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思立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職會計專業的特點,闡述了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具體措施,旨在進行高職會計教學的革新,促進高職會計教學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職業能力培養 高職會計教學 革新
一、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概述
(一)高職會計專業的特征。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各高職院校先后開設了會計專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服務的對象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會計市場國際一體化的趨勢逐漸形成,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課程設計在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更開始關注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會計專業理論性與技術性特征的集合,要求高職院校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保證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學校應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水平的同步發展。
(二)職業能力及人才市場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需求分析。目前所說的職業能力是指在特定的職業活動及情境中,個體利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及技能完成特定職業任務的能力。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而言,具體的職業能力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會計基礎技能,主要指從事會計職業時從業人員必須掌握的會計核算方法、處理程序等基本專業技能。會計崗位技能,是指從業人員運用所學知識及技能解決會計工作實際問題的專業技能。會計綜合能力,偏重于從業人員專業拓展技能、創新能力及應變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體系的具體構建,應依照會計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來設計。
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會計教學革新
(一)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問題分析
1.學生方面。高職院校在具體的招生環節,對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較低,學生成績普遍較低,存在較大的差距。對于成績較高的學生而言,其對學校抱有悲觀失望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而言,其自制力普遍較差,對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存在懼怕的心理,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實踐的良好開展存在一定的困難。
2.教材內容設置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材內容應隨著現代會計準則的變化不斷地進行調整。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對較慢,新的準則、規范、內容無法及時的反映到課堂中來,部分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內容存在一定的交叉或重復現象。為完成繁重的課程內容,部分院校人為的增加授課時間,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
3.教學方法及手段方面。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會計專業對學生理論基礎知識及實踐水平能力的要求較高,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單一的講授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的局限,會計專業學生的實習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利于培養學生會計操作技能的提升。
4.教師方面。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實踐的開展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實際專業素養及水平。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人才招聘及培訓工作上的不足,造成部分教師知識面過于狹窄,其在教學實踐中無法準確的講解會計理論知識,部分教師對會計工作的了解較少,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教學理論與實際工作相脫節的局面。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會計法規不斷的更新變化,部分教師未跟進時代的步伐,對行業內的變化不甚了解,在具體的教學環節出現一定的工作偏差。
(二)高職會計專業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革新措施
為有效的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高職院校應開展教學革新,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注重專業學科的建設,對具體的課程建設進行合理的設計,在教學環節提升教學實踐的重要地位,將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及財務分析能力作為衡量學生專業素養的重要指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開展人格教育。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灌輸,更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教會學生尊重他人,與人和睦相處。部分會計人員做假賬、攜款出逃的案件造成會計行業的信譽危機,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其應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意識,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將必要的職業風險規避方法及技巧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理念。
2.實現會計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改革。現代技術的不斷進步促使會計專業知識不斷的進行變更,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在沿襲傳統基礎知識的同時應不斷的依據市場需求的具體變化進行教學內容的變革,在教學環節將陳舊、重復的理論知識刪除,遵循理論聯系實際少而精的原則,合理設計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及基本專業技能。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應及時的更新教材內容,將教育部最新出版的教材用于課堂教學,也可依據學校自身的情況編制合理的自編教材,有效的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在當代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計人才需要具備基本的管理學、法律、稅務、心理學及金融知識,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具備獨立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升會計教學質量。高職院校會計教師應通過接受不斷的后續教育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及時了解會計行業制度及財經政策的變化,通過進企業鍛煉的方式,實現教學內容及方式的革新。在具體教學環節,教師應善于利用藝術、計算機等學科的語言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提高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學校應通過邀請企業會計專家或職業能手的方式開展專題講座,增加教學實踐的真實性及權威性,提高教學質量。
4.進行教學方法的革新。在會計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在課堂教學完成后組織學生進行專業業務的訓練,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基礎知識進行專業化的練習,采用開放式教學的方式,開展課堂討論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致使會計制度及財務制度不斷的更新與變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不斷的提高,為適應行業的變化,培養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師素養等方面進行教學設計的革新,不斷的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國軍.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探究[J].高教論壇,2015,12:108-110.
[2]唐有川.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科技展望,2017,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