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源春
摘要:隨著互聯網和民間借貸的興起,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彌補了傳統金融的不足。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針對昆明中業興融公司進行分析,找出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威脅,從中得出適合發展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SWOT分析 P2P 中業興融公司 昆明
中圖分類號:F2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3-0040-01
一、昆明中業興融公司概況
昆明中業興融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2日,注冊資本5000萬,公司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全體員工600多人,迄今,中業興融累計成交額60億,平臺累計客戶73萬。現已在昆明成立13家分公司,是一家投融資平臺以及投融資信息登記、發布的平臺公司。中業興融與FICO、易寶支付、新華網、鳳凰網、盈科律師事務所等眾多優秀的企業合作,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普惠金融與財富管理服務。
二、中業興融公司SWOT分析
1.優勢(Strengths)分析
①風控保障突出。中業興融擁有自己特有的“六級風控”和“七重保障”,從六個方面對貸款人進行審核,審核貸款人的各項指標,達到標準的才進行貸款;又從七個方面對借款人的資金進行保障,以降低投資者的風險。在此基礎上,中業興融又簽約了著名的盈科律師事務所,再一次升級了風控保障。
②投資門檻低。大多數銀行的理財產品起投金額較高,中業興融有些項目的起投金額為100元,投資門檻較低。
③公司形象良好。中業興融是一家具有愛心的公司,在自己發展壯大的同時也不忘奉獻愛心,回報社會。
2.劣勢(Weaknesses)分析
①管理存在缺陷。比如,公司內部設有巡檢這種職位,用意為防止員工偷懶,對其進行監視,因此,常常引起沖突。再而,內部員工之間感情冷漠,工作氛圍不和諧。不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
②客戶維護欠缺。中業興融的客戶維護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隨意性比較大,挑肥揀瘦。
③部分員工能力不足。
④項目結構不合理。中業興融每天都會在平臺發布很多投資項目,但是1個月和3個月的項目較少。
3.機遇(Opportunities)分析
①國家政策支持。2015年7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互聯網金融企業要依法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群體的投融資需求。為中業興融這樣的P2P網絡借貸平臺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②市場開發潛力大。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P2P網絡借貸平臺的交易規模將不斷上升。可以看出,中國的網貸交易規模不斷上升。云南作為新興的網絡平臺交易省份,其互聯網金融市場的開發潛力很大,為許多潛在的投資客戶提供了平臺和機會。
4.威脅(Threats)分析
①云南市場動蕩。云南的互聯網金融市場發展不成熟,無論大、小公司都出現過逾期、壞賬的情況。
②市場競爭加強。就潛在對手來說,云南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較前幾年的增長速度大大提高,市場雖然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潛在的投資客戶還有很多,但是越來越多的P2P借貸平臺一直在不斷地建立,來分搶潛在的投資客戶,那么每個公司的客戶總的來說就要相對減少。
三、促進中業興融公司發展的對策措施
1.優化管理制度
中業興融高管應該對巡檢的權利進行控制,不能任其濫用權利,破環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中業興融應該設定一個明確的巡檢部門考核標準,讓巡檢真正按照設定的條例辦事,并且員工有權利對其進行監督。針對內部員工之間感情冷漠、工作氛圍不和諧這個問題,中業興融應多組織員工活動,促進彼此的交流。
2.做好客戶維護
要讓客戶認可一個公司,就必須做好客戶的后期維護工作。中業興融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從每個客戶對應的投資顧問入手。要求每個投資顧問對自己的客戶定期拜訪,及時了解客戶的需求。第二,公司平臺的客服部應該定期回訪本公司的客戶,了解客戶的滿意程度,并征求他們的意見及建議。第三,公司相關部門可以策劃一些相關活動提高他們對公司的認可度。
3.提高員工能力
針對部分員工能力不足這一問題,首先應將這些員工進行分類。然后再從優秀的員工之間選出相應組別中能力較強的代表作為每個組的組長,定期召集組員進行培訓。
4.調整項目結構
中業興融應與貸款方商量,進行分期貸款,在平臺多上一些短期項目,如1個月、3個月的項目。當然,也可以將一個大的短期項目融資包拆分成幾個小的融資包,這樣在短期項目上線時就不會造成太多擁擠,緩解網頁操作的負擔。此外,公司員工應多跟自己的客戶交流,建議進行組合投資,別把資金全部投在一個短期項目上,要分散開來、長短期搭配,這樣不僅可以降低風險,還可以提高收益。
5.抓住機會發展
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把互聯網金融作為國家重點戰略,規范其發展。加之云南市場的開發潛力大,還有好多潛在的客戶沒有被開發出來。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中業興融應該緊跟國家政策的腳步,合法合規經營,抓住機會發展,盡快穩定自己在云南的地位,以提高市場占有率。
參考文獻:
[1]王梓淇.P2P網絡借貸平臺探析[J].時代金融,2012(8):38-40.
[2]陳歡.不該被遺忘的金融市場——P2P借貸[J].金融博覽(財富),2013(11):60-62.
[3]錢金葉,楊飛.中國P2P網絡借貸的發展現狀及前景[J].時代金融,2012(1):46-5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