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元東
(萊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現已逐步走上正規,確實在社會上起到了"安全網"、"減震器"的作用,但是,還有一些因素制約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發展,結合萊陽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發展過程中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機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人數在機構改革后達到最低點
萊陽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自1995年4月運轉以來,參保人數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到1999年參保人數達到18389人。隨著機構改革的實施,受事改企、分配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機關事業單位參保人數逐年下降,到2016年參保人數減少到13700人,純減少4689人。
二、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數逐年增加,并且增幅加快
幾年來,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數一直處于上升趨勢,特別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及機構改革等因素的影響,離退休人數增幅加快。以萊陽為例,1995年離退休人數為3437人,2016年離退休人數為9289人,比1995年離退休人數凈增5852人,年凈增278人。
三、養老金收付基數變化較快,收繳比例過高,單位負擔過重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及機構改革等因素的影響,收支平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使基金收支失調,主要表現為:一是養老金負擔系數偏高。萊陽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負擔系數為0.285比1997年底的0.24提高了0.045(即1997年4.2個在職職工供養一名離退休人員,到2001年3.4名在職職工供養一名離退休人員)。二是收繳比例過高,單位負擔過重。2000年萊陽市機關事業單位保險機構收繳養老基金3884萬元,支付離退休人員養老金5057萬元,基金倒掛1173萬元,2001年實行縣級統籌后,為了保證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經保險機構精心測算,由原來的25%繳費比例調整為40%,調整后2001年收繳養老基金6364萬元,支付養老基金5987萬元,節余377萬元,實行新的繳費比例后,加重了單位基金負擔,特別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由于近年來經營不景氣,有些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保證在職職工工資就十分困難,這樣造成了部分單位長期拖欠養老金現象。三是養老金的替代率偏高,加重基金支付負擔。所謂養老金的替代率,是指離退休人員離退休時所領取的基本養老金占其離退休前工資收入的比例。經策算統計,萊陽市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替代率達到95%以上。
綜合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如下問題,投保范圍和收繳基數逐步縮小,支出基數和支出增長的幅度逐步擴大和加快,導致收繳比例調整過頻和過高,造成基金積累過少或虧空,財政和單位負擔過重,保障能力減弱。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認為,要保證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持續發展,需做好如下工作。
一、嚴格控制提前退休。在職職工因病喪失勞動能力或從事特殊工種辦理提前退休,是國家政策允許的,但是,在目前養老金待遇水平偏高于在職時工資的情況下,提前退休已成為多數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所渴望的事情,同時也成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丟掉包袱的一個手段,另者,機構改革中,為了保證穩定,提前退休也成為機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分流手段。不合理的提前退休,一方面,給養老保險基金的撥付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造成單位之間,職工之間的不合理競爭,不利于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因此,嚴格退休政策,控制提前退休。
二、多方面開拓籌資渠道,加大養老金積累。要解決好當前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工作,十分緊迫的現實問題。一是,國家財政應進一步調整預算支出結構,提高社會保險支出比例,二是,要進一步拓寬思路,積極開拓新籌資渠道,如變現部分閑置國有資產注入養老金,國家開征養老保險機關稅種,發行社會保險長期債券,實行個人繳費并逐步提高繳費比例,真正體現國家、單位、個人共同負擔的原則等等,徹底改變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籌資渠道單一,不能形成規模積累的問題,有效地增強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積極探討降低養老金替代率辦法,減少基金支出過大和支出增幅過快的問題。西方國家養老金替代率為50-80%,多數在60-70%之間,這是因為在職職工工資收入要繳納所得稅、社會保障稅等,約占全部收入的30%以上,稅后收入也僅剩60-70%左右,所以在基本養老金有減免稅收情況下,確定養老替代率在60-70%是適宜的。目前萊陽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在95%以上,并可享受調整機制待遇,使多數離退休人員的離退休金超過了其在職時的工資額,這屬于不正常現象,理論講,離退休人員的離退休金應當低于而不是高于其在職時的工資。因為,離退休人員比在職職工的貨幣支出負擔要輕,如減輕了撫養子女的負擔,沒有了下崗、失業的壓力;沒有了用于學習、培訓等方面的支出;沒有了養老保險、教育附加費、失業保險、個人所得稅的支出;而年老多病、醫療保健增加支出,有醫療保險予以保障,所以隨著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深入,需積極探討降低養老金替代率的辦法,已減少基金支過大和基金支出增幅過快的問題。
四、加強養老基金的風險管理,保證基金安全增值。隨著養老金積累的逐步增大,如何使養老金安全增值,便成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風險管理的一項重要課題,社會保障部門不僅要做養老金的守護者,還要做養老金的經營者,養老金經營過程中則要兼顧安全性與效益性,養老金只有保值,才能抵制通貨膨脹的風險。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只能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債,投資渠道過于單一,增值保值功能不強,這就背離了國家制定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加大養老金積累,以應付老齡化社會支付高峰的初衷,因此,社會保險部門必須培育高素質、高效率的養老金機構,聘用有經驗、高水平的基金管理人員,在確保養老金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的前提下,進行養老金的資本運營,實行銀行存款、國家債券、股票投資等多元化的組合投資,以期達到養老金的最大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