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玉
(廣東沁森律師事務所)
【摘要】隨著網絡和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進一步催生了第三方支付行業。由于第三方支付屬于新興行業,進而導致原有的規章制度難以對其行為進行監管,使得第三方支付面臨眾多法律風險。基于此,文章通過分析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法律問題和法律風險,同時提出第三方支付防范法律風險的具體措施,為第三方支付機構組織開展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法律風險 風險與防范 第三方支付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猛增,進而催生第三方支付機構,推動第三方支付行業的迅猛發展。然而,伴隨著金融支付行業的發展,引發一系列新的問題,進一步加劇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風險。
一、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法律問題和法律風險
(1)法律問題
在社會生活中,由于第三方支付發展過快,導致相關的管理政策得不到完善,在金融創新中,導致第三方支付產生眾多法律問題,主要表現為:
①第三方支付平臺缺乏準確的法律地位。從實際運營情況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一方面需要為消費者提供支付服務,另一方面為電商提供相應的擔保,在這一過程中,吸收沉淀資金的行為在所難免。從服務性質的角度來說,第三方支付平臺所提供的這些服務,兼具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屬性,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在未來的國際貿易往來中,第三方支付甚至替代信用證。從某種意義上說,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的服務類別,是其他非金融機構不能比擬的。
②業務類型模糊。對于第三方支付來說,在設計初期,主要是借助特定的技術手段,在同一操作界面整合不同銀行的銀行卡,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消費者利用銀行卡(不同銀行)進行支付,為網民消費節省時間和成本,簡化交易流程,同時降低商家的運營成本,以及銀行開發相關業務的成本。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逐漸為消費者設置虛擬賬戶,讓用戶儲存沉淀資金和預付資金,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到大量現金流,在此基礎上,第三方支付平臺逐漸衍生其他業務類型,使得第三方支付出現金融化的趨勢。
③未能解決沉淀資金的使用權問題。從所有權的角度來說,對于消費者的備付金,第三方支付機構并沒有相應的所有權,自身只是一個中介服務機構,其職責就是對該項資金進行保管,與消費者之間存在保管關系,從法律的角度來說,第三方支付機構無權使用該項資金,然而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該筆資金被眾多第三方支付機構挪作他用,例如投資、理財等。
(2)法律風險
①合同執行問題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隨著消費者對第三方支付依賴程度的不斷增強,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提供服務之前,一般與消費者簽訂電子服務協議,在協議中進一步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消費者只注重第三方支付服務,并沒有認真閱讀注冊登記前所簽訂的服務協議,在人們法律意識薄弱的大環境下,消費者即使閱讀了相應的服務協議,也不一定重視涉及自身權利、義務相關的內容,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協議雙方承擔不平等的責任。
②非法集資問題
從法律關系的角度來說,第三方支付機構與消費之間是資金保管關系,按照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在未經對方許可的情況下,保管人不得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相應的保管物。對于支付機構來說,作為保管人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將自身所保管的資金挪作他用,例如投資、保險等,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將沉淀資金用于投資理財,賺取收益,進而引發非法集資問題。
③不應得利問題
從實際情況來看,第三方支付機構掌握規模龐大的資金,并且這些資金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即便如此,第三方支付機構保管的備付金每天可以收取客觀的收益。雖然這部分利息的歸屬沒有明確,但是實際上由支付機構管理,甚至使用這部分利息,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不應得利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消費者握有沉淀資金的所有權,相應的沉淀資金產生的利息應當歸消費者所有,對此,第三方機構應當將沉淀資金產生的利益退還給消費者。
④其他問題
在實施第三方支付時,互聯網是基礎,因此,第三方支付受技術因素的影響較為嚴重,當技術出現問題時,會引發一些法律問題,例如,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職能部門會審核、保存在支付平臺注冊的個人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數據庫遭到非法攻擊,就會造成用戶數據丟失、泄露用戶隱私等,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泄露用戶隱私的問題。
二、第三方支付防范法律風險的具體措施
(1)完善法律法規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原有的法律法規在第三方支付方面,普遍失去了原有的效力。當前,除《電子簽名法》之外,其他部門的規章制度都是以征求意見稿的形式出現,對于第三方支付的持續發展,當前還沒有一個有效的法律依據。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由于制定新的法律法規需要一個過程,對此,在新的法律法規面世前,需要對原有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以此規范第三方支付行為,同時加快制定新的法律法規,為第三方支付提供法律依據。
(2)嚴格監管第三方支付機構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第三方支付機構逐漸將業務觸角延伸到基金、保險等金融領域,其業務流程日趨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原有的監管方式早已不能對第三方支付進行監管,基于此,科學合理的監管才能確保第三方支付持續發展。對于第三方支付來說,由于業務復雜,所以需要采取分類監管的方式進行管理,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監管的時效性。
三、結論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了確保支付的安全性,同時降低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風險,需要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體系,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加強監管,進而最大限度規避法律風險,充分發揮第三方支付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隨著第三方支付方式的不斷完善,其監管制度也將越來越健全。
參考文獻:
[1]吳亭原,盧陽,于洋.第三方支付平臺法律風險與防范——以PayPal模式為例[J].軟件工程師,2013-11-15.
[2]黃震,王興強.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機制構建[J].南方金融,2014-11-20.
[3]楊勇.防范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風險的法律思考[J].征信,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