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凡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金融市場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2005年7月21日,我國政府宣布對外匯形成機制進行重大改革,即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彈性的匯率機制。這一改革更激起了國內外學者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研究興趣。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 外貿企業 應對策略和措施
1人民幣升值為我國外貿企業帶來的挑戰
1.1人民幣升值時,出口企業失去價格優勢,市場競爭力下降。
一些企業為了生存,會進行戰略轉型,從而需要引進新設備、新技術以及對員工進行培訓等,這將會使企業面臨管理費用、制造費用及人工成本等上升的壓力,出口企業對資金需求增加,但由于流動性風險的存在可能會導致資金短缺,原材料等物資供應出現遲滯,從而給出口企業生產過程帶來風險。我國出口企業大多屬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工成本占企業生產成本比重較高,工資變動對企業競爭力沖擊較大,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為保持企業競爭力,工資調整的幅度可能有限;而且,由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員工流動性較大,在物價指數上漲,而工資待遇無法調整的情況下,很多出口企業將面臨員工流失導致的生產遲滯的風險。
1.2國際市場削弱我國商品競爭力,影響外貿出口
企業在銷售過程中,既充滿了機會,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風險。銷售環境及經濟政策的變化,均有可能對出口企業的銷售活動帶來損失。人民幣升值時,出口企業產品的外幣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上漲,對國外進口企業而言,其購買成本增加,從而影響進口商的購買意愿,也使得出口企業銷量下降,出口企業為了促進銷售,必將釆取廣告宣傳力度,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銷售費用,進而影響出口企業的銷售利潤。其次,從國際分工格局方面來看,人民幣的升值會損害我國在對外貿易領域的優勢產業。我國一直以制造業為主導,而大部分發達國家以服務業和研究開發為主,我國出口產品替代性強,市場需求彈性大,并且以低端產品為主,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低下。我國在外貿領域的競爭方式主要是通過價格這一手段。從生產要素方面來看,我國一直是以勞動力成本為競爭優勢的發展中國家,導致我國優勢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水平比較低,人民幣的升值提高了我國出口商的生產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從而導致利潤的下降,進而影響出口商的出口積極性,使得我國企業的出口市場萎縮。從宏觀角度來講,出口企業的整體經營不容樂觀,更為嚴峻的是影響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戰略的決策和指導。
對于不同種類企業來說,匯率的調整影響程度也會有所差別。一般來說,中資企業大于外資企業,一般貿易出口大于加工貿易出口,單一型出口貿易公司大于進出口平衡型貿易公司,尤其對以低成本、低利潤率,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企業的沖擊更為強大。人民幣升值對于一般貿易商品成本影響是全面的,而對以外匯支付的加工貿易商品成本的影響有限。另外,人民幣的升值,使得人們在短期內會產生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心理預期,從而對我國的國民經濟前景產生負面影響。
2人民幣升值下外貿企業應采取的對策
2.1 政府應合理利用外匯儲備,加強對我國出口企業的政策扶持。我國應該合理利用我國充足的外匯儲備,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出口競爭力,這是應對我國人民幣升值沖擊的關鍵。利用外匯儲備建立期貨儲備機制,大幅購買國內緊缺商品,減輕部分產品價格上升過快,鼓勵我國優秀企業向外直接投資,通過這些措施來緩解大量外匯儲備對人民幣升值所造成的壓力,提高我國企業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最終達到有利于我國產品對外國出口的目標。
人民幣升值會給出口企業帶來一定的外匯風險,我國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政策來減輕出口企業面臨的出口困難,但這些扶持政策應在WTO規則允許的范圍之內,例如支持落后地區和環保項目的補貼之類。我國政府還可以設立幫助本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專門機構,提供包括市場行情、潛在貿易對象及投資環境之類的咨詢服務。按照加入WTO后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要求,我國銀行和外匯管理部門應該為企業提供更良好的風險管理工具。國際金融市場上,貨幣互換、外匯市場掉期交易、各種衍生證券交易、遠期合約等金融工具非常流行。因此,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我國金融業要進一步改進金融服務,爭取在競爭環境中為我國進出口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產品。
2.2 企業應對出口產品進行優化,加強對生產成本和費用的相關管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變不僅能夠調整市場,而且會影響企業外貿產品和服務的定價。產品國際競爭力弱的外貿企業可能從盈利轉變為虧損。因此,注重生產型的出口外貿企業就必須要加快自身產品的升級換代,加大技術提升力度,由目前經濟依靠加工費用逐漸轉變為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上,同時應減少低檔次產品的出口。另外,企業應該重視加強在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成本和管理費用,充分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產品消耗,擴大產品自身的利潤空間,來抵消人民幣升值對產品的負面影響。
2.3調整貿易流向,利用多種類的金融工具對外匯風險進行規避。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開拓新興出口市場的同時,要熟悉新興出口市場的金融外貿法律法規,盡量在貿易結算中選擇多幣種,從而對單一貨幣的升貶值風險進行規避。
在出口售匯方面,外貿企業應該會比遠期付匯方式帶來的匯率波動風險,盡量縮短結匯時間;在進口付匯方面,企業則可以利用遠期信用證,爭取延期付款,適當的增加外匯負債,抵消掉外匯資產貶值帶來的風險。外貿企業在金融工具方面,則可以采用本幣結算的方式,同時利用外匯期權、出口押匯、遠期外匯交易等金融工具來規避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外貿風險。
參考文獻:
[1]彭婧涵.淺談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J].科技經濟導刊,2016,34:201-202.
[2]王曉燕.電子商務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4:107-109.
[3]李敏.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外貿企業收支的影響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