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蓮 曹玉梅
(青海省互助縣農業示范園區管理委員會 810599)
高寒地區日光溫室非洲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馬長蓮 曹玉梅
(青海省互助縣農業示范園區管理委員會 810599)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7.07.024
互助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冬暖夏涼,無霜期短,露地只能生長一季作物。近幾年,隨著日光溫室的大力發展,開始周年生產,種類有蔬菜、花卉、果樹等。其中引進的鮮切花康乃馨、玫瑰花色艷麗、花朵大,深受消費者青睞。2015 年 5 月筆者從云南昆明煜輝花卉有限公司引進非洲菊種苗進行試種,通過土壤和水處理,克服了我縣土壤、水分偏堿的障礙,實現了兩年連續種植連續采收的目的,平均每株采收鮮切花 10 枝,起到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將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1 日光溫室消毒
定植前 10 天,用 75%百菌清 600~800 倍液和 25%敵殺死乳油 3000 倍液噴灑地面、墻壁、棚膜,晚上 667m2用 45%百菌清煙霧劑 150 克、22%敵敵畏煙霧劑 400~500 克進行密閉熏蒸,連續密閉 2~3 天。利用煙霧劑和太陽能殺死蟲卵。
1.2 土壤處理
1.2.1 土壤選擇:非洲菊屬于多年生宿根花卉,其根系呈肉質,所以土壤必須有良好的物理性狀,土質疏松、排水性好。積水會使根系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影響地上部生長,嚴重時會導致根系腐爛,使整個植株死亡。因此,土壤以疏松透氣,地下水位低,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為宜。
1.2.2 基肥:非洲菊為喜肥花卉,栽培前土壤施入有機肥,既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又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每 667m2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 5000kg,過磷酸鈣 65kg,復合肥 50kg。施于土壤的耕作層中,深翻 30~40cm,與土壤充分混合。
1.2.3 土壤處理:非洲菊最適的土壤 pH 為 6.0~6.5,試驗地土壤偏堿 pH7.2 左右,為防止出現缺素癥。在施底肥的同時 667m2增施硫酸亞鐵 10kg 以降低土壤 pH 值。
1.3 起壟
非洲菊根莖部位土壤積水后易導致植株生長不良甚至死亡。高畦栽培可以提高土壤氣相狀況,促進根系的生長和發育,增加分株數和葉片的生長量,提高切花品質。要求南北方向起壟,壟高 40cm,壟寬 1.2m,溝寬50cm,每壟定植 3 行。
1.4 滴管鋪設
為保持根莖部位和空氣的干燥,防止漫灌造成根莖部位浸水引起生長點腐爛,采用滴灌灌溉,每壟三道滴管帶,距離非洲菊 5cm。
2.1 定植時間
互助縣年平均氣溫為 3.4℃,年內以夏季(6~8 月)氣溫為最高;冬季(12~2 月)最低,-5℃~-12℃。年中各月氣溫的變化又以春、秋最為劇烈,這期間月溫差在 5.0℃以上。為了讓非洲菊在最適宜的季節生長,5月上中旬為最適宜的定植時間。
2.2 定植方式
按株行距 30cm×40cm 定植,每畦種 3 行,采用三角形定植。每平方米定植 9~10 株,每 667m2可栽種 5000株左右。
2.3 定植方法
定植前 1~2 天畦面澆透水。溫室扣上 70%遮陽網。栽種時要深穴淺植,根頸部位植平于土表。種植過深,植株的生長點難以長出地面,易感染軟腐性病;栽種過淺,采花時易拉出植株,栽完后及時澆透定根水。
3.1 溫度管理
非洲菊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 20~25℃,低于 10℃和高于 35℃停止生長。由于我縣冬季氣候寒冷,需用火爐加溫,以確保室內最低溫不低于 10℃。
3.2 光照和通風
5 月份定植后由于光線強,因此,在定植前 2 天扣70%左右的遮陽網,達到減弱光照和降溫的目的。緩苗后取掉遮陽網;冬季光照時間短,太陽光照到棚面后及時拉開草簾,試驗地一般在 9∶30 左右揭草簾,下午在不影響夜間最低溫度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延長溫室接受光照的時間,一般 17∶00 開始放草簾。
