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海
山東濟南讀者千某來電說:我近期出現膝關節腫痛之狀況.想使用一些抗生素。但有朋友說膝關節疼痛時不可亂用藥。請問.既然是關節發生了炎癥.使用消炎藥及抗生素.炎癥不就好得快些嗎?
答千某讀者:
膝關節腫痛的原因多種多樣,非細菌感染性的關節炎使用抗生素可能會延誤病情。
突發性關節腫痛是困擾過很多人的癥狀,不少患者因為沒有及時就醫,自以為是關節“炎癥”,需要抗“炎”治療,常常采用口服抗菌藥物治療。其實,關節腫痛的原因多種多樣,非細菌感染性的關節炎使用抗生素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反而會延誤病情。具體使用哪些藥物才能比較快速地控制病情呢?這需要在風濕科專科醫生指導下,明確診斷后根據病情來選擇對癥的藥物,千萬不可盲目濫用。
常見突發關節腫痛的風濕病有痛風、反應性關節炎等,需要正確鑒別和明確診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風患者的人數逐年增多,而且部分患者在20歲~30歲就出現首次發作。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因為尿酸鹽結晶沉積導致的急性關節炎癥,多有明顯的局部關節紅腫、發熱和觸痛,與急性細菌感染極為相似。首次發作的關節多數在第一跖趾關節、足背部、足踝、膝關節等,甚至腕關節、肘關節也可出現。如果確診為痛風,而且沒有合并局部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是無效的。這時應該使用如秋水仙堿或者雙氯芬酸這類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難以控制或者關節炎癥嚴重的患者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
反應性關節炎發病也不少見,多數在發生尿路感染或者腸炎之后,病情遷延持續可達數月,常常合并有發熱、結膜炎等。多以膝關節腫痛為主,并伴有后背部疼痛和足跟痛,休息后后背痛反而更加嚴重。反應性關節炎歸因于脊柱關節病變。目前不推薦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慢性反應性關節炎。和痛風一樣,該疾病也需要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控制關節腫脹、疼痛癥狀,改善關節活動。除此之外,為保護關節功能,避免關節破壞,該疾病還需要使用慢作用的抗風濕藥物。部分患者可短期使用關節腔內注射糖皮質激素,起到改善關節腫痛癥狀的效果,提高關節活動度。
除上述兩種疾病以外,其他突發關節腫痛相關的風濕病還有不少,所以當出現關節急性或者慢性腫痛時,不推薦自行使用抗生素,建議及時到風濕科就診,遵從醫囑進行治療,以免病情遷延不愈,影響關節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