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眷 羅媛媛 張 梁
(1.湖南省建筑設計院,湖南 長沙 410000; 2.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3.湖南城市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
·園林·綠化·
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張天眷1羅媛媛2張 梁3
(1.湖南省建筑設計院,湖南 長沙 410000; 2.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3.湖南城市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介紹了海綿城市理念,闡述了海綿城市理念應用對于城市公園建設的意義,從雨水花園、植草溝、調蓄水塘三方面,分析了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并總結了公園景觀設計中海綿城市理念的具體應用措施,以促進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統的建立。
海綿城市,自然資源,雨水花園,公園景觀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規劃設計理念也發生了很大轉變,突破了傳統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理念,致力于建立城市建設與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關系,使得雨水徑流污染、洪澇災害治理以及水資源匱乏等問題得以解決。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和應用有利于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及現有環境問題的解決。下面就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海綿城市理念的體現和具體設計措施結合實例進行分析。
海綿城市理念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城市規劃建設理念,促進了城鎮化建設和自然環境資源協調發展。海綿城市規劃理念充分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發展規律,采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低影響開發模式,實現了人、自然、水環境等和諧共處。海綿城市建設主要將“慢排緩釋”以及“源頭分散式”控制方式作為主要的規劃設計理念,充分利用場地源頭現有設備對徑流進行改造,促進其回收與排放。部分徑流雨水可以用于回收處理凈化,保證了水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使得城市年徑流量控制率大幅提升。
當前采用海綿城市理念對城市公園景觀設計進行指導具有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可緩解當前緊張的生態環境發展與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對各項生態資源進行保護,加強公園中的綠地設計與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降低能源消耗;2)綜合采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多種技術措施改善和有效保護城市內部的水生態環境;3)在城市規劃與設計過程中應用海綿城市理念有利于由于暴雨產生的洪水引發城市內澇問題的解決,顯著減少地面水徑流量;4)將海綿城市理論應用于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可以降低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并將其作為基礎對公園的水系統進行完善,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避免用地失誤問題的發生,滿足人們觀賞、休憩等多樣化需求。
3.1 項目概況
某城市公園地塊為三角形,該公園內植物類型多種多樣,在公園西部有水塘分布,其北部及西部均與道路裸地相近,且局部分散著少量廢棄建筑。該公園綠地內徑流較為分散,匯水線較多。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徑流變化與分布特征、承載能力等方面予以考慮,并進行合理規劃。此外,公園地表徑流可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處理,如透水鋪裝或建設生物滯留設施,實現天然降水的自然消納,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將該公園打造為濕地公園和水景主題公園。
3.2 雨水花園設計
雨水花園采用自然式布局形式,即依據公園自然地勢進行建設,該主題公園的主要目的是消納廣場以及綠地坡面徑流。在設計中需要結合微地形營造技術進行水景的具體布設,與此同時需注重公園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關系處理。該園區的蓄水深度為250 mm,可以在公園內多個位置設置溢流口,從而保證自然降水的及時消納,避免大量積水或水資源浪費。對于面積在1 000 m2以下的只需設置一個雨水花園即可滿足地表徑流的消納需求。
3.3 植草溝設計
植草溝是不同徑流的管理重點,其主要作用是為雨水下滲提供通道,并減少地表徑流。該公園設計方案中植草溝是順著園區道路以及中心廣場進行布設,該公園采用的濕植草溝,結構如圖1所示。

該公園設計過程中,對植草溝的尺寸進行了科學設置,經過反復考量和比選確定了植草溝的尺寸:底部寬度為1.2 m,土方開挖深度為0.45 m,邊坡坡度設置為3∶1,植草溝兩側間的距離為3.9 m,公園植草溝全長為1 200 m,消納地面徑流能力為1.2 hm2。該公園內植草溝消納的地表徑流最終匯入水塘中,所以無需埋設地下排水管道。但是需要就植草溝的消納設計參數以及建設規模進行計算與論證,保證其結構設計的科學合理。
3.4 調蓄水塘設計
該公園的中心有一水塘,其可以平衡公園內的水環境關系,對水資源進行有效調度,豐富了園區水景景觀內容的同時也實現了地表徑流的匯總。根據當前公園已有資源和建設現狀來看,可將水塘面積設置為3.6 hm2,則其水深可達1.2 m。調蓄水塘功能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周邊地勢地形的調整基礎上,通過微地形的建立實現地表徑流可順利流入植草溝或直接匯于水塘中。該水塘設計匯水面積為38 hm2,通常情況下水體水位與溢流口的高度差為200 mm,則常水位至溢流水位間的匯水量可達1.28萬m3。在公園水塘的周邊搭設了假山并配有多種植被,促進水體環境的生態平衡,并利于植物的生產,滿足其正常生長的用水需求。此外,在植草溝的末端,將其設置為開放式的喇叭形狀,在植草溝的底部鋪設了鵝卵石,可抵抗徑流的沖刷侵蝕。
結合新型雨洪管理理念對城市公園建設進行指導,充分利用自然地勢,并輔以人工技術處理措施,保證自然降水的回收與利用,在保證公園景觀效果的同時建立完善的海綿網絡,豐富城市公園功能,強化其雨洪管理功能,與城市整體景觀建設相適宜,并促進城市景觀建設以及雨水回收利用系統的建立。
[1] 陳 劍.西北地區海綿城市建設背景下的城市公園設計研究——以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環形公園(3期)設計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6,32(11):126-127.
[2] 杜 濤.基于“海綿城市”背景下的濕地水體景觀設計探索——以蓬安國家濕地公園為例[J].裝飾,2016(3):138-139.
[3] 楊小舟.東北地區城市人工水景修復性設計的“海綿法則”[J].建筑節能,2016,44(9):88-91.
The application of sponge city concept in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Zhang Tianjuan1Luo Yuanyuan2Zhang Liang3
(1.Huna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hangsha 410000, China; 2.Ori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0; China; 3.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chool, Hunan City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0,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ponge city concept, elabor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sponge city concept application to urban park construction, from the rain garden, grass ditch, storage pond three aspects,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of sponge city concept in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and summarized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measures of sponge city concept in park landscape desig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city rainwater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system.
sponge city, natural resource, rain garden, park landscape
1009-6825(2017)16-0208-02
2017-03-15
張天眷(1984- ),女,碩士,工程師
TU98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