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陳明藝
(上海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 200093)
決策參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海投資環境競爭力評價
李 娜,陳明藝
(上海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 200093)
上海一直處于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與國際間的經濟關系密切連接。文章在綜合考慮了上海發展特點、全球發展趨勢等因素后,選取了9項代表性指標,運用SPSS軟件對上海市2005—2014年的投資環境展開因子分析,考察上海投資環境競爭力。結論表明:上海市投資環境的綜合評價得分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波動較大。2008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上海市投資環境遭到猛烈的沖擊;2011年又呈現下降趨勢,這說明,在技術創新、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上海市的投資環境逐漸失去競爭力,政府需對各方面進行改善,以提升上海的投資環境。據此,我們提出了提升上海投資環境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上海;投資環境;因子分析法;競爭力
投資環境是指投資者在投資時所面臨的客觀條件,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環境、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以及經濟環境;被投資地區的投資環境直接決定了投資效果。因此,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各方投資,對繁榮一國經濟或地區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我國第一個擁有經濟自由貿易區的城市,上海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投資者投資,其投資環境在全國范圍內處于優勢地位。以外商投資為例,2014年上海實際到位外資181.66億美元,連續15年保持增長,實到外資全年增幅高出6.6個百分點①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外商投資環境白皮書2015》,第3頁。。但與此同時我們發現,互聯網兩大巨頭——騰訊落戶深圳、阿里巴巴則去而復返杭州。
據此,我們思考,在全球以技術創新為動力的發展趨勢中,上海如何保持優勢,繼續吸引更多的投資。基于此,本文研究在我國經濟發展趨緩的背景下,影響上海投資環境的代表性因素,運用因子分析法分析2005—2014年上海投資環境的競爭力,并分析上海與杭州等地的不同,為提升上海投資環境競爭力提供策略與建議。
由于國際經濟競爭激烈,投資環境一直以來都是學者們的研究熱點。Korutaro&Biekpe(2013)搜集了29個新興經濟體的數據進行面板數據分析,研究了商業監管對新興市場經濟體投資的影響,結論表明:產權的安全性和業務準入監管程度是新興經濟體投資的重要影響因素[1]。Villaverde&Maza(2015)運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2000—2006年歐盟外國直接投資在區域層面的決定因素,結論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在區域上表現出高度的集中性,且主要因素為經濟潛力、勞動力市場的特點、技術進步和競爭力[2]。
我國學者目前對于投資環境的研究大多基于全國各省市的區域分析。學者們認為,我國投資環境相對較差的多為內陸或西北地區,能源供應和投資成本是主要因素(何躍等,2009)[3]。且我國投資環境競爭力總體水平不高,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張毅等,2009)[4];而韓勝娟(2010)則認為我國區域投資環境間的內部差異近年來不斷縮小[5]。在我國中部地區30個城市中,武漢是中部最佳的投資城市(喻婷,2010)[6]。除了對全國各省市的投資環境進行區域分析外,學者們還運用不同的方法考察不同省市的投資環境。謝勝強、陳盈盈(2008)運用專家調查和因子分析法構建上海市2002—2006年創業風險投資環境評價模型,結論表明2005年上海市創業風險投資環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7]。而與上海市相比較,海南投資環境的改善重點是提升產業結構、完善基礎設施、降低商務成本(馬國強、張曉曦,2013)[8]。且湖北省現代服務業競爭力相比較于上海等地具有較大差異(倪琳等,2015)[9]。
綜上所述,目前學者們對上海市投資環境的研究并不多見,關于上海在經濟迅速發展過程中投資環境是否具有競爭力也鮮有探究。基于此,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法研究2005—2014年這10年上海市投資環境的狀況,其中選取了互聯網用戶普及率、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高技術產業新產品產值等指標,評價了上海市近10年投資環境,并與杭州、深圳展開比較,進而提出了提升上海創業投資競爭力的策略。
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上海一直是國內外投資者的投資勝地。然而近幾年,杭州、深圳等地不斷突破,這些城市的運營成本降低、投資環境提升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不斷有創業者選擇這些城市投資。因此,在考慮經濟發展的同時,上海市的投資環境需進一步研究,以下通過因子分析法分析上海市近10年的投資環境狀況,以期提出合理的建議改善與提升上海投資環境的競爭力。
(一)指標的選取與處理
影響投資環境的客觀因素較為復雜,投資時所需考慮的因素較多,因此,影響投資環境的決定因素很多。本文遵循可操作性、可獲得性、可量化性等原則,選取如下九個指標對上海投資環境進行因子分析。建立上海投資環境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二)構建因子分析模型
通過上述上海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我們借助SPSS軟件進行因子分析,選取n個公因子,分別計算上海市近10年的因子得分與綜合得分,對這10年的投資環境綜合質量進行排序與分析①出于版面原因,本文省略了KMO統計量、Bartlett球形度檢驗和公因子方差分析,讀者可來信查閱。。
首先,借助SPSS計算原始數據相應關系矩陣R的因子分析的總方差解釋,即各因子的特征根及貢獻率如表2所示。

表2 因子的特征根及貢獻率
由表2,我們發現前3個公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98.097%>98%,故本文提取3個因子獲取原始數據的方差結構,能夠包含大部分變量的信息。
對成分矩陣進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轉,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在第一公因子上高載荷的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進出口商品總額、互聯網用戶普及率、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高技術產業新產品產值;在第二公因子上高載荷的指標是:城鎮登記失業率;在第三公因子上高載荷的指標是: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萬元GDP能耗。

