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摯萍
陳德龍是德龍加工廠業主,該廠工商注冊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2012年11月2日,成華區環保局在德龍加工廠位于成都市成華區的廠房檢查時,發現該廠涉嫌私自設置暗管偷排污水。
經立案調查,依照相關法定程序,于2012年12月11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德龍加工廠立即拆除暗管,并處10萬元罰款。陳德龍以行政執法的管轄地不明為由訴至法院,請求撤銷該處罰決定。
成都市成華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德龍加工廠工商登記注冊地雖在成都市龍泉驛區,但其生產加工形成環境違法事實的具體地點在成都市成華區,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條、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第十七條規定,成華區環保局具有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職權。
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相關證據能夠證明涉案地點在成華區,涉案生產點是否辦理工商登記、租賃者是否為陳德龍個人,并不影響涉案生產點的經營主體為德龍加工廠這一客觀事實,因此德龍加工廠作為處罰對象并無不當,遂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的逃避監管的環境違法案件有以下特點:一是工商注冊地與違法行為發生地不一致,導致監管缺失;二是違法行為實施主體隱藏,導致處罰對象認定困難;三是違法行為和違法后果隱蔽,導致發現和查處困難。
陳德龍案件系典型的逃避監管和查處的環境違法案件,在認定執法主體時,一審、二審法院在查明生產加工形成環境違法事實具體地點的基礎上,準確界定了行政職權的行使主體,避免了執法監管的空白。
法院根據這起違法事件所作出的判決,對于社會普遍存在的規避監管的環境違法行為有重要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