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摘 要:通過對當代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社會背景的研究,梳理了文化創意產品的多元化發展現狀,分析了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多元化風格、豐富多樣的表現技法和現階段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不足之處,并對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思考。關鍵詞:多元化;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文化多元化;設計多元化
當代多元化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綜述研究
陳培瑤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摘 要:通過對當代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社會背景的研究,梳理了文化創意產品的多元化發展現狀,分析了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多元化風格、豐富多樣的表現技法和現階段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不足之處,并對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思考。
關鍵詞:多元化;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文化多元化;設計多元化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不僅包括產品的內涵、功能、材料、造型、制造工藝等,同時還包括相關的社會的、經濟的以及消費者與設計者生理的、心理的各方面因素。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是以人的需求為出發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大眾的審美意識和生活、文化觀的變化,信息傳播的方式日益豐富而變得多元化[1]。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承載產品的文化限定,現代的消費者以更加包容和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和接納各種文化、各種風格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世界文化藝術交流頻繁,人們開始追求設計的多元化發展。在設計中不僅考慮實用性,而且會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其意義和價值。為了滿足當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多元化需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多元化實現的可能性。
1.1 科學技術的進步豐富了設計的手段
現代社會正處在科學技術不斷創造更新的迅猛發展時期,新技術的開發和利用以及層出不窮的新型材料讓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選擇范圍越來越廣,打破了設計的局限,提高了設計產品實現的可能性,為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提供了多元化的載體,轉變了生產方式和手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繁榮[2]。
1.2 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生產、銷售與市場需求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當前全球經濟與市場互相開放、交流,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市場。作為非生活必需品,文化創意產品受到經濟水平的制約,經濟繁榮時期,消費者需求大,反之,則減少。經濟繁榮時期,文化創意產品的需求增加,經濟為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物質保障,經濟也因為文創產業的發展而發展。
1.3 信息的交流促進了文化交流
在信息快速交流的今天,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更加密集。文化的碰撞、價值觀念的差異性都給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提供了不同的文化資源,信息的全球共享以及獲取的便利性也為設計師設計文創產品提供了便利,同時消費者也能更多更廣地了解全球的文化動向和不同地區的文化創意產品。
不同的時期,不同地區會形成不同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沒有的優勢,其風俗習慣、物質基礎、文化心理等受環境影響產生不同,從而塑造了不同的價值觀、思維方式[3]。文化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在借鑒彼此優勢、共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創新[4]。對于不同文化所產生的不同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可以分為以下3種:
2.1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與娛樂功能是文化傳承與傳播的重要途徑。博物館依據收藏、展示物品的不同,可以分為:歷史類博物館美術博物館、自然與科學類博物館、地域民俗風情類博物館以及綜合類博物館等。多元化的文物資源成就了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特色[5]。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不僅有商品屬性,還具有傳達館藏品的象征意義、美學價值的高附加值,它可以傳遞文化的情境或感觸,拉近參觀者的感受。如圖1,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御貓”系列鏈條書簽。將故宮的建筑與故宮里生活的小貓以卡通形象表現出來,讓平時威嚴的故宮更貼近人們生活,引起消費者共鳴,書簽又具有實用性。
如圖2,以蘇州博物館建筑為元素進行設計的一組抽象畫的冰箱貼。造型奇特,元素突出,鮮艷的用色和蘇州博物館本身素雅的建筑形成鮮明的反差,讓人印象深刻。
以上兩個案例不難看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一種是從生活實用的角度,將人們原來對古代文物印象的高不可攀,拉到了直接近距離的擁有,既有古代文化的元素,又有現代呈現方式。另外一種是利用現有的博物館的建筑特色,創作出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既傳遞了博物館的文化感又加深了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

圖1 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御貓”

圖2 蘇州博物館冰箱貼

圖3 南京“總統府”文創產品
