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燈
錢大爺痛風住院的消息在小區里炸開了,老伙計們一方面感慨、同情,另一方面也都為自身健康而擔憂。有幾位養生達人為防微杜漸,特意到醫院抽血檢查,孫大媽便是其中一位。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她的血尿酸竟高達420微摩爾/升,已經超過了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女性≥360微摩爾/升),可是自己平時并沒有關節紅腫疼痛的癥狀啊,雖然有糖尿病、高血壓,也都積極治療了呀!為什么血尿酸會這么高?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發作有直接關系,但卻并不等同于痛風,痛風也不是它對人體最大的危害。國內一項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高尿酸血癥患者合并3種以上代謝性危險因素(如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的比例分別高達76.9%和67.6%。它們糾結成團,互為因果,增加了病情的嚴重性和復雜性,最終導致冠心病、急性心梗、腦卒中、嚴重腎功損害等致命性疾病。
因此,雖然許多高尿酸血癥患者并無關節腫痛等痛風發作的表現,似乎對自己的生活沒有造成顯著影響,但仍需要給予高度重視,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積極的治療(包括生活治療和藥物治療),不可放任自流。
通常,當我們面對一個陌生事物時,不安就會悄悄來訪。接觸與了解陌生事物,都會使人感到不同程度的惶恐。因此,不少患者朋友發現自己的血尿酸值升高后,便陷入了這樣的一個場景:尿酸水平偏高了,我該怎么辦呢?
莫緊張,別害怕,當我們進一步熟悉了陌生事物,就會豁然開朗,惴惴不安的感覺也就會消失殆盡。下面,筆者就給患者朋友們介紹一下高尿酸血癥吧。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工廠,尿酸就好比生產時的代謝產物。工廠里產物堆放的多少,不外乎產物產生的速度以及被處理的速度。尿酸的代謝也是如此,正常血尿酸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但如尿酸產生過多,超過正常,就會帶來危害。
很多人都知道尿酸是由食物中的嘌呤等分解而來的。進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骨頭湯、動物內臟、海鮮、雞鴨魚肉、蘑菇、紫菜等,都會使血尿酸濃度升高。此外,飲酒特別是長期飲用啤酒,也是血尿酸增高的原因。但有些高尿酸血癥患者已經嚴格控制飲食,而血尿酸水平仍然很高。這是因為尿酸的來源既有外源性也有內源性,而且外源性來源僅占1/5,約80%的尿酸是內源性的。
內源性尿酸是人體代謝過程中的產物,主要是正常細胞衰老分解產生的,“生命不息,代謝不止”,人只要活著就會有細胞的衰老分解,就會有尿酸的產生。此外,有一些疾病如嘌呤代謝酶異常、惡性腫瘤等,也會使內源性尿酸產生過多。特別是腫瘤患者在放療和化療的過程中,腫瘤細胞被大量破壞分解,導致內源性尿酸水平急劇上升。
尿酸在時時不斷地產生,想要保持其水平穩定,對尿酸的處理速度是一個重要制約因素。腎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產物”處理系統,有人把它比作“下水道”,許多人體代謝產物如肌酐、尿素氮、尿酸等都是通過腎臟這個“下水道”排泄的,約有2/3的血尿酸通過腎臟排出人體,剩余的1/3通過腸道排泄。如果尿酸排泄不暢,則會使血尿酸增高。
由此可見,尿酸代謝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差錯都有可能導致高尿酸血癥。正常情況下,人體每日生成與排泄的尿酸量是平衡的。但尿酸產生過多,比如說管不住嘴,高嘌呤飲食攝入過多,以及體內嘌呤代謝紊亂、腫瘤化療等導致的尿酸產生過多,超過了尿酸排泄的速度;或尿酸產生水平正常而排泄受阻(如腎功能衰竭患者),均可導致高尿酸血癥。
單純高尿酸血癥患者無不適感覺,所以除非抽血化驗,一般很難發現。
高尿酸血癥的定義為:在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微摩爾/升),女性高于360μmol/L。血尿酸一般包含在腎功能檢測項目中。由于每個醫院化驗室采用的檢驗方法不同,正常參考值可能略有差異。
這個濃度是尿酸在血液中的飽和濃度,超過此濃度時,尿酸鹽即可沉積在組織中,造成痛風組織學改變。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不是同一個概念。確切地講,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病程的最初期。長期高尿酸血癥在某些誘因下,可使本已呈過飽和狀態的尿酸形成針狀結晶沉積在關節滑液中,結晶體被體內白細胞視為異己而被吞噬后釋放炎性因子,引起急性關節炎發作,也就是我們通俗說法“痛風發了”。因此,高尿酸血癥不等同于痛風,但高尿酸血癥患者容易出現痛風性關節炎。
并不是所有的高尿酸血癥患者的關節疼痛都是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前沒有預兆,常在夜間突然發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劇烈,同時受累的關節表現為發紅、發熱和腫脹,局部皮膚發亮,觸痛明顯。痛風最常侵犯大趾根部的關節,但也常見于膝、腕、手指和肘關節等。大多數痛風會復發。最初偶爾發作,常侵犯一個關節,持續幾天后癥狀完全消失,直到下次發作。但是隨著發作次數的增多,癥狀會持續更久,受累的關節更多。隨著多個關節同時受累,痛風會發展為慢性(長期性)疾病。
所以,如果只是單純關節疼痛,受累關節無明顯紅腫發熱,或者疼痛位置不集中、累及多個關節,往往不是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有些患者因關節痛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是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開了藥吃了1周,關節不痛了,就自行停藥,也沒定期隨訪,結果沒多久關節疼痛又發作了。因此,痛風患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接受正規治療。
在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治療目的是控制發作,以止痛為主。常用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有英太青、芬必得、西樂葆、安康信等)、秋水仙堿、強的松等。痛風發作停止后,稱為痛風發作的間隙期,治療目的是降低血尿酸。常用藥物包括別嘌醇、立加利仙、非布司他等。
需要強調的是,患者一旦服用降尿酸藥物,不能自行停藥或減量,即使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也不應停用降尿酸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或者停藥,即使停藥后仍要定期隨訪血尿酸水平;平時應注意飲食控制(低嘌呤飲食)、堿化尿液(小蘇打片)、多飲水。同時重視治療并發癥和合并癥,如有腎損害者和有尿路結石者應給予相應的治療,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癥、高血脂、動脈硬化等應給予相應的治療。
有些患者可能會說,痛風性關節炎痛起來確實要命,需要把尿酸控制好才能避免關節炎急性發作,那么單純高尿酸血癥是不是危害性不大,就不需要治療了呢?
這個觀點前半部分是對的,但后半部分就不對了。因為高尿酸血癥雖然不痛,但其潛在危險要比關節疼痛嚴重得多。高尿酸血癥除了可能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外,長期尿酸鹽沉積,還會引起腎結石,嚴重時會導致腎功能異常、尿毒癥等,已有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病、冠心病、高脂血癥和糖尿病等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有些無痛風的高尿酸血癥患者還是需要藥物干預的。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了高尿酸血癥是如何形成、如何鑒別及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以及高尿酸血癥的危害等,當患者朋友發現自己尿酸水平升高時,就可以從容就診,沉著應對,既不把高尿酸血癥以及痛風當成洪水猛獸,也能深刻了解其危害,特別是警惕高尿酸血癥這種“隱形殺手”的危害,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對自己的腎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