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摘要】高校在教育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教育脫貧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是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踐行精準教育扶貧為例,探索精準教育扶貧主體、精準教育扶貧識別、精準教育扶貧培養、精準幫扶脫貧等精準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優勢,經濟發達地區高校精準幫扶貧困地區,對口精準扶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精準教育 教育扶貧 高校優勢
引言
教育脫貧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2013)指出“要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窮不能窮教育,再窮不能窮孩子,務必把義務教育搞好,確保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指出:“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精準教育扶貧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社會,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精準扶貧。本研究將結合本校精準發力教育扶貧實際情況,開展高校精準教育脫貧模式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國外相關研究的梳理及現狀
縱觀國外文獻,Thodore W.Schults(1962)提出貧窮國家或地區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物質資本的短缺,而在于人力資本的匾乏,發展教育扶貧事業,影響人力資本形成、促進經濟發展。Karl Gunnar Myrdal(1972)在《世界貧困的挑戰:世界反貧困大綱》中提出了反貧困理論,他在“積累因果關系理論”的基礎上, 提出了土地改革、教育改革和權力關系改革三個方面的反貧困戰略模式。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教育的發展也曾發生過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嚴重落后的問題,美國《中小學教育法》(1965)的實施是朝貧困宣戰的重要舉措,該教育法為貧困地區中小學教育獲得大量精準資助。發達國家對貧困地區的精準教育扶貧和資助的特點主要集中于義務教育階段,形成比較完善的教育經費投入體制。對教育的支持性援助由一般性資助轉向精準分類資助,形成有差異性的經費分配機制,經費投入對象逐步精準教育扶貧到學生。Thomas L. Jennings(2014)通過對公立學校教育經費和學業成就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二者呈明顯正相關系,即學校教育經費投入越多,學生的學業成就水平越高,其研究結果為處于低收入地區的學校提供額外的經費支持提供了證據。
二、國內研究梳理及現狀
我國的教育脫貧研究的成果當中,有相當的部分是結合某個貧困地區的個案研究,還有部分調研報告。如,張久蘭(2010)對小涼山區、楊海平(2011)對湘鄂渝黔桂邊區的教育扶貧進行研究;對精準扶貧概念、內涵及本質的分析( 黃承偉2015、汪三貴2015);與經濟的關系理論有教育反貧困(汪祥2015、彭騰2015)、扶貧開發(揚波2015、饒勇2015)、產業扶貧(段淇斌2015、馬楠2016);與社會的關系理論有教育公平(周曄2015、程瑋2013);與文化的關系有扶貧文化(李祿勝2015)等。
專門針對高校教育精準扶貧模式的研究成果目前尚鳳毛麟角,陳大柔(2004)認為高校對口扶貧教育應該緊扣時代的脈搏,充分利用各種理論和技術,尤其是現代計算機技術及信息通訊技術的優勢,來克服現存模式的不足之處。熊文淵(2014)提出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
校應根據自己所處的位置和能力,借助資源優勢,在教育扶貧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其他關于教育精準扶貧的研究主要有何丕潔(2015)認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有利于對貧困人口進行精準扶貧。楊定玉(2016)認為教育精準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程華東(2017)提出高校精準扶貧地方的新路徑:“找準農戶致貧或返貧的原因;高校與政府聯動,做好扶貧規劃;高校與企業聯動,抓好產業建設;加強高校、企業與地方政府聯動”。
本文認為探索精準主體、精準識別、精準培養、精準幫扶脫貧等精準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優勢,經濟發達地區高校精準幫扶貧困地區,對口精準扶貧,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對于解決貧困地區農戶減貧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實現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等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三.教育精準扶貧模式的構建和舉措
1.精準教育扶貧主體
甘肅省定西地區是中國西部典型的貧困地區,災害頻發,自然環境惡劣,經濟基礎薄弱我國扶貧開發任務最艱巨、最困難的地區之一,“苦疾甲于天下”曾是甘肅定西的真實寫照, 通過經濟發達地區高校精準幫扶貧困地區,對口支援我國貧困地區人才培養,提高貧困生的受教育水平,直到消滅貧困,全面奔向小康。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教育扶貧重要戰略思想,深刻認識教育扶貧開發的重大意義,2016年開始,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響應福建省委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福建省幫扶甘肅定西精準扶貧工作,參與“雙百助學工程”、“千名結對幫扶工程”等愛心幫扶活動。
首先加強頂層設計,精準教育扶貧主體,識別教育扶貧對象。本著“教育是一種大愛”
的情懷,決定精準結對幫扶甘肅定西臨洮縣衙下中學。明確扶貧教育精準主體后,全校教職員工自覺為精準教育扶貧貢獻教學和物質力量;同時注重“協同作戰”,以學校精準教育扶貧為主、充分調動當地黨政部門、群眾團體、社會組織、企業公司等單位共同參與教育扶貧。
2.精準教育扶貧識別
建立貧困戶精準識別評價體系,建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云信息數據庫,準確掌握建檔立卡學生信息,以大數據分析教育精準反貧困的工作進展情況和政策實施效果。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派出常務副校長等有關人員赴甘肅省定西市開展獎教助學活動,先后赴定西市通渭縣馬營鎮,隴西縣福星鎮馬營灣村、大安村,渭源縣鍬峪鄉鍬峪村、田家河鄉西溝村,臨洮縣南屏鎮康家溝村等,深入了解當地教情、社情及民情,實事求是地確定精準扶貧目標、任務和舉措,科學制定教育精準脫貧方案。
