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業大學)
【摘要】司法實踐中,大量存在用人單位單獨承擔責任的情形和第三人過錯致人損害單獨承擔責任的情形以及用人單位和第三人共同過錯侵權致人損害承擔責任的情形。工傷保險賠償與侵權損害賠償通常作為職工工傷事故的兩種救濟方式,本文試圖進一步理清:當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時,與工傷事故責任、雇主責任關系的竟合該如何處理的問題。
【關鍵詞】第三人侵權責任 工傷事故責任 雇主責任 竟合問題
一、用人單位單獨承擔侵權責任的處理
當不涉及第三人且雇員無過錯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單獨承擔責任主要有以下兩種情形。一是若雇員被依法認定為工傷,按照《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2條的規定,法院對于主張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訴求不予支持,此時應該由雇員按照工傷認定的程序主張給付工傷保險賠償金。二是若雇員依法不被認定為工傷,雇員在執行用人單位工作任務時受到損害,并且雇員不符合工傷認定標準也不屬于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在這種情況下要承擔單獨責任,用人單位依法被認定為侵權人。用人單位此時需要承擔無過錯責任并對被侵權人進行賠償。
二、第三人單獨承擔侵權責任的處理
當雇員和用人單位在案件中均沒有過錯的情形下,第三人單獨承擔責任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若雇員參加了工傷保險統籌,第三人應該依法承擔過錯侵權責任,雇員在第三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的同時也可以主張工傷保險賠償。《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2條第2款規定:“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有權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人民法院予以支持”。對賠償解釋12條的理解是,當侵權人為用人單位時,勞動者只能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請求支付保險金;當侵權人是除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時,勞動者擁有雙重救濟的權利,既可以向侵權的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也可以主張工傷保險金的給付賠償。侵權賠償和保險賠償是并列救濟關系并非選擇關系,法律設立該條款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勞動者的權利。因此,如果雇員是受到雇傭關系之外的第三人侵權,則其在進行相關工傷保險金給付之后,仍可按照侵權損害賠償規則向第三人進行追償。
2、若雇員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統籌并遭受損害,第三人要單獨承擔責任或者由用人單位承擔先行承擔墊付責任。首先,雇員不符合主張工傷保險賠償的標準,不能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其次,因為雇員是在執行用人單位所安排的任務時所遭受的第三人侵權,如果能夠找到直接侵權人,由直接侵權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如果找不到直接侵權的第三人,應該由用人單位先行墊付賠償,用人單位對直接侵權人享有侵權損害追償權。
三、用人單位和第三人混合過錯侵權的責任承擔問題
用人單位和第三人混合過錯侵權,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若用單人位和第三人之間屬于共同加害行為,那么用人單位和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此時用人單位不適用《工傷保險條例》中關于工傷的規定。《侵權責任法》第八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雇員因用人單位和第三人故意侵權造成的損害時,因為兩者有共同故意且行為具有違法性,不能適用《工傷保險條例》中關于工傷的規定。用人單位此時被依法認定為侵權人,用人單位和第三人作為共同侵權人而承擔責任。
2、若用單人位和第三人之間屬于共同危險行為,那么應該按照實際情況具體分析責任承擔,此時用人單位不適用《工傷保險條例》中關于工傷的規定。《侵權責任法》第十條明文規定:若查明是第三人的責任,則由第三人作為損害賠償的主體承擔責任。若查明是用人單位的責任,因為這種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是法律所禁止的,所以不適用工傷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按照直接侵權人的角色承擔責任;如果查不清楚該損害結果是由用人單位造成還是由第三人造成,由二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動者既可以要求用人單位賠償也可以要求第三人賠償。
3、若用單人位和第三人之間屬累于積因果關系侵權,此時用人單位適用工傷的相關規定,第三人按照過錯責任原則承擔責任。
首先,用人單位和第三人之間沒有共同的故意或者共同的過失行為,并且每個侵權主體的侵權行為單獨能夠導致損害結果的發生。其次,用人單位和第三人之間的加害行為累積在一起才共同導致了結果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由兩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動者既可以要求第三人在加害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主張工傷保險金的給付賠償。
4、若用單人位和第三人之間構成共同因果關系侵權,用人單位和第三人應該按照各自能夠確認的責任的大小承擔按份責任。
共同因果關系存在的前提是兩者不構成共同侵權,并且每個侵權主體的行為都不能單獨產生損害結果,兩者的加害行為的竟合共同導致了損害的發生。《侵權責任法》第12條的規定:“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只承擔與其自身相應的部分,因為用人單位應該按照工傷保險的途徑處理,所以不能判決用人單位承擔責任。也不能將用人單位應該承擔的賠償責任判由第三人承擔,否則將會過于加重責任承擔致使嚴重違反法律的公平性原則。
參考文獻:
[1]占峰.工傷保險補償與民事損害賠償競合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4.
[2]孫艷.特殊情形下發生的工傷該如何維權[J].勞動保障世界,2012(3):32-34.
[3]王永亮.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責任與侵權責任界定[J].中國社會保障,2015(03).
[4]侯媚.工傷賠償中第三人侵權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12.
作者簡介:劉童童(1993-)男,漢族,山東濰坊人,現就讀于天津工業大學,法律碩士專業,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