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培育
(永城市婦幼保健院 兒科 河南 永城 476500)
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臨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分析
鄧培育
(永城市婦幼保健院 兒科 河南 永城 476500)
目的 分析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臨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為臨床治療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提供可靠依據。方法 選擇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永城市婦幼保健院治療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60例患兒,研究患兒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及感染的危險因素。結果 60例患兒共檢出51例真菌,其中白色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檢出率較高,與其他真菌檢出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廣譜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年齡、糖皮質激素使用時間是引發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結論 導致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為廣譜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糖皮質激素使用時間、年齡,盡早進行抗真菌治療能有效降低患兒死亡率。
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臨床特點;危險因素;患兒
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是指真菌引起的支氣管肺部真菌感染,是兒科較常見的疾病之一,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明顯高于細菌感染,預后效果差于細菌感染[1]。對于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需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才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提高預后效果[2]。目前臨床對于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的報告較少[3]。為分析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本研究在永城市婦幼保健院治療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患兒進行研究,分析感染的臨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永城市婦幼保健院治療的60例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患兒,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1個月~9歲,平均(4.9±0.8)歲。
1.2 研究方法 了解患兒年齡、性別、病原菌分布、臨床癥狀、體征、住院史、抗菌藥物、糖皮質激素使用史、有無基礎疾病,并采用血常規、超敏C-反應蛋白、外周血涂片桿狀核細胞比率、胸部影像學進行輔助檢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的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分布。統計患兒血常規、外周血涂片桿狀核細胞分布及胸部影像學特征分布[4]。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病原菌分布、臨床癥狀、肺部體征等定性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患兒肺部侵襲真菌感染的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兒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60例患兒共檢出51例真菌,其中白色假絲酵母菌、曲霉菌屬、光滑假絲酵母菌檢出率較高,與其他真菌檢出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兒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況(n,%)
2.2 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分布 臨床癥狀以咳嗽發生率較高,肺部體征以干濕啰音發生率較高。見表2。

表2 患兒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分布(n,%)
2.3 血常規及外周血涂片桿狀核細胞分布 桿狀核細胞比值>20的比例較高,白細胞(4~11)×109/L的比例高。見表3。

表3 血常規及外周血涂片桿狀核細胞分布(n,%)
2.4 患兒胸部影像學特征分布 斑片狀、條絮狀影、結節狀現象比例較高。見表4。

表4 患兒胸部影像學特征分布(n,%)
2.5 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廣譜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年齡、糖皮質激素使用時間是引發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危險因素。見表5。

表5 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多因素 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2.6 治療結果 所有患兒均采用抗真菌治療, 56例治療有效,治療有效率為93.33%,2例死亡,死亡率為3.33%。
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主要由于真菌侵犯患兒的支氣管和肺部,導致氣道黏膜炎癥及肺部炎癥,各年齡段的兒童都可能被感染,并且其病情發展迅速,病死率較高[5]。因為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受到真菌、宿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其危險因素較多[6]。只有積極采取綜合性的預防和治療措施,盡早預防和診斷,去除危險因素,進行有效的抗真菌治療,才能減少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發生,降低病死率[7-8]。所以深入研究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及其危險因素,為臨床預防和治療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提供準確依據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患兒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白色假絲酵母菌、曲霉菌屬、光滑假絲酵母菌的檢出率較高,臨床癥狀以咳嗽、發熱、喘息和呼吸困難為主,而肺部體征以干濕啰音較多,患兒胸部影像學檢查發現斑片狀、條絮狀影、結節狀現象較多,但并不具有特異性,說明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癥狀及影像學檢查均不能作為有效鑒別的方法。本研究通過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廣譜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年齡、糖皮質激素使用時間是引發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危險因素。主要因為如果長時間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會導致患兒體內菌群失衡,容易使真菌大量增殖,引起真菌感染;而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會損傷淋巴細胞功能,使機體對抗體的反應原性下降,容易引發真菌感染;患兒年齡越小,免疫力越差,更容易引發真菌感染[9]。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患兒進行抗真菌治療的有效率較高,這提示采用抗真菌治療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導致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為廣譜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糖皮質激素使用時間、年齡,盡早進行抗真菌治療能有效降低患兒死亡率。
[1] 吳婷婷,劉艷,蘇堂楓,等.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2):5239-5241.
[2] 徐震林,趙國平,李玉堂.老年患者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危險多因素Logistic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10):1559-1561.
[3] 陳晨,金志鵬,王群思,等.兒童肺部侵襲性真菌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4,21(6):383-384.
[4] 曹雪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5,31(1):36-38.
[5] 谷興麗,徐思成,劉光明,等.侵襲性肺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臨床表現與預后[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11):2090-2093.
[6] 買佳,王靜.肺間質纖維化繼發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藥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20-22.
[7] 劉田田,劉陽,牟鑫,等.104例早產兒侵襲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 2015,30(1):62-64.
[8] 覃曉波,張琴,楊蘇萍,等.肺癌和乳腺癌調強放療致動態心電圖改變相關因素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15):1840-1845.
[9] 楊新軍.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臨床特點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24):79-80.
R 519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2.061
201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