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隆 治
(山西恒信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山西 太谷 030800)
?
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規劃中應用的研究
楊 隆 治
(山西恒信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山西 太谷 030800)
通過對“海綿城市”理論提出的背景、內涵的研究,以及其在城市規劃領域應用的可行性分析,探討了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以期更好地推動我國海綿城市的建設,解決城市用水問題。
海綿城市,城市規劃,洪澇災害,水資源
近年來頻發的洪澇災害,已經成為我國各大城市新的城市病。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在夏季暴雨后總出現積水成河的困境。同時,我國有400余座城市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其中100個嚴重缺水不足。導致洪澇、干旱同時并存的主要原因就是水資源未經充分利用就直接通過排水系統排出;我國又沒有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澇體系,由此導致了暴雨時出現的城市內澇問題,進而造成了城市水污染以及生態環境的惡化。住建部于2014年發布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預示著我國城鎮排澇系統的建設將由傳統的“修大管子”轉向建設城市“海綿體”,以解決城市內澇等一系列水問題。
1.1 “海綿城市”理論的提出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推進,生態環境與資源的保護卻被忽視。當前,我國面臨著水資源短缺、水質污染、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內澇等嚴重問題。這些水問題是綜合性、系統性的問題,需要綜合、系統的解決方案。“海綿城市”理論的提出正是基于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與突出問題。
1.1.1 地理位置與氣候等因素導致我國多水患
由于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季風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導致我國暴雨洪水頻發、洪澇干旱并存等隱患。同時,汛期絕大部分降雨無法得到利用和下滲,導致河流斷流與洪水泛濫交替出現。除了區域性洪澇災害外,城市內澇問題也日趨嚴重(見圖1)。近年來,深圳、上海、武漢等城市由于暴雨接連出現“看海”事件,2012年北京市7·12特大暴雨,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1.1.2 城市化發展導致水資源被過度開發利用
在我國快速的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大量河流濕地被填埋。水資源的過度開發,不僅導致地表水水質惡化,還使地下水資源面臨枯竭、污染嚴重等問題。
1.1.3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嚴重破壞原有的水生態系統
城市各項“灰色”基礎設施的建設,造成了植被破壞、水土流失、不透水面增加,河湖水體破碎化,地表水與地下水的連通中斷等問題,極大改變了河流原有的生態環境,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污染加劇。通過建設“灰色”的基礎設施來解決復雜、系統的水問題是行不通的,只有回歸水生態系統,全面考慮才能有效解決目前諸多的水問題。
1.2 “海綿城市”理論的內涵
上述雨水災害的頻發使國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峻,國務院先后發布了多項政策文件,高度關注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問題,并要求各地于2014年底前編制完成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2014年10月,住建部發布《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首次提出了“海綿城市”的定義;2016年3月,繼續發布《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暫行規定》,要求各地抓緊編制海綿城市專項規劃。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見圖2)。

海綿城市的核心在于構建一個完整的水生態系統,使城市在應對氣候變化、極端天氣等突發情況時,可以繼續維持良好的生態能力,以保證城市不致出現洪澇災害并且正常運作。落實到具體的空間層面,則是通過土地與城市規劃,建立相應的水生態基礎設施。在尊重自然、生態優先的原則下,在確保城市安全的前提下,使城市中盡可能多的土地具有一定的調節雨洪、涵養水源、凈化水污染的能力,優先利用場地源頭設施最大限度地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進而,構建完整的自然生態空間格局,保護生態環境。
2.1 “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規劃不同層次的應用
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不同層次規劃的承接、配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1 總體規劃層面
“海綿城市”的建設在總體規劃層面的重點是研究水系統在區域中的空間格局,并加以落實,成為區域的生態基礎設施。明確重點建設區域,在用地布局、綠地系統規劃等方面強調海綿城市的相關要求,為下一步建設奠定空間基礎。
2.1.2 控制性詳細規劃層面
將海綿城市的各項控制指標納入規劃中,將“海綿體”設施的布局與原有河湖、坑塘相結合,形成“城鎮海綿系統”,綜合性解決規劃區域內生態恢復、雨水凈化、游憩空間的規劃設計。
2.1.3 修建性詳細規劃層面
既要落實控規中提出的海綿城市的開發目標及要求,也要提出建筑、道路、場地等具體的海綿城市設計要求。
2.1.4 專項規劃層面
不僅要編制專門的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研究提出需要保護的自然生態空間格局,確定海綿城市近期建設重點。而且在道路交通規劃、綠地系統規劃等專項規劃中,應明確海綿城市的開發控制目標,保證各專項規劃的協調配合,同步進行。
2.2 海綿城市在城市規劃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規劃應用中存在如下問題。
2.2.1 海綿城市相關的設計規范、標準不完善
相較于國外,國內海綿城市的發展并不成熟。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規范和標準,而國內的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主要依靠國外經驗指南和傳統的雨水利用工程技術相結合的方式發展海綿城市,更偏重于建筑與雨洪設施的建設,與城市規劃、景觀規劃結合較少,導致在國內開展的許多關于海綿城市的實踐中面臨一系列難題,與建成區域性海綿城市的目標仍有差距,無法發揮綜合效益。
2.2.2 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脫節