2.2 旅游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在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人們的民族意識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逐漸增強,因而開發和應用地域文化來設計旅游文化創意產品來提高地域文化的存在價值[6]。當前各國都致力于把本國特色展現在廣大消費者面前,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將地域性民俗文化元素與實用性、創新性結合,不僅突出傳統文化的價值,推廣傳統民族特色的文化,也使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讓更多的人認識它。如圖3,南京“總統府”的文化創意產品。有以“總統府”的大門為元素設計的文化衫,有以“總統府”前士兵形象為元素的Q版人物的書簽,還有紀念徽章等。旅游文創產品設計應用元素比較單一和直接。
2.3 校園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以學校的人文特色為素材,承載學校歷史文化底蘊開發的校園文化創意產品,是學校品牌開發、突出自身優勢、提升自身影響并創造一定經濟潛能的重要手段。校園文化創意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承擔了重塑校園記憶的功能[7]。如圖4,同濟大學的校友之家,里面擺放了各種標有同濟大學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有同濟大學校門簡筆畫的環保袋;有各種同濟大學英文字的文化衫,甚至還有親子裝;有卡通圖樣的筆記本;卡通造型的冰箱貼和校徽等,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且價格適中,方便人們購買。校園文創產品設計具有文化氣息,較旅游文創產品設計,品種更多。

圖4 同濟大學文創產品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文化和藝術的交流日益頻繁,文化的多樣性更為明顯,設計打破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和地域間的限制。當代的設計經常采用折衷的手法,將各種文化元素融入,通過設計將各種文化帶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新一代的消費群體對文化創意產品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促使設計師們設計時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使產品豐富多彩。同時不斷借鑒不同地域、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與藝術風格,與當代審美情趣相結合,創造出更多的表現形式,也形成獨特風格的設計產品。
3.1 文化創意產品外觀設計的多樣性
文化創意產品要吸引消費者,使消費者產生購買沖動[8]。首先是要設計出獨特的外觀設計,文化創意產品的外觀設計需要符合廣大消費者健康的審美和愛好,具有普遍的、多元的價值取向[9]。在造型方面,不同時代不同消費群體在審美上千差萬別,于是設計的造型也就呈現了多樣性的狀態[10]。
3.2 文化創意產品使用材料的多種性
使用不同的材料可以表現出產品的檔次,對設計產品材料的重視程度并不低于對設計本身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材料創新,設計師在材料方面有著更多的選擇,可將各種材料混合、交錯使用,并拓寬了設計師的思維。
3.3 文化創意產品功能的多元性
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不僅僅為了美觀而設計,實用性也是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要考慮的基本因素。例如,以前的文化創意產品多為裝飾品和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的傳統手工藝品,用材過于考究,價格昂貴,僅供欣賞之用[11]。但是當代的文化創意產品使用功能也越來越多元化,如錢包,手提包、披肩等實用性強的生活類文化創意產品越來越成為設計主要的載體。
3.4 文化創意產品工藝種類多重性
3.4.1 手工精致類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手工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帶有濃厚的文化、地域差異。設計為了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本土的人文地理,所使用的原料、蘊含的設計元素自然也是不同的[12]。如蘇州工藝美術館的各類手工商品,價值不菲。這類手工化的文化創意產品雖然價格比較高,但能起到保護和傳承地方傳統手工技藝,讓文化創意產品更加多元化和精致化的作用。
3.4.2 工業化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工業化的文化創意產品具有生產效率高、生產規模大的特點,這種機械化大批量生產出來的文化創意產品,價格低廉,貼近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對于文化的大面積推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類文化創意產品包括出版類書籍、宣傳畫冊、導視手冊、光盤等,直接詳細地向參觀者深入介紹博物館的主題展覽和藏品,更方便參觀者與親朋好友分享體驗。如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售賣的一些與故宮相關的書籍。
3.4.3 個性化生活實用類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隨著消費力和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更加愿意將文化創意產品“帶回家”,這類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通常會選取最具代表性或最有特色的文化元素進行開發。靈活運用文化元素,將文化內涵轉化為具有實用功能的產品,種類和形式多樣,且美觀有創意,給予消費者不同的體驗[13]。文化創意衍生運用類產品大致分為三類:(1)生活用品類:包括杯子、杯墊、餐具、錢包等;(2)文具用品類:包括筆、筆記本、資料夾、書簽等;(3)服飾用品類:包括T 恤、領帶、絲巾、收納袋等。
3.4.4 高科技化仿真類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這類文化創意產品主要是滿足收藏和鑒賞的需求,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價格高的高仿復制品,在使用的材料和手法上,高度還原傳統文物,以高端的消費者為主,價格較高,生產數量少,附有證明書等保證其真實性和珍貴性,具有收藏價值。第二種價格較低的復制品,可以大量制造,采用不同材質進行復制,雖然不可避免地喪失了原有藏品的美感和藝術性,但考慮到市場及實用性,能夠適合大部分人的消費水平。
在現代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也有一些輕微的弊端,其不足之處主要有:
4.1 文化的缺失
科技的飛速發展使產品的功能創新,不斷地刺激產品的更新換代,部分設計師追求商業效益強調功能至上,導致產品文化內涵缺失。同時飛速發展的制造業生硬盲目地堆砌文化元素,把一些毫無關聯的元素堆砌在一起,使文化元素與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在形態上、語意上、觀念上與文化背景脫離,造成了文化創意產品中文化的缺失。
4.2 創意的缺失
