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中鐵二十局集團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作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保險制度對于維護社會公平,調節社會再分配,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存在著諸多不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本文通過對于我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研究,以期對促進社會公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社會公平 養老保險制度 建議
一、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對于社會公平的作用
1、解決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公平問題
城市居民的養老金制度設計業存在不公平的現狀,最明顯的就是廣受詬病的“雙軌制”問題。機關事業單位雖然開始實行自主繳納養老保險,但是在退休后的養老金替代率很高,機關事業單位擁有如此高的福利待遇,使得廣大企業職工感受到社會的不公平,引發了社會的很大的議論。
2、對勞動者為社會服務的應有的回報
勞動者在參加勞動之后,為單位、社會創造了財富,以自己的辛勤工作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在退休之后,通過健全的養老保險制度,給勞動者發放足以滿足其生活水平的養老金,這既是因為勞動者在勞動期間繳納了養老保險金,國家基于養老保險制度應當遵守承諾,給予其應得的回報;也是國家對于勞動者為社會提供服務而做出的肯定性評價,以養老金的方式回報勞動者為社會做出的服務。從這一方面來說,給予勞動者足量的養老金也是社會公平的體現。我國多年來屢次提高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水平就是國家對企業退休人員的公平補償的體現,隨著通貨膨脹和經濟的發展,養老金水平水漲船高也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
3、社會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則,為了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政府在再次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養老保險制度等社會保障制度屬于國家再分配的范圍,是為了減小貧富差距,滿足社會弱勢群體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建立的制度。我國目前貧富差距逐步拉大,社會中存在很多生活無著落的人員,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目標,政府部門有義務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讓人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尤其是對于沒有子女養老的特殊家庭,以及一些因病致貧的困難家庭。
二、我國基本養老制度存在的問題
1、替代率較低。我國養老保險的替代率非常低,再調低已沒有空間;考慮到企業的壓力已非常大,繳費率進一步提升也不可能。通過延遲退休年齡來調整贍養率被認為是最為可行的舉措。許多地方政府降低了繳費基數,允許部分企業按照社會平均工資的40%來繳納養老保險;另一方面,企業則采用瞞報工資等各種方法,盡量降低繳費工資,減少養老保險繳費金額。
2、不能實現全國統籌。2010年1月,國務院出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規定養老保險可以轉續。但是,規定中轉續流程和手續不明確,由于操作復雜、時間較長,還無法有效應對勞動力異地流動日益頻繁的現實,轉移方案和《社會保險法》沖突,但卻規定“未達到待遇領取年齡前,不得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并辦理退保手續”。導致更多對養老保險制度未來變動心存疑慮的農民工繼續退保。
3、養老金存在缺口。2015年城鎮職工養老金收不抵支省份達6個,收支缺口達586億元。由于人口老齡化、缺乏投資渠道,企業中拖欠、拒繳,養老金挪用等原因造成養老金空賬。近些年征繳的難度加大,拒繳、欠繳社保費的現象時有發生,基金收繳率呈現下降趨勢。
三、對于幾種解決措施的分析
1、延長繳費期限。延長養老金會增加職工繳納的成本,但是基于目前我國養老金的巨大缺口的現實,似乎這也是最為合理的解決方式。但是延長繳費年限還要解決一些問題。第一,延長繳納年限之后勢必會造成一部分人在60歲退休時繳費年限無法達到標準,對于這部分群體是繼續繳納還是減少領取都需要重新衡量。第二,對于參加城鎮社會養老保險的城鎮無工作單位的個體工商戶來說,他們繳納養老保險自己需要負擔的比例遠大于企業職工,如果延遲養老保險繳納時間,對于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2、延遲退休。推遲退休年齡勢在必行,對不同群體差別對待,要“小步慢走”地推行。但是,引發群眾不滿的在于,如果延長退休時間,不同工作性質帶來的損益不同。對于領導職位,延長退休年限,可以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在崗位上獲得的利益會更大;而對于體力勞動者,隨著年齡的增加,勞動者的體力下降,對工作的承受能力降低,在崗位上工作所獲得的利益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對這部分人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延長退休時間,是對他們利益的剝奪和對身心的損害。
3、以房養老。對于“以房養老”制度難以被接受包含如下原因:第一,制度問題:我國房屋產權制度上還存在問題,居民住宅70年后續期的問題,土地的所有權屬于國家的問題使得這一制度在落實過程中可能存在法律障礙。第二,文化問題:我國傳統文化中子女有贍養父母的傳統義務,父母也通常為兒女留存遺產。如果推行以房養老可能會造成與我國傳統文化沖突的問題。第三,現實問題:養老存在困難的家庭往往是眾多的無房家庭,社會弱勢群體,這些群體需要額外的幫助。以房養老只能適用于一部分群體,不足以全面覆蓋,只能是一種補充和探索。
4、增加公共投入。一旦我國養老金缺口過于巨大而無法彌補,會對全部社會成員造成負面影響。所以,通過劃撥國有資產等多渠道增加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一種有效的補充方式。將國有股及國有企業利潤作為全社會的資本收入進行分配,可以統籌社會財富,補充社保基金的資本金,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多種渠道籌集社保基金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養老金缺口的實際行動。
參考文獻:
[1]葛霆.公平視角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機制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3,(7):158-162
[2]張小玲.城鄉一體化背景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J].農業經濟,2013,(8):94-96
[3]沈潔穎.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現狀及未來發展路徑—基于公平與效率的視角[J].金融與經濟,2016,(6):78-80
[4]陳倩倩,黃小暉.探析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證券期貨,2015,(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