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薇
(中國建設銀行荊州市古城支行)
【摘要】本文針對荊州市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現狀,分析了老年人數量增加為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對其理財業務經營和理財產品設計上的不足進行了分析,最后給出了在此背景下銀行在理財產品設計、宣傳推廣模式等方面需要做出的主要改進。
【關鍵詞】荊州市 人口老齡化 理財產品
湖北省荊州市擁有戶籍人口658萬,其中60歲以上戶籍人口為121.91萬人,占其戶籍人口總數的18.53%,位居湖北省人口老齡化城市第三位,擁有60歲以上農村人口數量為64.89萬人,居湖北省第二位。針對荊州市的人口老齡化特點,當地的商業銀行推出了一系列的老年人理財業務以充分拓展銀行理財業務的市場范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荊州市銀行自身的個人理財業務模式,以找出合理的方法或建議改善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個人理財業務遇到的困境,并為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提供新的啟示。
1.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概述
2005年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包括為客戶擔任投資顧問、優化資產管理、提供財務分析、優化財務規劃等幾項服務。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可以看出,2005年我國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總規模約2100億元。隨后一段時間里,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一直處于爆發式增長狀態。在2008年,收到國際資本市場的影響,以及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全面升級擴展,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規模較2005年相比翻了10倍,達到了2.1萬億元。而在進入2009年后,由于4萬億人民幣經濟刺激的施行,我國廣義貨幣M2值迅速超過了100萬億元。大量的貨幣充斥著整個資本市場,通貨膨脹越來越明顯,人們為了避免手里的資金因為通貨膨脹的影響而貶值,便開始了以投資組合進行配合的投資活動,以分散市場風險,實現資本在通貨膨脹影響下的正增長。在這一情形下,銀行所推出的個人理財業務更加受到人們的追捧,迎來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
雖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在短短數年間取得了極佳成績,但近年來由于全球經濟的持續蕭條、金融危機的不斷沖擊、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重,使得現有的個人理財業務逐漸暴露出理財產品透明度低、市場定位不清晰、產品模式缺乏創新、市場差異化服務不充分等缺陷。2014年以來,受“支付寶”、“微信”等便捷性互聯網理財平臺的沖擊,許多銀行的理財業務出現了危機。
2.老齡化人口對荊州市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影響
2.1老年人口增加加大了社會對個人理財產品的需求。根據國家老齡委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的老年人客戶對于個人理財業務的潛在購買力已經超過6億元。荊州市的老年人居民也體現出了較高的購買熱情,隨著荊州市老年人退休工資的逐年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存款的增加,許多老年人在其退休時已經能夠達到中產階級水平。因此老年市民對于投資理財的積極性也在不斷升高。雖然僅有少量老年居民選擇主動到當地商業銀行詢問有關個人理財業務,然而經過銀行人員與理財師的充分引導,仍然有近半老年居民愿意嘗試購買個人理財產品。
2.2人口老齡化降低了服務費收取門檻,減少了銀行高額收費現象。在銀行購買個人理財產品時,銀行會按比例向客戶收取服務費用。服務費的高低與收取方式一直是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所關心的問題。部分理財產品服務費收取過高,導致客戶望而卻步;有的理財產品存在變動比例收取服務費用現象,服務費隨著客戶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也影響了客戶購買理財產品的綜合收益。由于老年人的固定收入來源較少,且老年人對存款的需求度比年輕人更高使得其所能承受的投資風險也更小,購買理財產品時會選擇風險更小,服務費用更低的產品。因此,老年人的產品購買力及購買特點直接影響了銀行對于這類業務的服務費用收取,減少了銀行理財產品高額收費現象的發生。
2.3老年人對新事物的抗拒心理影響了個人理財業務的推廣與發展。隨著荊州市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關于理財產品的話題也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老年人的日常溝通交流之中。對于此前曾從事高知識行業或高薪行業的老年人而言,個人理財產品并不陌生。這類人往往已將購買、運作個人理財產品視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心理、家庭、工作等各方面因素發生變化,會使得這類人群對于理財產品的根本需求也產生變化。但由于對之前使用的理財產品已產生習慣現象,因此這類老年人并不愿輕易做出改變使用另外新型理財產品,這可能導致現有理財產品并不符合這類人群對理財產品的利益需求,影響他們的理財觀念。
3.銀行理財業務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改進措施
3.1針對性推出老年人專屬理財產品。老年人的數量不斷增多,老年人財產在城市居民財產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明顯。結合筆者工作實際可以發現,荊州市理財產品購買者的年齡正在逐漸趨于老年化。老齡化客戶開始逐漸成為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重要的消費群體。基于此,銀行更應當改善目前的理財業務結構,結合老年人的特點,推出更符合老年人口味的理財產品。
3.2深入社區開展理財產品宣傳推銷活動。從內陸部分城市銀行社區推廣活動情況來看,銀行工作人員通過走進居民社區辦講座、發傳單、答疑問的方式可以有效解決普通百姓對于理財產品的疑惑。荊州市的商業銀行可以采用這種方式主動出擊,到老年人最多的地方——居民社區中,為居民傳遞理財咨詢。通過辦講座的方式,既可以對我國當前市場經濟形勢做一個介紹,也可以對銀行自身、相關產品做一個推廣。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有獎問答活動,讓老年居民充分參與到宣傳活動之中,主動了解理財知識。銀行在這種宣傳模式下既幫助自身理財產品深入到了居民群體之中,也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
4.結語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于老年人理財業務的經營上還不太成熟,以荊州市為例,該地區商業銀行目前并未實質推出符合老年人特征的理財產品。如今我國正處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階段,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老齡化經濟發展模式將持續存在。符合老年人特征的理財產品既能幫助老年人參與資金增值管理,也能從根本上促進我國老年人口金融市場的形成。有利于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一方面,銀行業應該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財富增值需求,推出適合老年人特征的多樣化理財產品。另一方面,要加強理財產品在老年人群體中的宣傳力度,打消廣大老年群體的疑慮。如此,將能夠在未來的理財業務競爭中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