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立+崔煒
(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是發展體育事業、普及“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場所,同時發展體育產業是高校體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市場日趨昌盛,高校蘊含著許多發展體育事業的資源優勢,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和高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校體育產業也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然而,高校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框架下運行,人們還習慣以計劃經濟的思維來理解高校體育的價值和管理模式,高校體育的發展相對獨立與市場經濟體系之外,高校體育的經濟價值受到忽視甚至排斥,這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要求我們應突破觀念、體制上的障礙,加強政策法規支持,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
1.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落后觀念
第一,對高校體育的價值認識存在局限性,我國高校體育基本是以事業單位的組織管理形式進行管理,多數高校體育主要的任務是以完成國家賦予的高校的教育使命和培養目標為主,體育課教學和課余體育訓練是高校教育的重點,高校體育的教育功能占據主導地位,而高校體育中具有經濟功能的一面則基本被忽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對高校體育這種價值認識具有局限性,從社會綜合效益考慮,高校體育在完成教育使命的前提下理應服務社會需要,高校體育加強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互相促進,互動發展,即能有效發揮高校體育的資源優勢并創造經濟效益,又能進一步滿足社會體育的需求,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單純依靠國家財力發展高校發展高校體育的模式即將發生改變,高校應在市場經濟中具有一定的獨立生存能力,通過發展高校體育產業創造經濟效益,符合高校體育的進一步發展需求。
第二,對高校體育產業的管理過于保守,長期以來高校教育被認為是一種是一種公益性的事業,高校體育產業資本基本是由政府財政和學校財政投入,投資的性質使高校體育產業的經營性行為頗受爭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體育產業的管理部門過于保守,隔離了高校體育產業與市場經濟的對接,高校擁有豐富的體育資源,但高校體育具有的經濟價值卻無法被有效的挖掘,利用率低下?,F階段我國高校體育在經濟上還是一種負擔而不是創造經濟效益,在國家財力有限,學校財政緊張的情況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基本上處于無暇顧及狀態,再加上目前高校體育收入對高校的財政貢獻非常小,高校體育產業基本沒有被納入到高校的發展計劃之中,而在西方國家高校體育產業受到學校極大的重視,高校體育產業也為學校創造了可觀的財政收入,減少了對政府財政依賴,具有較強的自我生存能力,值得借鑒。
2.高校體育發展的體制不健全
高校體育產業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其所有權的性質,是經營者的經營權、自主權受到限制,不利高校體育產業的市場化運作。從實踐的層面分析,高校體育產業要與市場經濟協調發展,采用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的管理方式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為體育產業的市場化運作創造條件。然而,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由于體質不暢,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往往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資產多頭管理,在經營中每干一件事都有與其他部門打交道或不知找哪個部門處理,辦事效率低。二是利益分配不合理,責任和權力不清,致使經營效率低下,資源閑置和浪費程度較高,由于采用市場化運作存在經營效益的不確定性,高校體育管理部門們缺乏承擔市場化運作所帶來風險的勇氣,往往與市場經濟隔離開來,將完成國家賦予的教育使命和培養目標作為唯一使命,經營上缺乏創新,被動應付多,主動適應少。三是不能有效調動經營者積極拓展市場,創造經濟效益,經營者既沒有完成經營業績的壓力,也不必為發展體育產業的經費發愁,生存上有學校的財政支持,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盡管現有高校辦學自主權在逐步擴大,但經營者仍然習慣于采取“等、要、靠”,依附于學校的財政撥款來獲得經費。
3.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缺乏
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理論研究比較滯后,政策法規不健全,造成市場運行機制不完善,這已成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障礙。在體育產業大國-----美國,高校體育產業已成為學校支柱產業,在學校25%的經費來自體育,政府和管理部門給予高校體育產業很多政策,以促進學校體育產業發展。在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對高校的發展貢獻率較低,很大的原因在于沒有完善的政策法規支持,制約了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目前高校體育產業經營基本上采用綜合性的管理方法,系統性和完整性不強,缺乏專門的財政法規指導,高校體育主管部門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產生了無章可循的現象,給管理者的實踐操作帶來了困難,不利于高校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
4.新時期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第一,堅持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協同發展。在計劃經濟時期體育幾乎純粹是福利性事業,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中具有盈利性質的體育經濟被人們不斷的發展出來。高校體育不僅滿足人們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價值,其價值還應表現在它的經濟學意義上,新時期高校體育作為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要求,可以提高高校體育資源的使用效率,使教育資源的配置和管理更趨科學。 高校體育作為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協同發展關鍵在于當二者的價值發生沖突時的準確把握,一般來說,兩者是可以相互依存的,并不矛盾,一方面體育產業可以將創造的經濟效益投入到發展體育事業中,促進高校體育的進一步發展,而高校體育的發展也能帶動體育產業的更好發展,前提是二者的價值取向應處于一個平衡狀態,任何損害一方的行為都會對而這人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第二,經營性余非經營性合理的相互轉化。高校體育產業的非經營性,表現為所提供的服務產品主要為完成國家賦予高校的教育使命和培養目標,是將高校體育產業的服務產品免費提供給高校使用的公益行為。高校體育產業的經營性,表現為所提供的服務產品主要面向體育市場,以滿足市場對體育的需求為主,是將高校的體育資源通過市場化運作以獲取經濟效益的行為。
5.結語
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講究以成本效益為中心,講究辦學效率是主基調。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也應與時俱進,發揮其全方面的功能,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結合,努力解決高校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在完成其固有的使命前提下,提高高校體育產業的市場化運作水平,開拓創新,減少對學校財政的依賴,加強自身的造血功能,促進高校體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