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蕾
摘要:學術規范是學術發展繁榮的基石,重視并嚴守學術規范是每一位學人應該堅持的。學人只有從內心認可學術規范,尊崇學術道德,才會在行為上踐行學術規范。本文將淺議學人嚴守學術規范的重要性,正人心正學風,學術活動才會向前發展。
關鍵詞:學術失范 學術規范 學術道德
中圖分類號:G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3-0192-01
近年來,我國出現不少學術失范問題:學人心浮氣躁、學術行為不端、以利為先的學術思想……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在少數,這為我國學術建設帶來了種種弊端。要想推進學術建設的發展,需要解決學術失范問題,需要學人嚴守學術規范,具有學術道德。
一、學術失范問題的幾種表現
(1)偽造和修改實驗數據。當前,我國許多研究中都涉及數據模型的建立和模擬數據的演算,為了滿足實驗數據的特性,或者是為了得到所需要的結果,一些學人偽造或是修改數據。依據虛假數據所得出的學術成果是經不起推敲、受不住考驗的。
(2)抄襲和剽竊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學者在進行學術研究的過程中,抄襲他人的研究成果,不標明學術論點的來源,含糊其辭。更有甚者,直接翻譯國外文獻以此作為自己的論著。
(3)“利”字當頭的學術信念。學人對于學術的研究并不是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是對于學術的責任,而是為了科研項目。
學人對待學術的態度直接影響著科研成果的質量,這不僅關乎學人自身的聲譽與前途,而且還關乎我國的發展。因此,學人必須有學術道德,嚴守學術規范。
二、造成學術失范現象的原因
(1)學術體系尚不完善。過度追求量化是我國學術體系的顯著特點。僅以量化作為衡量學人學術成果的重要指標是簡單粗暴的,評價體系重數量輕質量的做法廣受詬病。正確的學術判斷是需要深厚的學術背景的,量化的評價體系推動了學人的急功近利,使得學術不作為盛行。
(2)學術氛圍帶有濃厚的經濟化色彩。我們生活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學術界也不得不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在學術界學人開始追求“短、頻、快”的學術成果。
(3)學人知識面較窄。隨著專業的逐漸細化,學人漸漸只關注自身所在領域,對于相關的其他領域的知識知之甚少,甚至是一無所知。就以我們現在所學的新聞學來說,僅僅掌握新聞學專業課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傳播學、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等相關的人文歷史學科都是我們需要涉獵甚至是精通的。想要在自身所在領域獲得學術上的成就,就必須打開自己的視野,博古通今。周有光先生是一位經濟學家,但是這位老先生不僅在經濟學領域中頗有建樹,還根據自身興趣研習語言文字,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4)學人缺乏學術自律意識。學術失范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復雜的,有學術體系存在的不足,也有當下社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但是最為關鍵的是學人自身缺乏學術自律,學術道德意識淡薄。
三、解決學術失范問題的對策
(1)合理修改學術體系中尚不完善的地方,建立科學的重視質量的評價體制。目前,在職稱評定、科研獎勵中主要是重數量輕質量,這便造成有些學人為了提高論著數量,獲得更多獎勵,頻繁一稿多投或是抄襲,論文質量不高,沒有學術創新,占用了有限的版面空間。
(2)重建優良學風,形成積極的學術氛圍。有競爭并不是一件壞事,但是過度競爭造成的學術經濟化并不利于學術發展,凡事過猶不及。因此,重建優良學風需要有一定的競爭因子,但是絕對不能使得競爭太過激烈從而造成學術畸形發展。
(3)學人應該擴大知識面,在精通本專業的基礎上還應該立足我國經典,了解世界經典與學術前沿。古人是極具智慧的,有許多至理名言到今天都是非常適用的。
(4)重拾“仁義禮智信”的古典國粹教育。當今社會逐漸開始重視古典教育,對于我國五千年來的經典文化具有時代性的認識。重溫孔孟之禮、重拾優良傳統對于學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先做人后做學問,人品端正了,學問自然就做得好了。
四、嚴守學術規范
學人作為公共道義的承擔者,首先做的就是規范自身,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先有做人的品格,再有做學問的品格,才能真正承擔起學人的責任。在此基礎上,學人還應該有博大的胸襟,悲天憫人的情懷。心中有世界有蒼生,便會時刻自省,規范自己的言行。
學人也應該不斷提升自我,從內在完善自我。專業素養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人文素養與心理素養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就以新聞學為例吧,我們除了學習新聞學、傳播學等專業知識以外,還需要學習文學、社會學、史學、經濟學、法學等相關學科,一方面是為了觸類旁通,更好地學習本專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擴展知識面,提升個人修養。僅僅學習一個學科是單薄的、片面的,只有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才能不斷深入研究。
學人只有不斷完善自我、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在立足經典的同時,也關注時代的發展與特點,才能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做到專而精、深而遠,以期以一己之力造福蒼生??鬃佑性疲骸白粤⒘⑷?,自達達人”,想來作為學人,我們內心之中應胸懷蒼生,不斷奮斗,唯有自己強大才有能力去幫助他人。作為學人,要時刻謹記肩上的責任,嚴守學術規范,為社會、人民服務,唯有如此,學人才能在學術的探究之路上不斷前行。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