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王小婷
綠色化:生產生活雙輪驅動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王小婷
貴安新區堅守生態優先,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盛夏的季節,貴安新區處處山綠、水清、天藍、地潔……
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安時指出,“新區的規劃和建設,一定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不能降格以求。”2016年1月4日,貴州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貴安新區工作時,要求貴安新區“精心謀劃,精心打造,建設成為五大新發展理念先行示范區”。
不僅是生產方式的節能環保,還包括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貴安新區堅守生態優先,實施綠色發展戰略,發展綠色經濟,倡導綠色生活,建設綠色家園,建立綠色制度,生產空間上實現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6月14日,國務院決定在貴安新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喜訊傳來,這是貴州在綠色生產方式上的巨大突破,也是貴安新區獲得的又一國字號試驗區。
為加快推動貴安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落地,貴安新區積極構建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要素服務體系,暢通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通道,探索實踐綠色金融產業發展新模式。
貴安新區作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奉行綠色化生產方式的理念,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除綠色金融外,還大力推進綠色農業、綠色工業健康發展,打造綠色經濟。
在綠色農業方面,發展以貴澳農旅產業示范園和貴安禪茶觀光園為范本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和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現代化高效農業,重點規劃建設萬畝櫻花、萬畝香稻、萬畝茶園、萬畝葡萄、萬畝牧草、萬畝經果“6個萬畝”產業基地。
“這里既可以感受農業的高科技,也能愜意享受自然田園風光。”貴州貴安新區綠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軍利如是介紹貴澳農旅產業示范園,2015年4月開工建設至今,該園區已完成包括大數據中心、農產品分揀配送中心、農產品安全檢測中心、生態果蔬體驗中心等在內的40377平方米核心區的建設,形成了集種、產、供、銷、研為一體的大數據農旅示范基地。
綠色工業方面,堅持以大數據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嚴格執行招商引資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條全面發展,實現制造業高效清潔循環低碳發展,促進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和諧共融。
以富士康在貴安新區的第四代綠色產業園為例,該園區涵蓋的電子信息產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國際數據中心等七大產業,都以綠色“環保牌”主打,產業園與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建造的綠色隧道數據中心根據貴州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采取隧道式建筑設計,有效進行溫濕度控制,成功將年平均PUE(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1以下,為全世界首創,有效提高了數據中心的運營效率,并且取得美國綠色建筑協會白金級 LEED 認證。
生產方式的綠色化、生活方式的綠色化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如果說生產方式的綠色化更為宏觀的話,那么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就更為微觀具體。
星湖云社區位于貴安新區直管區生態新城核心區域,是貴安新區首個按照國家綠色標準建設的回遷安置小區。該小區家家戶戶都實現了“直飲水、中水、自來水”的“三管入戶”和天然氣集中供暖;社區設置8組智能充電樁,為居民的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服務;社區噴泉、水池用的水,都是社區內中水景觀塘和雨水收集系統將雨水和生活用水生物凈化,回用到居民家里沖廁和社區綠化用水。

貴安新區的建設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圖為美麗鄉村平寨社區。(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星湖云社區只是貴安新區建設綠色生活示范區的一個藍本。為全面推動新區居民衣、食、住、行、游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轉變,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群眾生活,貴安新區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進群眾性綠色創建,廣泛爭創綠色企業、綠色校園、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等,創建綠色建筑示范區和綠色生態城區。
短程步行、騎車或者選擇公共交通;優先購買生態設計、節能認證、環境標志認證等產品;垃圾分類、減量;適量點餐、餐后打包,盡量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節約用電、用水、用紙……這些看似細微的簡單行為,都是生活方式綠色化的具體體現。
對此,貴安新區制定綠色消費主體培育方案,引導消費者自覺踐行綠色消費;推進綠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生產和有效供給,推廣綠色消費產品;制定完善綠色消費政策體系,構建有利于促進綠色消費的長效機制,營造綠色消費環境。建設城市慢行系統,構筑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為主體的綠色交通體系,建成高鐵站、中心城區、大學城等3個公交換乘樞紐,實現中心城區500米半徑公交全覆蓋。
保障青山依舊、實現綠水長流、推動茂林恒翠、引領良田永固、促進百湖常清。2016年,貴安新區管委會決定啟動實施貴安新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旨在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與保護工作,改善農田生態環境、保護耕地、促進土地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目前,貴安新區正立足新區1795平方公里,系統構建山、水、林、田、湖等生態系統空間格局,實現“山水之都·田園之城”的發展目標,積極組織編制《貴安新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和《貴安新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實施方案》。
“貴州省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安新區作為生態文明示范區,應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貴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舒永勝表示。
發展中,貴安新區一直以“綠色化”為引領,堅守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三生融合”理念,投入15億元關閉直轄區21家砂石廠、2家煤礦和30家污染企業。
與此同時,率先全面推進低沖擊開放模式,推進山、水、林、田、湖“五景融合”,構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大力實施“十河百湖千塘”“五區八廊百園”“綠色貴安三年會戰”等生態環境工程建設,推進全域旅游化、全域景觀化、全域生態化、全域一體化。高起點統籌城鄉發展,探索鄉村資源資本化運作,規劃建設100個“精品鄉村”,讓美麗鄉村成為觀光休閑的公園、寄托鄉愁的故園、投資興業的樂園、安居樂業的家園。
2015年4月,貴安新區成功入圍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之一后,投入47億元在中心區啟動海綿城市建設。貴安新區月亮湖公園一期融合海綿城市理念,通過構建四大子系統:透水鋪裝系統、收集轉輸系統、調蓄凈化系統、雨水利用系統,將人工濕地、下凹式綠地、滲水鋪裝、雨水調蓄設施等海綿城市設施與規劃設計有機結合,形成西部山林、東部丘臺水岸、中部濕地的格局,最終將月亮湖建設成海綿城市示范項目。
制度是培育成果的土壤,推進制度綠色化就如在良田沃土上培育茁壯成長的作物。因此,貴安新區依托新區大數據優勢,建立并實施綠色化指標和統計體系、綠色項目引導目錄制度和國家公園體制,明確數據采集責任,實現環境關聯數據資源整合匯集。 探索全域景區化管理體制,創新綠色旅游標準體系、服務體系、監管體系、交通體系,發展智慧旅游,構建全域景區化的大旅游格局。
(責任編輯 / 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