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見習記者 / 任詩音
紅旗村:把扶貧成績寫在老百姓笑臉上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見習記者 / 任詩音
雨天不濕鞋,晴天不沾灰;吃水不用抬,煮飯不用柴;出村柏油路,進村“風景”來;住上小別墅,家門口上班……這是畢節市大方縣雨沖鄉紅旗村如今最真實的寫照。
走進紅旗村,整齊的民居,寬敞的庭院,景色宜人的小游園……一條條新修的水泥路沿著低丘緩坡穿村而過,遠處山上茂密的樹林已泛出濃濃綠意,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村保潔員周佰芬滿臉笑容地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喝自來水,走水泥路,晚上跳廣場舞,山里人的日子跟城里人沒兩樣。能不高興嗎?”
紅旗村位于大方縣東部,雨沖鄉政府坐落于此,是全鄉的中心區域。2013年,畢節市大方縣雨沖鄉開啟美麗鄉村建設。截至目前,雨沖鄉已投入2816萬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完善了水、電、氣、訊、路,修建了污水處理廠、文化活動廣場、休閑步道、村衛生室、村級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
貧困群眾的笑容,不僅來自村寨變美了,更來自有信心的未來。雨沖鄉以“產業反哺旅游,旅游引領發展”,帶領鄉親們走出了一條鄉村旅游脫貧路。
雨沖鄉旅游資源豐富,曾先后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全省首批鄉村旅游扶貧示范點”“畢節市十佳旅游景區”“中國最美休閑度假目的地”等2個國家級、5個省級榮譽稱號。
“景觀變景點”。紅旗村青木組正在打造“牡丹花?!鞭r業生態旅游景點,建立以旅游開發為主的專業合作社,在紅旗村182畝杉樹林里建古銀杏民族風情園,修建旅游便道、停車場等基礎設施。
“舊宅變古寨”。將深山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后留在山中的舊宅老房、林坡山溝,打造為“油杉時光古寨”特色旅游景點,聘用搬遷安置區富余勞動力到景點就業,既實現了搬遷村民的資產升值,又解決了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在景區開農家樂的村民黃琴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跋裎疫@樣的‘80后’回家創業,村里還真有不少人呢!”她高興地說,“不用出門打工,在家就能當老板掙錢!”
“生態變財富”。雨沖鄉正在規劃把雨沖河的兩岸、油杉河景區至政府所在地打造為萬畝玫瑰產業園;圍繞油杉河村的原始生態旅游,發展草地畜牧業和生態旅游;對于缺乏旅游資源的村,重點打造果蔬、禽蛋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為旅游景區餐飲提供綠色食品。
雨沖鄉黨委書記張道元介紹,目前,全鄉旅游業收入占村民全年總收入70%以上;全鄉有130余家農家樂、農家旅館,輻射帶動300余戶貧困戶增收;各景區解決1700人次貧困戶就業問題,全鄉人均純收入8234.32元。
(責任編輯 / 楊儀)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圖為紅旗村遠景。(大方縣雨沖鄉政府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