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師范學院科學技術處)
【摘要】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問題影響著人才素質的培養和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文章從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從四個方面入手,提出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加強自身職業修養,提高思想覺悟;關心青年教師生活,讓其專心工作;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創設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 職業道德 困境 對策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師大發表的講話中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圣的職業之一。”從中可以看出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直接關系到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發展,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斷推進,高校青年教師隊伍越來越壯大,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已經成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青年教師剛踏入工作崗位,基于工作或者生活壓力,有時會出現職業道德失范的情況。高校青年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與業務水平,通過自身良好的文化素養,高尚的道德品質去引導學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大眾需求的教育工作者。
二、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主要問題
1.理想信念模糊,職業理想動搖
高校教師承擔著育人的責任,職業道德關乎培養學生的重大責任。有部分青年教師理想信念不堅定,自我修養不足,對西方針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滲透認識不夠,在與學生相處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向學生滲透極端的西方思想或者價值觀念,夸大社會陰暗面。對于一些敏感或者熱點話題發表過激的言論,無意中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念,致使他們不能正確的認識和看待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些青年教師受經濟利益影響,在工作中缺乏責任感與事業心,不能做到為人師表。而且有很大一部分青年教師并沒有將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來投入精力,而僅僅將高校教師當成了一個跳板,向著自己更好事業追求邁進。
2.責任意識不強
有些青年教師因為工作經驗或者生活閱歷的關系,認為大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自己壓力也就小了,隨之責任感也減少。相反,大學生在畢業后面臨的壓力并不比升學壓力小。有些青年教師只教書不育人,對于上課也只是敷衍了事,卻忘記了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最基本的準則。日常對待學生還有親疏之別,不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與進取心。另外,有些青年教師只關注眼前的利益,沒有遠大的志向,卻把這些消極的思想傳遞給學生,對學生不負責任,課堂教學比較松散。再者,教師的責任心,體現在嚴謹的治學態度上。有些青年教師自身經驗不足,社會閱歷不夠,容易被一些片面的思想所誘導,思想消極并且人云亦云。學術無對錯,但是教師一定要對自己所授課內容全面掌握后,才能教授給學生,有些教師對授課內容敷衍了事,馬馬虎虎,甚至一知半解糊弄了事;有些教師課堂教學完全是照本宣科,對知識不加真理不加分析,填鴨式教學,這些都影響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和掌握程度。
3.育人意識淡薄
有部分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遵守教學紀律,偶有教學事故發生,如上課遲到、備課不充分,上課接聽手機等,這些行為表現出這些青年教師為人師表的意識淡薄。少數教師在學識上、思想上和行為上不注重以身立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人格養成。
4.教風浮躁
有部分青年教師學術功利化嚴重,為了追求職稱、追求成果數量,剽竊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者將他人的成果整合發表。更有甚者,少數青年教師竟然完全不顧教師尊嚴和形象,使用學生的學習研究成果。
三、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對策
1.加強自身職業修養,提高思想覺悟
青年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不斷推陳出新,找尋出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青年教師要注意加強自身的是的修養和師德意識,保持純潔性,保持無私奉獻的精神。高校要做好青年教師的思想工作,讓其領悟教師職業所負有的責任與義務,要擁有奉獻精神與吃苦耐勞的韌性,如果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就不應該走到高校教師的崗位上去。在任職后也需要定期對教師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使他們時刻保持著良好的思想覺悟,從而將更多的精力花在教書育人方面。
2.關心青年教師生活,讓其專心工作
青年教師剛走上工作崗位,面臨房、車、結婚、養孩子等問題,生活壓力較大,而很多高校往往都在省、市,這些地方房價昂貴,而青年教師想要娶妻生子又不能單純依賴學校分配宿舍,故而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取更多的金錢。金錢的欲望必然影響到其對于教學事業的精力投入。因此,學校應該做好青年教師的后勤保障工作,讓青年教師可以減少因為自身生活因素而帶來的壓力,以此達到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
3.完善教師管理制度
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必須有制度作保障。而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是促進職業道德建設的外部條件。因此,高校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必須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高校在完善管理監督機制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青年教師自身的特點,建立具體針對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管理監督機制。
4.創設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
高校應重視校園小環境的建設,促進教學工作在民主化、科學化的環境氛圍下進行,使教師能輕松愉快地投入工作;應該正確引導青年教師,為教師良好師德培養創設物質及精神條件。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將良好的師德品質感染給學生。
參考文獻:
[1]劉樹玲,劉艷萍.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9):63.
[2]王微.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及解決對策分析[J].教育探索,2016,(3):112.
作者簡介:張桂明(1987—),女,漢族,云南保山施甸人,曲靖師范學院教師,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