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城市總體規劃與各專項規劃互相配合、同步進行,總體規劃對各專項規劃進行協調和銜接,各專項規劃對總體規劃提出的目標與要求進行落實。然而,目前的城市規劃中,總體規劃與各專項規劃存在脫節。總體規劃優先考慮城市功能分區以及用地布局,較少考慮下位專項規劃;而進行專項規劃編制時,缺少對城市用地、開發強度的分析評估,使道路、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與用地布局脫節,造成被動適應用地規劃的局面。無法做到用地與道路、景觀、市政工程之間的統一協調,對海綿城市的建設產生阻礙。
2.2.3 規劃階段缺少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不足使得海綿城市無法發揮預期作用。在建設海綿城市之前,要求對城市現狀條件進行詳細的調研和大量的數據說明,這樣才能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規避存在風險的區域位置和范圍,劃定城市綠線、藍線,注重保護和修復濕地等水敏感區域,并確定合理的土地開發強度。然而由于海綿城市定量分析所需的數據資料數量龐大,收集、分析難度較大,規劃階段往往只進行定性分析,常常導致雨水工程布局與實際降雨量不符的情況。
2.2.4 對城市的豎向規劃不夠重視
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豎向規劃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為滿足道路交通、建筑布局、有效排水等要求,需要對自然地形改造利用,從確定坡度、平衡土方等方向出發進行規劃設計是豎向規劃的主要內容。豎向規劃和排水防澇有著相對密切的聯系,然而,在我國現行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6年版)中對城市豎向規劃提及甚少,使得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規劃中,常常忽視城市用地豎向規劃所起的作用。
2.2.5 海綿城市的雨水設施和市政設施連接不夠緊密
許多海綿城市過分追求雨水的儲存利用,建成之后忽視和基礎設施的銜接,未能從原有的基礎上引進管道,造成資源的浪費,使原有設施不能發揮應該有的作用。
2.2.6 “海綿體”建設所需成本較高
像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地等形式的“海綿體”存在一定的使用年限,無法重復循環利用,并且需要定期進行維護保養,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2.3 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2.3.1 建設海綿城市,關鍵在于“海綿體”的建設
“海綿體”指的是具有集水涵養城市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實體。“海綿體”的建設對于海綿城市的構建具有關鍵性作用。
1)對于已有的“海綿體”進行保護和改造。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各地應該最大限度保護濕地、河湖等“海綿體”地帶不受開發建設的影響,妥善處理遭到破壞的地域,并對其進行修復,以達到穩定的生態狀態。
2)對于人工建設的“海綿體”應當在最大限度內進行開發利用,集成規模。海綿城市的發展應當依托于建筑、道路、廣場、綠地等人工設施。道路、廣場采用透水鋪裝;有效利用城市中的綠地,例如人工濕地、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一系列方式,從而起到有效的節能減排,緩解熱島效應的作用。
2.3.2 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規劃
根據地域差異以及氣候的不同,對城市的總的雨水流量進行判斷。例如在水位相對較高的城市把更多的排水管道變為干渠,在居民小區內部設置開放水體,增加城市水量的存儲空間,另外還可以降低一些公共設施的地面標高,將容易產生積水的地方設置成蓄水池,一方面增加城市儲蓄水量,另一方面確保其他地方的安全。
2.3.3 各行業多領域相互合作,溝通配合
海綿城市理念不同于傳統的依靠市政給排水管網解決雨水問題,而是將海綿體系統、循環系統、凈化系統等多個系統集成在一個城市中,因此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各行業、各領域的溝通配合,以解決多重目標的迫切需求。此外海綿城市的建設涉及政府、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社會大眾等不同的層面,需要社會各階層的溝通合作。
目前,國家對海綿城市的建設極其重視,各大城市也在海綿城市相關領域進行了一定的實踐探索,試圖通過海綿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增強城市的雨洪管理能力,提高雨水資源利用比例,以解決城市內澇、干旱并存的現狀。然而,我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才剛剛起步,無論政策、規劃還是技術層面都亟待完善和本土化,通過試點城市的建設,在實踐中慢慢探索出真正適合我國的海綿城市建設策略。
[1] 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Z].2014.
[2] 俞孔堅,李迪華,袁 弘,等.“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J].城市規劃,2015(39):26-36.
[3] 凌子健,翟國方,何仲禹.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綜述[A].中國城市規劃年會[C].2015.
[4] 徐振強.我國海綿城市試點示范申報策略研究與能力建設建議[J].建設科技,2015(3):109-115.
[5] 張善峰,宋紹杭,王劍云.低影響開發——城市雨水問題解決的景觀學方法[J].華中建筑,2012(5):83-88.
[6] 譚術魁,張南.中國海綿城市建設現狀評估——以中國16個海綿城市為例[J].城市問題,2016(6):98-10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ponge city theory in urban planning
Yang Longzhi
(Shanxi Hengxi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Limited Company, Taigu 030800, China)
Through to the research on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sponge city” theory, and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its application in promotion of city planning field, discus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ponge city, solved the city water problem.
sponge city, urban planning, flood disaster, water resources
1009-6825(2017)16-0020-03
2017-03-07
楊隆治(1969- ),男,工程師,經濟師
TU9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