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品
近些年來,學生安全事故屢見報端,自殺、殺人等悲劇亦不鮮見,讓我們脆弱的心理防線一再遭遇挑戰:
2004年2月,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連殺四名室友,引發了震驚全國的“馬加爵事件”。
2013年4月,復旦大學學生因瑣事投毒殺死室友,令人痛惜!
2017年3月,河南濮陽某高中培優班一學生因成績考得不是太理想,就對優秀于他的室友下毒手,致一死一傷。
2017年3月,河南滑縣某初中一優秀學生疑因教師批評,離校出走,后跳河自殺!
2017年3月,河南浚縣某中學一學生從學校教學樓四樓窗戶跳樓自殺。
現在的學生都怎么了?特別是這些成績“優秀”的學生,為何這般的想不開而做出過激的行為?既然他們連以身試法和面對死亡的膽量都有,為什么就沒有勇氣面對挫折呢?
近年來,優秀的學生殺人事件、自殺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優秀生心理脆弱現象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很多人只把原因歸結為我國的教育制度,認為如今的教育體制與百年前的“科舉”相比,只是換湯不換藥。而我認為,之所以會在這些“優秀”生身上發生令人惋惜的事件,不僅僅是教育制度存在弊端,主要還是因為這些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太差,心理過于脆弱。這樣的學生成績再好也不能稱其為優秀,真正的優秀源自內心的強大!只有內心強大起來,你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才能走向成功!
那么,造成現在學生心理脆弱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認為主要有家庭、學校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家庭教育方面。一般而言,現在的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往往存在愛的缺失或溺愛兩種情形,而兩種情形對孩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培育與發展都有不利之處。
基于家庭教育中愛的缺失問題而言,我們更需要關注中國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因種種原因而出現的成千上萬的留守兒童群體。現在很多父母因為工作忙或外出打工而沒有時間與孩子溝通交流,只注重提供物質上的支持,殊不知孩子的成長更需要父母的精神滋養。一個家庭的精神生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孩子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的今天,父母是否也在精神層面給予了他們足夠的關照?相比大多數在城市家庭中有父母陪伴成長的孩子,這些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長期缺乏父母的引領與陪伴,愛的教育極度缺失,他們大多數人甚至不知被關愛是什么樣的感覺。加之惡劣文化氛圍中滋生的暴力與恐懼的傳遞,漸漸的孩子們與周圍世界、人們有了極大的疏離感,他們也就很難再形成關愛心、同情心。長期下來,留守兒童群體的交往安全問題也就成了隱患,就會出現我們無法想象到的殘忍境況:類似上述提到的殺人、自殺事件,因此這需要教育部門和家庭著重關注。
家庭教育過程中,另一種需要引起注意的情形是溺愛。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包辦一切,過于溺愛孩子,造成了這些孩子沒有自理能力,沒有克服困難的能力,導致后來孩子一旦遭受哪怕很小的挫折,都不敢面對,往往選擇逃避。我曾經在學校做過這方面的調查,發現凡是那些性格孤僻、不善交往、自理能力較差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得不說,家庭溺愛助長了孩子的個人中心心態的發展,阻礙了孩子積極、健康、有效地走入學校和社會的進程。因此,為了孩子更長遠的發展,有條件的家庭一定要及時認識到溺愛對孩子的危害性,以生活為圓心,敏銳思考,創造條件和問題讓孩子們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共同在閱讀中發現問題、解決生活難題!
其次,學校教育方面。雖然現在大多數學校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極其重視,然而,在教育評價體制沒有發生根本變革的情況下,學校教育中重分數提升、輕內涵發展的現象屢抑不止,在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教育思想觀念還未轉變的地區與學校更是穩固地存在。他們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分數,而對其他方面諸如德育、思想方面的教育往往重視不夠,培養出來的學生成了只會提升分數的“數據人”、不會與人正常交往的“機器人”!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壓力很大,尤其是高中階段,高考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我曾在網上查閱資料:全國一本線以上的學生中,平均每八個人就會有一個人曾經因學習成績或人際關系等種種壓力而想到過自殺,而且在人口眾多、高考分數線高的地區,這種比例會更高。因此,希望政府管理人員、學校管理人員還有廣大教師一定及時更新、學習先進的教育觀念,多方溝通、協作,深入探討學校課程與教育改革,為學校中每一個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知識學習水平提高、健全的情感與道德發展營造幸福、和諧、持久、有序的氛圍貢獻積極的力量!
最后,我覺得起關鍵作用的還是我們學生自己。我們要學會自己去調整心態,平時多讀些有助于我們緩解壓力的文章,比如“心靈雞湯”。我們上學不僅是一個獲得知識的過程,還是一個磨煉自我性格的過程,要學會戰勝自我!可以說,人都是只有在自我的覺醒與覺知下才能更深刻地成長,無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是為我們學生的自我成長提供條件與氛圍,這些條件和氛圍雖然重要,而最終的成長還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我們學生自我成長需要主動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力與耐力。人的一生是在交往過程中解決問題、一步一步前進的,意志力和耐力的培育是學生自我成長的關鍵,其中有很多自我培育方式可以選擇。比如,制定短期與長期發展規劃,并最大限度地執行與實現;我就堅持每天長跑,而且堅持每天閱讀。總之,意志力和耐力的培育是在我們有一定能力完成但完成起來卻稍有困難的一個又一個的任務解決的過程中實現的。長此下去,我們就能塑造一個可以被不斷超越的自我!
總之,作為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做到成績優秀,更要學會提升自己的境界,讓自己更加堅強,內心強大起來,這樣才能更優秀,因為真正的優秀源自內心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