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
心有千千竹
■朱文杰

可能是因為從小生長在竹林中的緣故吧,我對竹總懷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人們說:“生與竹同,意與竹通”是啊,我的心靈深深處,總是千千竹。
故鄉老屋后有一片毛竹林,青翠欲滴,如詩如畫。自幼就常聽家鄉的老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在房前屋后種上一些竹子,不僅可美化環境,而且在夏季非常陰涼。農村居家過日子,的確也離不了竹。每當想起那清洌甘甜的竹筒水,想起那潔白香噴的竹筒飯,想起那安穩舒適的竹搖籃,還有那竹樓、竹床……我的心又飛回了那片竹林。童年時代我是在小背簍、吊腳樓、毛竹林里度過的,那山、那水、那竹、那青石鋪就的石板路,演繹了多少童年的故事。或砍一根楠竹削筷子、編魚籠、織涼席、制籮筐,想做什么編什么,隨心所欲。或采一枝斑竹做釣竿,撐一葉竹筏,提一個魚簍,溪邊垂釣。有時候也會摘兩把竹筍,帶回家讓父母炒、燉、煎,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隨心所愿。
如今工作在外,整日奔波忙碌,許多愛好擱置了,惟有竹興未盡,竹情未了。每個周末,總喜歡到竹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搖一搖。看竹筍破土而出,欣欣然一天天長大,一天天長高,最后衣籜落盡,長成參天翠竹。清晨,旭日東升,霞光初照,竹林里總籠罩著一縷縷薄煙,裊裊娜娜,隨風飄渺,如入仙境;傍晚,晚霞與夕陽輝映,竹林靜靜,竹徑幽幽。
書上寫道:“竹,非芝蘭巧木所能媲美,愛美之人往往求之而不可得也,非竹難覓,品質難求。”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凋,清秀而又瀟灑。鄭板橋曾過這樣一副對聯:“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竹中空有節,它的葉子都是兩兩相對向下生長的,好像一個“個”字,所以說它“虛心”、“低頭”,既描繪出了竹的外在自然狀態,又指人的內在精神品德。古往今來,竹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我想,竹之為林,生而有理,長而有節,雕能成器,處山林之野而草木之外,神清氣爽,鐵骨錚錚,歲寒而不凋,頂天立地,一托云天,正因此而“不可一日無此君”。
竹,不僅身美其質愈美,只愿我心如竹,人亦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