3.精準教育扶貧培養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阜平考察時專門指出,“治貧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人才培養是大學的基本職能也是最本質的教育扶貧。要發揮高校的優勢,落實貧困生接受個性化教育的責任目標。加大高校對口支援,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加強招生傾斜力度,開展高等學校定點扶貧工作,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扶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和信息扶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幫助當地學校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質量,開闊學生視野,為定西市臨洮縣培育更多的應用型人才,為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4.精準教育幫扶脫貧
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原則,幫扶提高當地教師的教學水平,培訓師生的應用技能,從“人”“錢”和精準扶貧方案落實,確保貧困生識別出來以后,精準幫扶措施和效果落實到每個人。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精準教育幫扶主要方式是:
(1)籌集1500萬元對口幫扶甘肅省定西教育事業。
(2)與衙下中學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籌集資金獎勵優秀教師、免費邀請優秀學生到福州夏令營培訓和教師教學培訓等方面進行幫扶。
(3)為定西貧困學生上學提供了有力的資助,充分體現了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關注西部教育扶貧、熱心公益事業的博大愛心,也體現了學校奉獻社會、服務社會的強烈責任感。
(4)定向錄取的來自定西的貧困學生已免費開始在大學勤奮學習,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5)全校教職工教師節自愿捐款4.3萬元助學金給結對中學獻愛心。
四. 精準扶貧建議
1.精準扶貧已經成為扶貧的主要路徑,高校要發揮學校學科、專業、人才等資源優勢,要找準貧困縣需求與本校本單位優勢的結合點,采取的幫扶措施既要反映教育特色又要符合當地實際,努力探索一條體現規律性、富有創造性的多元高效扶貧路徑。
2.建立一套涵蓋各個子系統的扶貧效果評估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等方法,評價和識別貧困生的現狀,特別是適齡貧困生失學的現狀,匯集各受教育階段的扶貧對象、扶貧現狀、扶持措施、扶貧效果等綜合信息,建立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客觀評價各地各類各級學校教育資質的現狀,為教育精準扶貧模式研究提供大數據依據。
3.開展教育與精準脫貧的相關關系分析,在高校教育反貧困模式的理論和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分析如何實現教育精準脫貧。教育精準扶貧模式的機理研究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立足于大數據理論研究前沿,圍繞教育扶貧大數據的采集、處理、存儲、分析、呈現及應用服務全過程,從技術層面實現了各類學校與貧困生的數據的量化與顯現,著力探索教育與反貧困之間的相關關系,建立一對一的精準教育扶貧機制,提供貧困生文化建設、個性化教育引導、貧困生學習成績預測、教與學方式方法改善、教育反貧困決策制定、教務教學管理優化等教育反貧困的精準模式,以期從國家戰略層面出發,構建動態的教育反貧困評價與跟蹤機制,不讓一位學生因為貧困而失去人生出彩的機會。
4.應用精準教育扶貧模式理論,結合近年來我國開展的大數據驅動教育工程,匯集高校教育脫貧領域的海量數據,在對精準扶貧的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分析教育反貧困博客等社會化網絡教育數據,構建高校精準教育扶貧模型,探索教育與反貧困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精選典型案例,實證分析教育精準扶貧思維方式變革、精準扶貧教學評價方式重構、個性化教育提供,精準教學扶貧模式創新,為高校精準扶貧教育模式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服務。
參考文獻:
[1]U.S.Congress.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of 1965.Public Law 89-10[Z].Washington,D.C.,House Report Number HR-2362.Pub Date 11 Apr.1965.
[2]阿馬蒂亞·森 詹姆斯?福斯特.王利文等譯.論經濟不平等(增訂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1.
[3]徐鵬等.大數據視角分析學習變革——美國《通過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促進教與學》報告解讀及啟示.遠程教育雜志[J]2013(6).
[4]李懷杰; 夏虎.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究.思想教育研究[J]2015(5).
[5]彭騰.基于反貧困的農民教育投資矛盾分析.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 2015(2).
[6]梁文政.重慶市教育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重慶行政(公共論壇)[J] 2015 (6).
[7]李祿勝.多元化扶貧開發與扶貧文化理論構建——以寧夏為例.寧夏黨校學報[J]2015(1).
[8]馬楠.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精準扶貧研究—以中藥材開發產業為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J]2016(1).
[9]吳剛.大數據時代的個性化教育:策略與實踐.南京社會科學[J]2015(7).
[10]程華東,劉堃.高校教育精準扶貧模式探究———以華中農業大學精準扶貧建始縣為例.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7(3).
[11]王三秀.教育反貧困:中國教育福利轉型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12.
[12]王嘉毅.教育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J]教育研究.2016(7).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福州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2016年度重點項目”綜合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6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