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彬煥
退休以前我一直多病體弱.近幾年來把保健錘當作祛病健身之寶,經常捶敲有關要穴,現在身體健朗、精神飽滿。
敲足底(腳掌)每天晚上看電視時敲雙足底。先敲足心即涌泉穴.左右各150下:然后敲足底四周(包括足跟、兩側).左右各敲150下。每天晨起用拇指擦雙足涌泉穴各100下。
敲足三里每天睡前用保健錘對雙腿足三里穴各敲150下左右。再用手指按壓該穴.每次50下.然后敲兩小腿肚各150下。
敲手掌人的手心部位有39個穴位和幾十個病理反射區。手心中央是勞宮穴。每天早晚對雙手掌心的勞宮穴各敲100下.再敲整個手掌各百余下。平時還可用大拇指按壓勞宮穴。
敲大椎和肩井大椎就是第七頸椎棘突處.肩井在肩上。捶敲兩肩井和大椎周圍的肌肉組織(包括后頸脖).共敲打2~3分鐘。每天早、中、晚各敲1次。如患有頸椎病和肩周炎,捶敲后再適當做頸椎操或按摩.效果尤佳。
保健錘最好準備兩把(一般為木制品).小的直徑3.5厘米.夏天用或床上用:大的直徑4.5厘米.冬季穿衣多時用。
楊先生的敲打方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用保健垂敲足底及腳掌部(反應區)有利于健康。人體十二經脈與足聯系密切,足三陰經起于足部,足三陽經止于足部,手、足三陰經通過表里經和同名經與足密切相連,五臟六腑通過十二經脈和足發生關聯,奇經八脈中陽維脈、陽蹺脈、陰蹺脈起于足部。足與人整體的關系,類似一個胎兒平臥在足的掌面,頭部位于足跟,臂部朝著足趾,五臟六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因此,敲打足部反應區通過腧穴、經絡的傳導作用,可刺激足穴調整人體全身功能,達到養生保健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每日敲打20~30次。
敲手掌是刺激手部特定穴位,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協調陰陽之功效,可防病養生保健。人體手部與周身的陰陽、氣血、經絡有密切聯系。《靈樞·動輸》中說:“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手為上肢末端,是手三陰、手三陽經脈氣血會合的部位。從上肢經脈循行分布來看,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手太肺行于手大魚際處,止于拇指橈側端,手陽明經受手太陰經氣之交,起于食指橈側端,上行手背,出合谷兩骨之間;手厥陽經經掌側腕后兩筋之間入掌中,出中指尖端;手少陽經受手厥陰經氣之交,起于環指尺側端,行手背第4、5掌骨上腕;手少陰經經掌后銳骨,止于手小指橈側端;手太陽經起于小指尺側端,經掌外側赤白肉際至腕。根據十二經脈的標本、根結之說,“根”與“本”均位于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部位,是經脈之氣生發、布散之處。
勞宮為心包經的滎穴,位于掌區,橫平第3掌指關節近端,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是手三陰與手三陽之脈相交處,每日敲打該穴20~30次,可起到養心安神、調和內臟、活血潤膚等功效。
足三里穴為足陰陽胃經合穴,位于小腿外側,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中指)處,犢鼻與解溪穴連線上。本穴為全身性強壯要穴,常用保健垂敲打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氣增力,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每日雙側交替可敲打30~50次;老年體弱者則每日敲打20~30次。
大椎又名百勞,手足三陽、督脈之會穴,位于脊椎區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該穴具有總督諸陽經的作用,又稱為陽脈之海,能主宰全身。敲打此穴具有解表通陽、疏風散寒、清腦寧神之功效。每日敲打20~30次。
肩井為足少陽膽經穴,位于肩部第7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是手足之三陽經脈交會之處。敲打此穴具有防治肩周炎、頸椎病的作用。每日敲打20~30次。
注意事項:①敲打時除思想應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氣和,全身放松不要緊張。②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方法,以求取穴準確。③敲打的力度先輕后重,輕重適度。過小起不到應有的刺激作用,過大易產生疲勞,且易損傷皮膚。④敲打的次數要由少到多。⑤敲打后有出汗現象時應注意避風寒,以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