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琪
(天津財經大學)
毛澤東說過,“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聯系到企業的發展,我們也可以說,企業的發展有盛有衰。
一、引言
李寧公司成立于1990年,由體操運動員李寧先生創立,經過將近三十年的探索,逐步成為代表中國的、國際領先的運動品牌公司。2004年6月28日,李寧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主板成功上市(股票編號:2331),這是第一家內地體育用品公司在香港上市。 2012年,李寧公司全年凈利潤-1979114000元,之后的2013年和2014年,其凈利潤也一直為負值,分別為-39154000元和-781481000元,三年累計虧損達32億元,2015年和2016年才艱難的扭虧為盈,在這將近20年的時間里,李寧公司究竟經歷了什么?
二、高速增長階段
2004年李寧公司上市后就一直保持迅猛的發展勢頭,2008年李寧先生在北京奧運會上亮相之后,更為李寧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契機,公司的的銷售網絡遍布中國大江南比,據統計,截止到2009年底,李寧公司店鋪總數達8156間,遍布中國1800多個城市,并在東南亞、中亞、歐洲等多個地區擁有銷售網點。李寧公司2005-2010年的年報顯示其銷售收入在2010年達到峰值94億,凈利潤也同比快速增長,這時候的李寧公司野心勃勃,在掌門人張志勇的帶領下打造自己的商業帝國。
這個階段的李寧有著自己的盈利優勢,首先就是供應鏈轉型,李寧公司原先的物流模式是批發物流,意思是 DC(分銷中心)要到客戶的RDC(客戶的中轉倉),由中轉倉根據店的需要配送,而轉變后的物流模式是訂單的發送模式直接到店,就是由 DC 直接到店,同時具備批發物流與零售物流兩種能力,這種供應鏈的轉型也直接為李寧公司存貨周轉率的降低做出了貢獻。據年報顯示,2005年-2010年,李寧公司的平均存貨周轉天數下降了32天,按照公司CEO張志勇2010年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話來說,“以李寧2008 年的規模計算,存貨在途節省一天,現金流就節省 5000 萬。”存貨周轉率的下降的確對銷售收入的增長產生了很大影響。其次就是抓住了奧運會的契機。2008年奧運會上,李寧贊助的四支中國國家體操、跳水、乒乓球和射擊四支隊伍獲得51枚奧運金牌中的27枚,隊伍的出色表現配合著李寧產品的高曝光率,使得李寧公司的宣傳非常到位,加之李寧先生親自點燃了主火炬臺的圣火,使得整個世界都在關注李寧品牌,李寧公司銷售業績的增長是顯而易見的。
三、急轉直下階段
大自然的萬物都經歷著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的規律,李寧公司的發展也沒有逃脫這一規律。李寧公司一直以來的夢想是讓“李寧”這個品牌成為世界頂級品牌,為了完成這一夢想,2010年公司做出了重大決定:對李寧進行品牌重塑。它的廣告語也從“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變成了“讓改變發生(Make the change)”。然而實行了戰略調整后,“改變”的確“發生”了,但是卻是誰都不想看到的“改變”。2011年李寧公司凈利潤為385813000元,同比下降65%,2012年非但沒有改變下降趨勢,形勢反而繼續惡化,公司凈利潤20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值,虧損接近20億,并且在隨后的2013、2014年始終保持虧損狀態。
關于李寧公司出現如此困境的原因,從財務視角看,作為零售企業,銷售費用的控制對企業的盈利能力至關重要。根據李寧公司年報可以看出,李寧公司2008年-2014年經銷費用占收入的百分比逐年增加,2013年和2014年的比例直逼50%,結合2012年-2014年李寧公司在全國的關店數量,不得不讓我們猜想,公司的銷售渠道很可能出現問題,因為花費如此高的銷售費用不但沒有使企業的利潤上漲,反而出現了大幅度虧損。另外,李寧公司的利息費用在2012年出現大幅度上漲,在此后的幾年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數額,一方面企業負債融資的規模加大會增加企業風險,另一方面企業的資金成本增加又給企業的盈利帶來負擔,因此,對于李寧公司為何會在2012年突然出現經營虧損,從這兩項指標中可見一斑。
四、涅槃重生階段
2015年,李寧的口號又重新變成了“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就在這一年,他也迎來了公司創始人—李寧先生的回歸,經歷了連續三年虧損的李寧公司要做出改變了。
首先,制定O2O戰略,引入“互聯網+”概念為公司的經營業務的發展帶來突破。李寧公司利用互聯網的交流與分享特性,聚焦線上線下的互動模式,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舒適時尚的產品。2015年7月,李寧與與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發布“烈駿”和“赤兔”兩款智能跑鞋,結合小米運動APP,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跑步體驗。12月與京東簽署合作協定,由京東提供產品至門店的整體物流解決方案,優化庫存及運營效率,進一步拓寬零售管道,為正在實施的O2O戰略奠定堅實的供應鏈基礎。
其次,復興中的李寧也開始注重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2015年推出“烈駿”和“赤兔”兩款智能跑鞋后,2016年又推出了“烈駿”和“赤兔”的升級版;在非智能產品方面,“超輕十三代跑鞋”、“李寧云三代跑鞋”等科技平臺也在2016年繼續得以延續,并且引入了時尚設計及潮流材料,打造出了屬于李寧的獨特的銷售產品,漸漸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
李寧公司經過努力,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708949500元,同比增長17.24%;凈利潤扭虧為盈,相比于2014年增長了100%,2016年銷售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13.06%,凈利潤接近7億元,增長了43.95%。李寧公司在近兩年已經真正走入了品牌的涅槃重生、復興之路上。
五、結束語
李寧公司成立近30年來,雖然歷經風風雨雨,但依然是值得信賴的國產品牌,風雨的磨礪對企業的成長與進一步的發展是有利的事,堅強的李寧公司一定會克服困難,重回巔峰!
參考文獻:
[1]占梅君,劉金利.李寧公司的困境與復興[J].體育世界,2017年總第766期,27-29.
[2]馬運超.站在懸崖邊的中國第一體育品牌[J].財會通訊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