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示范 服務“三農”
——記全國五一巾幗標兵、貴州省園藝研究所副所長孟平紅

孟平紅博士被聘為“貴州省巾幗農業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副團長

孟平紅博士(右一)在都勻市良母基地指導菜-菌-菜高效種植模式

孟平紅博士(左二)與蔬菜團隊在清鎮市蔬菜“萬元田”示范基地現場指導
孟平紅,女,布依族,1966年生,貴州平塘縣人,研究員,博士后,現任貴州省園藝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九三學社貴州省農科院支社主委。1988年畢業于西南農業大學,分配到貴州省園藝研究所從事蔬菜科研至今29年,其中2004年被國家公派赴法國農科院做訪問學者,接著在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畢業回國,2012年于西南大學博士后出站。先后承擔國家和省級重大專項等科研項目46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88篇,出版科技著作7部,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省地方技術標準4項,省科技成果獎3項,選育出蔬菜新品種6個通過貴州省品種審定。先后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貴州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百”層次人才、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省五一勞動獎章、省五一巾幗標兵、“幫聯駐 服務三農”先進個人等榮譽。孟平紅團結和帶領省園藝所的蔬菜科研團隊,與全省各級蔬菜從業人員密切配合,為貴州蔬菜科研和蔬菜產業的發展、山區農民脫貧致富作出了較大貢獻。
孟平紅帶領團隊近年在實施科研項目過程中,針對貴州山區人均耕地少,農民收入低,以羅甸、清鎮、大方等6個縣為試點,研究總結出“鮮糯玉米套種春大白菜復種秋四季豆一年兩季三熟”等適宜貴州不同生態區域的蔬菜高效種植模式48套,改變傳統的耕作制度,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使蔬菜畝產值分別達3萬元、2萬元、1萬元,實現了項目區蔬菜畝產值由“185”(畝產1萬元、8千元、5千元)向“321”的轉型升級。
近5年來,結合項目的實施,孟平紅團隊在貴州不同生態區域的七個縣及黔南州建成蔬菜“321”高效種植示范基地135500畝,輻射帶動401500畝,總產值達64.08億元,平均畝增收1200元,農民共增收64440萬元,項目惠及2.69萬戶12萬余人次,其中貧困戶占50%以上。科技示范與帶動成效顯著,促進了項目區的脫貧攻堅。
孟平紅帶領團隊長期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深入田間地頭,傳播科學種菜知識,解決了一系列生產及技術上的難題。5年來,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指導、技術咨詢、進村入戶等多種形式,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民29400余人次,田間現場指導農民3.5萬余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萬余份,培養了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技術隊伍,為貴州蔬菜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孟平紅率領蔬菜科研團隊,結合項目實施,引進國內外15個種類的230多個蔬菜品種分別在貴州不同區域進行生態適應性鑒定和引種試驗,篩選出60多個適宜不同區域、不同季節栽培的優良品種在生產上應用,使示范區蔬菜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

貴州省園藝所副所長孟平紅博士(前排)在大方縣園區進行蔬菜現場操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