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鄧萬里 韋倩
深學篤用—貴州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鄧萬里 韋倩
全省8萬多個黨組織、170多萬黨員持續在“學” “做” “改”上深化拓展,真學深學、以學促做,邊學邊改、知行合一。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明確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目標任務、基本要求和工作舉措。
這是黨中央著眼加強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
5月,貴州召開會議部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工作,全省8萬多個黨組織、170多萬黨員持續在“學”“做”“改”上深化拓展,真學深學、以學促做,邊學邊改、知行合一。
從黨政機關到企事業單位、從農村到社區、從工廠到學校,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貴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不是來開會嗎?怎么開始考試了!”日前,在綏陽縣行政中心一會議室里,15位鄉鎮黨委書記及部分村居支部書記參加了一次特別的會議。
一天前他們收到的通知是黨建工作會,結果剛到會議室坐下,一份考卷擺在了面前。考卷名為“綏陽縣基層黨組織書記‘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知識測試題”,內容涉及黨章黨規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以及貴州省近期時政熱點等。
30分鐘后,考卷被統一收集打分。“大多數還是曉得,但有的平時沒留意,就有點模糊了。”某鎮黨委書記說,會后更要帶頭真學深學。
“題目設置難度不大,平時只要是認真學習的,都應該答得上來。”綏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許祿榮說,這是針對基層“一把手”開展的首次“小考”,以后還將不定期對黨員干部進行抽考檢查。
綏陽縣的突擊測試是貴州省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生動案例。
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貴州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躬身踐行、當好表率,既領之、又導之,形成了以上率下、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引領整個學習教育扎實有效開展。
省委中心組先后組織開展6次專題學習研討,省委召開42次會議,以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學習貫徹步步深入、全面覆蓋,引導全省廣大黨員筑牢信仰之基,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
省委常委帶頭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帶頭深入基層講黨課、送黨章,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黨支部學習,帶動各級黨員干部講黨課30700余次,參加所在支部學習75800人次。
全省各地創新學習方式,注重在“學什么”“怎樣學”上下功夫,引導廣大黨員學深學透、入腦入心,守好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貴陽市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搭建學習平臺,依托貴陽“黨建紅云”和“兩學一做”APP,實施“云端指導”“網上輔導”“數據督導”,引導廣大黨員“學”在日常。
遵義市把每月7日定為全市“黨員活動日”,定時間、定單位、定主題、定議程,以黨支部或黨小組為單位組織開展“3+X”活動,即完成誦讀黨章黨規、學習系列講話等規定動作,再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活動內容。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省各地創新學習方式,推動學習貫徹步步深入、全面覆蓋。圖為羅甸縣在基層農村開展“強組織·促脫貧”活動。(班方智 / 攝)
貴州師范大學針對學生黨員入黨時間短、接受黨內生活鍛煉不夠等問題,健全完善“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等七項基本制度,在傳統組織生活方式中融入微型黨課競賽、典型事跡演講、觀看電教片等多樣化方式,將組織生活過到學生公寓黨員工作站,過到紅色教育基地,增強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臺江縣老屯鄉長灘村針對農村黨員實際,把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內容分為5個專題,聯村干部與支委集體備課,用大白話講大道理,全村50多名黨員每次都參加。
……
在廣大基層農村,大喇叭“響”起來、夜校“辦”起來、文化墻“建”起來,黨員干部上講堂,社科理論走基層……通過把握不同群體差異性、選擇性、多樣性理論需求,在道德講堂、農家院壩、社區弄堂、企業車間、學校課堂,“黨的聲音進萬家、總書記話兒記心上”,成為貴州推動學習教育進村入戶、入腦入心的生動載體。
如今,流動黨員有網絡黨課,青年黨員有微型黨課,非公黨員有“學習班車”,各地各單位不斷創新黨課形式,豐富黨課素材,采取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講、黨支部書記普遍講、邀請先進典型講、鼓勵普通黨員講等方式,浸潤著黨員的心田。
一年多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黔中大地蔚然成風,廣大黨員干部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更加牢固,推動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貴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貴州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省委明確要求,要把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結合起來,用脫貧攻堅的成果確保學習教育取得實效。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發揮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關鍵作用。各級黨員干部不僅帶頭學深悟透,更是帶頭擔當責任。