表3 因子載荷矩陣
由Thomson回歸法計算得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如表4所示。

表4 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為減小誤差,本文采用加權求和法計算上海市投資環境各因子得分函數,即:

最后,計算上海市投資環境的綜合得分。在因?子分析中,第i個主成分Fi的貢獻率,即Fi的權重由此構建上海市投資環境評價的綜合模型為:

根據表2,我們可以得到Fi(i=1,2,3)的權重分別為:0.915、0.059、0.026。計算每年的綜合得分:

基于第三部分模型的構建,我們將數據帶入式(5)進行計算,可得上海 2005—2014年投資環境綜合評價得分,并結合不同地區分析上海市投資環境現狀,比較上海市投資環境的優勢與不足①本文出于版面原因,省略因子得分與排名分析,讀者可來信查閱。。

表5 上海投資環境綜合評價得分
根據表5形成趨勢圖(見圖1),以便更直觀地進行觀察。

圖1 上海市投資環境綜合評價得分
結合表5和圖1,我們發現上海市投資環境綜合評價得分處于上升趨勢,但是具有顯著的波動,且得分均為負數。2005—2008年的得分持續上升,上海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具有較大的競爭力,吸引大量投資者進滬投資。2008年劇烈下降,隨后在2009年有所回升,主要是由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經濟迅速回落,上海投資環境遭到了猛烈的沖擊;隨后,中央政府推出“四萬億投資”政策,刺激經濟發展以應對金融危機,上海投資環境隨之升至高點。但2011年又呈現出下降趨勢,至2013年才有所好轉,這說明,隨著各地區經濟發展,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上海投資環境逐漸失去競爭力。
表5中我們看到2011年上海市投資環境的綜合得分最高,排名第一;在因子得分中我們發現,2011年的F1因子排名第一、F2因子排名第四、F3因子排名第九。這說明在投資環境綜合得分中,F1因子的作用是關鍵性的,即GDP、進出口商品總額、特別是互聯網用戶普及率、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以及高技術產業新產品產值對投資環境具有相對較大的影響,上海應從這幾方面對投資環境進行改善。
綜上所述,上海市的投資環境綜合得分雖然在研究期間內有所上升,投資環境雖整體有所優化,但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通過上述因子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上海市投資環境在2005—2014年這10年的研究期內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根據模型的分析,考慮上海的投資環境,并結合杭州、深圳等地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繼續加大科技投入
上海應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與儲備機制,并重視科技的發展。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為例(以下簡稱“新產品”),2014年深圳的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27%;上海同期的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23%。顯然上海新產品占總產值的比重小于深圳。因此,上海為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應進一步優化區域環境、提高報酬,激勵企業創新;制定教育、就業、科技發展一條龍政策,重點培養科技領域急需人才,建立科技人才培養基地。
(二)優化創業和創新激勵機制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被提及,杭州、深圳等城市深受創業者的喜愛。杭州2014年專利授權量占申請量的69%;深圳2014年專利授權量占申請量的65%;上海的授權量占申請量的62%。其中上海專利授權量占申請量的比重最小。這說明上海市需進一步提倡創新,鼓勵創業,吸引更多的創業者。上海政府應大力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創業投資專項資金,以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為上海經濟發展建立穩定的基礎,使得投資環境更有活力,鞏固抵御危機的基礎。
(三)發展互聯網至關重要
我們知道,騰訊和阿里巴巴是目前互聯網的兩大巨頭,騰訊在深圳、阿里巴巴在杭州。上海互聯網的發展雖然比其他地區快,但始終不及杭州和深圳如此廣泛,因此,上海互聯網普及率仍然需要更進一步的提升。首先,加大互聯網教育,成為未來上海人才必備的一項技能;其次,大力推廣互聯網,加強勞動者互聯網運用意識;最后,提高互聯網普及率。
為了提升上海市投資環境的競爭力,政府需進一步培育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推進城市功能配套建設;完善與投資有關的法律法規,規范金融體系;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落實激勵政策;以科學規劃引領上海發展,努力提升上海經濟發展水平,打造良好綜合的發展環境,為完善上海投資環境提供有利的條件。
[1]Birungi Korutaro,Nicholas Biekpe.Effect of business regulation on investment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J].Review of Development Finance,2013,3(1):41-50.
[2]Jose'Villaverde,Adolfo Maza.The determinants of 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region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5,24(2):209-223.
[3]何躍,何正林,馬海霞,2009.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投資環境綜合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1):76-77.
[4]張毅,李俊杰,李家成.中國城市投資環境競爭力動態分析與評估[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9,28(3):42-46.
[5]韓勝娟,2010.基于因子分析的區域投資環境評價[J].企業戰略(8):24-26.
[6]喻婷.中部地區主要城市投資環境評價與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10,29(3):26-31.
[7]謝勝強,陳盈盈.基于專家調查和因子分析方法的上海市創業投資環境評價指數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8,26(6):93-97.
[8]馬國強,張曉曦.我國區域投資環境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海南與發達省市投資環境簡要比較[J].湖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1(1):111-117.
[9]倪琳,鄧宏兵,姚婷婷,2015.湖北省現代服務業投資環境競爭力評價及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56-61.
(責任編輯:C 校對:L)
F127.51
A
1004-2768(2017)05-0063-04
2017-03-14
李娜(1992-),女,甘肅蘭州人,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觀經濟運行與調控、低碳經濟;陳明藝(1971-),女,陜西西安人,博士,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運行與調控、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