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麗
摘 要:嘆詞教學一直是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薄弱環節,鮮有教學方法上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嘆詞的教學現狀及其特點,介紹了隱性教學法在嘆詞教學中的教學策略及優勢,并以嘆詞“啊”為例,論證如何運用隱性教學法進行嘆詞教學。
關鍵詞:隱性教學法 嘆詞教學 嘆詞“啊”
近年來,人們運用顯性、隱性教學法理論對詞匯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但這些探索大多集中于對動詞、名詞、形容詞等詞類的研究,而對嘆詞教學方法的探討大多一筆帶過。嘆詞教學作為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一個環節,不應被忽視。
調查發現,嘆詞教學是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留學生對嘆詞的掌握程度不高,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嘆詞的教學方法進行具體的探討。
一、嘆詞的特點及隱性教學法的可操作性
嘆詞在現代漢語詞類中屬于一類特殊的詞。學界對嘆詞詞性的界定存有爭議(黃伯榮、廖序東,2007;邢福義、汪國勝,2011;朱德熙,2004)。嘆詞兼具實詞和虛詞的特征:單獨成句(黃伯榮、廖序東,2007)、意義虛化(邢福義、汪國勝,2011)。嘆詞具有一字多音、多義的特點,區分一個嘆詞的不同義項,主要是依靠“以音辨義”的方法。因此,強調對語言規則講解的顯性教學方法并不完全適用于嘆詞教學。嘆詞是一類表達各種情感、呼喚、應答、引起注意的詞,實用性強,對語境情景要求較高。強調教師不對語言規則進行解釋,而是通過各種活動構建語音與語義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對詞語進行領悟的隱性教學法,是十分符合嘆詞特點的教學法。因此,我們將隱性教學法應用于嘆詞教學中。
二、如何運用隱性教學法進行嘆詞教學
根據趙元任(1984)“嘆詞沒有固定的字調,但有一定的語調”的論述,我們認為嘆詞的教學內容和重點在于語義與語音的緊密聯系。具體的嘆詞教學方式可分為非課程性隱性教學和課程性隱性教學。
(一)非課程性隱性教學
非課程性隱性教學即日常生活中的隱性教學,成人的二語獲取方法分為習得和學習兩種(劉珣,2000)。在與學生的日常交際過程中,適時地使用嘆詞進行交際對話,通過潛意識的、日常的、暗含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自然習得嘆詞。而在嘆詞的隱性教學中,嘆詞的選擇使用并非毫無章法和目的。馬清華(2011)將嘆詞按內容分類,依此對嘆詞“啊”進行劃分,如下所示:
表情嘆詞“啊”:疼痛“啊”(音階高、音高下降、音急);驚恐“啊”(音階高、音高上升、音長)。
表態嘆詞“啊”:追問“啊”(音階高、音高上升、音長較長);驚異“啊”(音階高、音高平、音長較長);贊嘆“啊”(音階高、音高下降、音短);醒悟“啊”(音階低、音高下降、音緩)。
表意嘆詞“啊”:應諾“啊”(音階中、音高下降、音緩)。
在嘆詞的隱性教學中,可根據以上語用功能的劃分,進行分類教學。表情嘆詞是人的直接情感反應;表態嘆詞較為復雜,包含了人們對事物判斷的態度;而表意嘆詞多表示招呼、應答義。因此,教師可采取“表情→表意→表態”的教學順序。
根據上述分類和各類嘆詞的復雜程度,非課程性隱性教學可側重于使用表情類嘆詞和表意類嘆詞,這兩類嘆詞所涉義項簡單、語境情景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夠為二語習得者的后續嘆詞學習建立信心。例如:
(1)表情嘆詞“啊”表疼痛義:當不小心撞到桌角,即會自然地發出“啊[a51]”之音。
(2)表意嘆詞“啊”表應諾之義:當學生向老師尋求幫助時,老師可較自然地回答“啊[a51],好的”。
(二)課程性隱性教學
課程性隱性教學側重表態類嘆詞的講解,此類嘆詞在嘆詞總數中所占比重大。在教此類嘆詞時,可將意義相近或相反的嘆詞進行成組教學,通過成組教學,可使學生在同一情景中,直接地體會到嘆詞一字多音、多義的特點,話輪之間情感的對比和聯系,也能更便于理解嘆詞語音和語義之間的聯系(鄧文靖、石峰,2017)。無法進行成組教學的義項,則進行單獨設計情景教學。除了依靠語境對語義的確定,還需教師加入豐富的肢體語言與表情,進行協助表達。通過夸張化的情景演繹,將聽覺與視覺兩者結合,加深學生對嘆詞語義與語音之間聯系的感知。
例如:表態嘆詞“啊”:追問義和醒悟義可進行成組教學。
(3)啊[a35],你剛才說的是什么?(沒有聽清,繼續追問,皺眉,手護在耳旁)
啊[a51],原來你說的是這個。(表示醒悟、理解,眉頭舒展)
(4)啊[a35],到底是怎么回事?(表示懷疑,繼續追問,皺眉)
啊[a51],原來是這么回事!我還以為怎么了。(表示醒悟、理解,眉頭舒展略上揚)
(5)啊[a51],青海的風景可真美啊!(表示對眼前風景的贊嘆)
啊[a51],那邊居然有那么多的小羊!(突然看見小羊的驚奇)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成組嘆詞或單個嘆詞設置進更加完整的話輪之中,讓學生進行情景表演、會話展示等。
除以上進行成組教學外,在課程性隱性教學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集體觀看影片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潛在的語言信息。據相關學者(趙咪、潘雪、曹文,2014)統計,在《家有兒女》前二十集中,共有226個嘆詞“啊”的語句或對話。
三、結語
隱性教學法在對外漢語嘆詞教學中具有較大的優勢,該教學法十分貼合嘆詞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將語音與語義緊密結合,通過貼切的場景設置,讓學生在非課程性教學和課程性教學的雙重結合下,通過隱性教學的方式,習得實用性強的嘆詞。
參考文獻:
[1]趙元任.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2]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3]馬清華.論嘆詞形義關系的原始性[J].語言科學,2011,(5).
[4]鄧文靖,石鋒.嘆詞句語調對后續句語調的啟發作用[J].漢字文化,2017,(1).
[5]張紅蘊.隱性課程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2).
[6]蔡莎莎.從動態系統理論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顯、隱性教學[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7]趙咪,潘雪,曹文.漢語嘆詞“啊”的語調研究——基于電視劇《家有兒女》的部分語料[A].第十一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