20名省領導“掛帥出征”,帶領20支隊伍組成極貧鄉鎮脫貧攻堅指揮部,以超常規的力度和辦法,攻克“決戰點”。
今年以來,貴州連續發起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和脫貧攻堅“大比武”,省領導帶頭到定點包干的貧困鄉鎮蹲點調研,示范帶動各級干部深入基層,進村入戶算貧困賬、謀好脫貧策,提高精準度。
各級黨組織層層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努力做到“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以“繡花”功夫推動精準扶貧。
省委從強化工作目標和崗位責任、完善正向激勵和負向約束措施4個重要方面,樹立“黨建考核看扶貧、干部考評看扶貧、干部任用看扶貧”的導向,努力建設一支鐵一般的攻堅拔寨隊伍,把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選出來、用出來、管出來、帶出來,讓更多擔當實干的干部走上脫貧攻堅大舞臺。
以2016年市縣鄉村換屆為契機,貴州共選拔1220名鄉鎮事業編制人員、103名優秀村干部、132名大學生村官、152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幫扶優秀干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增強脫貧攻堅干部隊伍活力。
堅持“好人好馬上前線”,貴州選派7072名第一書記和4.3萬名干部駐村幫扶;26名中央單位優秀干部響應中央號召,走進貴州貧困山區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
一年多來,他們一身土、兩腳泥,和群眾一塊苦、一塊干、一塊過,用青春和汗水、用拼搏和奉獻帶領群眾共同書寫脫貧攻堅新篇章。
在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村頭山崗上,四個紅色的巨型大字巍然矗立——窮則思變。抓實“確權、賦權、易權”關鍵環節,按照“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發展思路,通過“三權”抓手促“三變”改革,塘約村只用3年時間,就從貧困村變成小康村。
塘約村支部書記左文學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道出了變化的關鍵:“建強基層黨組織,抓住農村改革這個‘牛鼻子’,把群眾組織起來,努力在改中求變、在變中求新,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子,農村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發生大變化。”
在脫貧攻堅一線,涌現出“當代縣委書記的榜樣”姜仕坤、“當代愚公”鄧迎香、“年份英雄”黃大發等一批先鋒模范,他們為全體黨員干部樹立了一面面旗幟!
重大節慶活動規模和數量大幅壓縮,會議會期短、講話短、發言短,參會人員少、會議簡報少、會議經費少;
調查研究不再浮于表面,注重輕車簡從,蹲點調研,既看“門面”和“窗口”,也看“后院”和“角落”;
……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之初,貴州就強調以學促做、以做帶學、邊學邊改,切實推進黨與干部作風轉變。
全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建立完善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推動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一起解決,新問題和老問題一起解決,個性問題和共性問題一起解決,黨組織問題和黨員個人問題一起解決,真正做到邊學邊改、立改立行。
2017年1月10日,貴州省委常委班子用一整天的時間召開省委常委會民主生活會,圍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求,緊密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深入查擺問題,深刻剖析根源,嚴肅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明確整改方向和重點,切實加強班子自身建設。
敢于直面不足,勇于揭短亮丑。由此,民主生活會、專題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在全省各地黨組織有序開展。
針對干部履行職責不到位、推進重大項目重點工作不力、工作任務未按要求時限完成等問題,六盤水市建立“負面清單”進行反向考評,對市管干部在推進重大項目、重點工作和應對突發事件履職等情況進行督查,對“負面清單”內的干部,視情節輕重進行懲處。
針對產業不強、科技不力、動力不足等問題,畢節市開展千業惠千村、千人進千村、千金聚千村、千技扶千村、千企幫千村的“五千一體”黨建扶貧行動,推動所有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各種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
對貧困村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貴州通過組建聯村黨委、村干部職業化等方式,推動1106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面提升。
……
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走。貴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協調小組還專門采取集中督導、交叉檢查和隨機暗訪等方式,及時指出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共覆蓋9個市州、貴安新區、159家省直部門、66個縣(市、區)、147個鄉(鎮、街道)、469個村(社區)及其他基層黨組織。
當前,全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正在有力有序持續推進,必將為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凝聚強大正能量。
(責任編輯 / 李坤)

各級黨員干部不僅帶頭學深悟透,更要帶頭擔當責任,在脫貧一線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圖為松桃自治縣大坪場鎮坳田村駐村干部楊翔宇(左一)帶領村民種植萬壽菊。(貴州圖片庫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