會化媒體對國民數字化閱讀行為的影響[J].中國出版, 2015(8)
[4]Kim Kyung-Sun, Sin Sei-Ching Joanna, Yoo-Lee EunYoung. Undergraduates’ use of social media as information source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13
[5]程瑞.對國外青少年在線閱讀研究的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16(3)
[6]李武.青少年社會化閱讀動機研究:以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閱讀為例[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4(6)
[7]Wigfield Allan, Guthrie John T. Relat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reading to the amount and breadth or their read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7,89(3)
[8]Becker Michael, McElvany Nele, Kortenbruck Mar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reading motivation as predictors of reading literacy: A longitudinal study.[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0,102(4)
[9]陳丹,程小雨.我國兒童數字化閱讀接受模式研究[J].中國出版,2013(3)
[10]李武,吳月華,劉宇.青少年社會化閱讀動機與行為之關系研究——以上海市初高中生微信閱讀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