溫室通風是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的重要措施,通風有助于調節濕度,減少病蟲害,而且還可以增強氣體交換,提高 CO2的濃度,有利于光合作用進行,對非洲菊的著色也有良好的效果。夏季通風時采取通頂風和底風,當夜間溫度 15℃以上時晝夜大通風;冬季通風時要根據室內溫度決定通風時間,室溫 25℃以上時中午通頂風一小時,天陰時中午適當通頂風換氣排濕,不超過 30 分鐘。
3.3 肥水管理
定植后當天必須澆一次透水,在幼苗完成緩苗前一般不進行澆水,等新葉萌發后再進行第二次澆水。緩苗后保持土壤濕潤。隨水 667m2根外追施磷酸二銨 20kg,在生長期行間埋施腐熟的麻渣50kg,施后蓋土澆水。
3.4 土壤酸堿度調節
定植前隨基肥 667m2施硫酸亞鐵 10kg,生長期發現非洲菊岀現黃葉時,植株行間開溝追施硫酸亞鐵,用量 667m220kg,每次澆水采用草酸∶磷酸二銨∶硫酸亞鐵=1∶1∶:1 混合液,用量 667m2各使用20kg,對水 4000kg,在整個生長期隨時監測土壤pH,使其保持在 6.0~6.5 的正常范圍內。
3.5 植株調整
3.5.1 摘除老葉:摘除老葉是非洲菊栽培過程中的決定產量、品質的重要環節,定植 4~6 個月以后,需要不斷摘除老葉、病葉,把底部光照不到的葉片摘除,使植株保持較高的光合效率,一般每株保留 16~25 片葉,保持葉片最大伸展,隱約可見土壤為最佳。
3.5.2 疏蕾:花蕾過多導致養分不足花朵變小、花莖短、畸形花增加,降低切花商品率。摘除花蕾應去劣留優,且保留的花蕾在發育程度上要有梯度,使之依次持續地開花,均衡供應上市。
3.6 中耕除草:第一次除草應在定植二周以后進行,過早除草會松動非洲菊的根系,降低成活率和影響生長。澆水后要適時松土,調節土壤的透氣性,降低根腐病的發生。
主要出現的病害有灰霉病、根腐病;蟲害有白粉虱、潛葉蠅、蚜蟲。
4.1 灰霉病
癥狀:主要危害花梗和花蕾。花梗上染病初呈褐色小斑點,病斑擴大后環繞花梗,使花梗枯萎;受害花蕾初呈水漬狀褐色斑,病斑擴大導致花蕾腐爛。
防治方法:①注意室內通風,降低土壤濕度。②清除有病組織和病株。③發病初期,用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1500 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800 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 1000~1500 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百菌清煙霧劑、腐霉利煙霧劑熏蒸。
4.2 根腐病
癥狀:主要危害地下根部。發病根系呈黑褐色,須根少,皮層易剝離,整個植株易拔起,地上部枯萎,葉片呈紫紅色至黑褐色。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 60%硫磺敵磺鈉 500 倍液灌根,5~7 天后再灌一次,連續灌 2~3 次。
4.3 潛葉蠅
癥狀:以幼蟲潛入葉肉為害,被害處僅留下表皮,形成迂回曲折的灰白色彎曲隧道。由于葉綠素被破壞,光合作用被削弱,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大量葉片枯焦,品質和產量受到嚴重影響。
防治方法:用 1.8%阿維菌素乳油 3000 倍液、40%阿維、敵敵畏乳油 1500 倍液噴霧防治,5~7 天噴一次,連噴 2~3 次,還可用 22%敵敵畏煙霧劑 400~500g/667m2或 12%達螨異丙威 300~400g/667m2熏蒸。
4.4 白粉虱
癥狀:一般以成蟲和幼蟲群集在葉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造成葉片萎蔫、退綠、黃化甚至枯死,分泌的蜜露還會誘發煤污病、病毒病。
防治方法:用 3%啶蟲脒 800 倍液、1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 1~2g/667m2噴霧防治,5~7 天噴一次,連噴 2~3 次。還可用敵敵畏煙霧劑或達螨異丙威煙霧劑熏蒸。
4.5 蚜蟲
癥狀:常群集于葉片、嫩莖、花蕾、頂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葉片皺縮、卷曲、畸形,嚴重時引起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蟲分泌的蜜露還會誘發煤污病、病毒病并招來螞蟻危害等。
防治方法:①黃板誘殺蚜蟲,在離非洲菊植株頂端 20cm處懸掛黃板誘殺蚜蟲。②藥劑防治:73%樂斯本 1500 倍液、40%速撲殺乳油 2000 倍液、25%敵殺死乳油 3000 倍液等噴霧防治,連噴 2~3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