現在很多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山寨化、同質化現象嚴重,設計缺乏創新性思維,在形式上僅簡單地復制、放大與縮小,再以低質低價等手段搶占市場,甚至一些文化創意產品只是給普通工藝品印上圖片,或是市場上多見的廉價工藝品,在不同地方購買的文化創意產品大同小異,本身沒有體現出與主題相關的特色。
4.3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缺乏延續性
隨著消費者對文化創意產品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從發展角度來看,如果不樹立文化創意產品的品牌,雖然在短時間能獲利,但不能使其所包含的文化成為獨特的產品,而最終會被市場所淘汰。
4.4 文化創意產品發展不平衡
一些大城市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發展比較全面,像大英博物館、故宮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館等,但是其他地方博物館則發展緩慢,沒有形成系統的文化創意產品機構。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和企業文化創意產品等發展不夠完善。
4.5 文化創意產品今后的發展趨勢
針對現階段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及其不足之處來看,以后的發展趨勢會從以下幾點展開:
4.5.1 形成有創意有文化性的系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在對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過程中,一個主題產品的系列化開發有著絕對優勢。文化元素被運用到不同產品的造型、色彩、材質、結構等設計手法中,加大了消費者對文化元素的注意,有利于推廣。系列化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具有明確的主題,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要開發出完備的產品。
4.5.2 增強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延續性 設計的價值在不斷地變化,當代的設計發展方向應該是在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同時,積極的、健康的、不以破壞生態和環境為前提的。我們在設計產品時必須考慮前期使用到后期銷毀對人們生存環境的影響。
4.5.3 具有品牌效應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生產經營者為了區別其他類似的文化創意產品,除了在設計上展示創意以外,在文化創意產品上、包裝上、宣傳廣告中會使用特定標識,突出文化創意產品特有的文化。
4.5.4 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當代多元化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有著發展的大好機遇,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向大眾提供文化、藝術、心理等產品,屬于第三產業類型,不僅具有高知識性、高附加值性和低耗能、低污染等特征,未來的發展應當加快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的進程,建立專業性的組織完成各類資源的支持與互助[14]。提升創新和服務品質,增加附加值、塑造品牌,推動文化創新體系形成完整穩定的產業鏈。
世界是多元的,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多元化是事物發展的基本樣態。不同性質、特點和背景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會產生沖突,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就是在這種多元化的背景下交流、沖突、融合不斷發展。在全球文化產業、創意經濟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文化創意產品通過發掘自身文化資源,利用設計對文化進行創新,與創意產業、產品設計不斷相互融合,傳播文化。
本文通過對文化創意產品現狀進行分析和探討,對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現階段文化創意產品的多元化特點。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還處于探索階段,在今后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發展中,新興的多媒體設計與文化創意產品會更加緊密地結合,創造出更加多元化的產品。并且,對于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人群會進一步的細化。同時會加大建立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交流平臺,有效地引導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與生產并將其推廣開。
[1] 吳正英.產品設計中圖形創意的文化介入[J].包裝工程, 2007(12):266.
[2] 張蕾.現代藝術設計多元化的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2(05):9.
[3] 楊婧.多元一體的設計文化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 2009(04):7.16-18.
[4] 張紅霞.論文化多元化的特點、實質和意義[J].國外社會科學,2010(07):84.
[5] 張瑩.博物館文化創意商品設計研究[D].福州大學, 2010(01):6-8.
[6] 鐘蕾,李楊.文化創意與旅游產品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18.
[7] 羅娟.高校校園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與研究—以蘇州大學為例[D].蘇州大學,2016(06):22-24.
[8] 鞏華明.產品外觀設計的多元要素[J].科技創新導報,2014(01):98.
[9] 湯青卿.淺談產品外觀設計的多元要素[J].大眾文藝,2011(08):58.
[10] 朱毅,張燾.設計與審美——基于產品外觀設計與大眾審美情趣關系的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 2009(03):188.
[11] 余子賽.對產品外觀功能的再認識[D].中國美術學院,2009(05):11.
[12] 潘林.芻議傳統文化與產品創新設計的融合[J].湖南包裝,2015(4):32-33.
[13] 吳冬玲.淺析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產品設計[J].工業設計, 2011(11):93.
[14] 范周.轉型&融合:文化創意設計發展的新趨勢[J].人文天下,2016(01):27.
湖南省工藝美術產品工業設計中心開放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6GYMS09)。
陳培瑤(1994-),女,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E-mail:343904456@qq.com
2017-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