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保定學院思政教研部)
【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談話方式以及各種媒體報道了解到在保定市市競秀區、蓮池區工作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的基本生活狀況。他們當中絕大部分人生活壓力比較大,生活內容簡單枯燥,對美好生活有很高期待但在現實中卻又消極無奈。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提出建議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 全面小康 生活狀況
一、本文研究現狀及趨勢。“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這批人占在外出打工農民工人數的60%。隨著老一代農民工年齡的增大和逐步返回農村,新生代農民工陸續進入城市并成為農民工的主體,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黨的十八大又進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整體水平提高,貧富差距縮小,社會保障全面覆蓋,社會和諧穩定。“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我國推進城鎮化、農民工市民化的城鄉一體化進程面臨的前沿挑戰,他們的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選擇已經成為前沿挑戰中的關鍵所在,必須高度關注。切實加強新生代農民工思想狀況和行為方式的調查研究,增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和管理,改善農民工生活狀況直接關系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另外農民工隊伍的穩定和諧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統籌城鄉發展及解決民生問題有著較為典型的示范意義,這也將是加大我國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實現科學發展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關于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雖然已有一定的基礎,但隨著我國城市化、城鄉統籌發展進程快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前些年發生的新生代農民工跳樓自殺事件,以及跟新生代農民工相關的暴力事件,總是在不斷發生的令人痛心的農民工用各種極端手段討薪事件,農民工為加班應加薪、漲工資進行罷工等社會不和諧因素的出現更使得“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狀況、他們的困惑與迷茫,開始真正進入社會及眾多專家關注的視野中,這些問題能否解決對我國社會和諧發展至關重要。從目前我國有關新生代農民工的研究狀況看,從事新生代農民工研究的我國專家學者們,已經就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現狀、群體特點、利益訴求、素質提高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但并未深層次調查研究早已存在的新生代農民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理想信念問題和生活狀況問題。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的貫徹落實和加強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需要,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使新生代農民工思想和生活狀況研究作為新生代農民工研究領域的共同盲點,形成了一個客觀存在的、理論和實踐上又必須填補的空白。有鑒于此,本文希望以新生代農民工思想和生活狀況研究為例,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希望新生代農民工的問題得到真正切實的解決,讓他們過上安心穩定的生活,最終促進、推動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而使我們的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二、本文的基本內容。一是根據已有資料、數據歸納研究新生代農民工思想狀況和生活的基本情況,從中分析新生代農民工生活困苦和人生追求意愿,并對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政策、措施及經驗做進一步研究;二實施典型案例的調查,在保定市競秀區、蓮池區有選擇地抽樣,對各個制造業、餐飲服務業、建筑業等行業的新生代農民工進行問卷調查,以此為例,深入研究其思想和生活狀況,歸納總結新生代農民工存在的問題;三是針對新生代農民工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建議和對策。
1、數據來源:各級各類超市、批發水果蔬菜市場、各等級飯店、各類工廠、建筑工地等行業的新生代農民工,這些基本能夠代表新生代農民工普遍的思想狀況和行為方式特點。問卷一部分是課題組成員親自去發放,一部分發給學生去做,這些學生的家人或親戚朋友都是新生代農民工并在以上這些相關單位工作。還有一部分調查情況是教研小組成員直接與農民工的談話。再有通過網上、廣播等媒體了解的一些農民工情況。問卷發放時間間斷的經歷了兩年,三分之一問卷當下發放當場回收,三分之二問卷再次回收,發放87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計857份。
2、設計的問卷調查共15題.第一題調查小型意外傷害及疾病如何處理?第二題本人贍養及扶養的人數?第三題經濟上承受壓力?第四題業余休閑方式?第五題多長時間聯系家人或回家?第六題未來生活夢想?第七題是否關注時事?第八題對所在單位綜合評價?第九題是否有機會獲保障房?第十題子女上學有何困難?第十一題政府落實相關農民工政策情況?第十二題對新聞報道落實農民工政策有何看法?第十三題對與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如何看?第十四題農民工工作中面臨最大的困難是本什么?第十五題希望市政府做哪些工作?
三、問卷調查結果
第一,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狀況總體情況。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民應當自覺關注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發展,但調查卻發現只有24%的工人經常關注,75%的工人偶爾關注時事新聞,其余剩下的全是從不關心。對于如何看待電視臺報道的落實農民工政策情況的新聞92%的工人認為那些是空話是一些地方在作秀。對政府關于農民工政策在自己身上落實情況的回答絕大多數都很消極,他們認為根本就沒落實更多的是空話。而一些新聞媒體所披露的各種關于對農民工不公平待遇的事實也證實了工人們的心態。由于精神生活匱乏這些工人大多對未來自身前途命運感到迷茫困惑。
第二,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狀況。所調查的農民工有72%的人業余時間打撲克,23%的人上網,另外的消遣方式是聊天和逛逛街,還有少數人讀書看報。91%的人不能保證固定時間同家里人通電話或回家看看,所調查的89%的有孩子的農民工因為工作不能照看孩子。由于多數農民工工資處于較低水平這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多是單一枯燥,幾乎沒有什么較高層次的精神生活,雖然他們有美好夢想但對現實中自己的處境卻很無奈也無力改變。48%的人感覺生活壓力巨大掙到的錢剩余的不多,特別是對一部分有家人需要贍養和撫養的工人來說負擔是相當嚴重。在調查的企業和單位中64%的工人意外傷害和疾病所花費用是自己全額支付,35%的工人是醫保報銷一部分,其余自己支付。90%的工人對自己所在的企業和工地評價不是很好而是非常一般,剩余的工人評價不是較差就是非常差。綜上調查結果可知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質量都不佳,悲觀失望情緒占很大比例。工人們的這種生活工作狀況不利于總體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影響推進城鎮化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以及我國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
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存在問題的設想、建議及其對策。
第一,真正全面落實、健全針對提高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的的培訓機制。這次調查結果反映出有86%的工人認為自己需要政府部門能夠提供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如果自己的職業技能優秀全面一定能夠找到較好的工作,也就能夠改善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境況。所以希望各級市政府相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提供更多滿足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發展需要的職業培訓。各市已經出臺很多相關政策比如倡導支持企業建成促進工人繼續學習的學校,使一部分新生代農民工得到了進一步教育,提高了這些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素質,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好鍛煉,促進了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如果政府可以籌集資金,將絕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納入所教育的對象,給他們提供學有所教的機會那一定會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更加快速的發展。另外還可以依托部分專業技術學校,利用他們的教育資源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適合他們特點的培訓。
第二,促進實現新生代農民工維權制度的完善。這些調查的企業超市和工地的工人們絕多數沒有參加過職工代表大會,自己利益受到侵害后不知道怎么辦,不知找誰維權。想打官司不知如何打,還怕既耽誤事又花費很多錢。一些利益損失嚴重的工人會想到直接去政府部門鬧,或采取一些危害自己生命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的極端方式來發泄,這將會直接影響到政府機關正常工作。所以應該在新生代農民工多的工廠、工地、超市、餐館建立完善工會組織,工會可以提供法律援助,讓工人們能順利方便的維護自己的權益。另外工會可以從自己單位實際出發組織工人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豐富大家的業余生活。使工會真正成為為工人全心全意服務的工人之家。
第三,各市的文化宣傳部門要關注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千方百計地把他們精神生活豐富充實起來。為了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把我國建成文化強國就要做到各級各類文化活動中也要想一想這些新生代農民工們的需要,在組織開展這些活動時要爭取一些新生代農民工代表征求他們的意見,選擇適合他們的方法、途徑讓他們參與進來。例如:政府可以調動各方面的社會資源齊上陣,建立一些方便工人業余學習消遣的讀書場所;盡可能組織工人多參與全市或社區組織的一些文化娛樂活動,豐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有生活的動力和勁頭兒。例如在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率先為新生代農民工設立電子閱覽室免費讓工人跟家人朋友聊天,而打游戲、聽歌、查看新聞和相關資料、看影視劇等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優惠。另外,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一些心理問題可以請相關專業機構進行疏導使他們心理健康、心情愉悅,最終目標是幫助新生代農民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好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工作對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第四,相關部門應督促一些企業轉變改進管理工人的方式方法。隨著時代變化發展新生代農民工的自我意識、法律意識逐漸增強,如果企業管理方式簡單粗暴工人們就會反感,調查中有絕大部分近78%工人對自己工作的單位評價很一般,19%的工人評價是較差,極少評價很好的。這種情況怎能使?工人心甘情愿調動自己積極性主動性投身到工作中?企業領導不能只一味用挑剔眼光,一門心思只想賺錢?的思路對待工人們?這樣做不但難達到目的還不利于自己事業長足發展。企業要尊重新生代農民工,與他們建立人格平等的關系,管理方式要具科學性、人性化,不斷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合理要求。讓新生代農民工在企業里找到歸屬感,他們才能夠發揮自己的巨大潛能真正踏實努力地為自己信賴滿意的企業工作。
我們黨已經意識到農民工工作的重大意義,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2200多名十八大代表中就有26名是農民工,這充分說明黨對農民工工作的重視。李克強總理指出我們要給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建立一個堅實的保障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既是為農民保就業、增收入,促進社會公平,也是在增加我們國家的經濟活力。人社部副部長楊志明說,維護農民工權益問題,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對維護自己的權益有新的訴求。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一定要努力解決好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這必定會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事業的早日成功!
參考文獻:
[1]國務院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2010年1月31日;
[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5日;
[3]李培林《中國進城農民工的經濟社會分析》上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3月;
[4]王春光《新生代農村流動人口的社會認同與城鄉融合的關系》 《社會學研究》2001年3月;
[5]柯蘭君,李漢林《都市里的村莊---中國大城市的流動人口》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
[6]《論新生代農民工的特點》--《東岳論叢》2009年08期;
[7]《新生代當代中國青年農民工研究報告》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10-1;
[8]《農民工就業問題研究》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年12月;
[9]柯蘭君,李漢林.《都市里的村莊---中國大城市的流動人口》.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2年
[10]王漢生,劉世定,孫立平,項飚《從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的方式這一新的視角》《社會學研究》199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