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珠
摘要: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環境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在追求自身文化素質提升的同時,對社會的改變也尤為敏感。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中,勞務工作的類型逐漸被網絡代替,很多企業在應聘員工時不僅看重其自身的相關工作經驗,對其文化的背景和程度也比較關心。本文就當今環境下,對建筑職業教育及行業接軌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
關鍵詞:新環境 建筑職業教育 行業接軌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3-0196-01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已有近40余年的時間,是見證我國成為經濟強國的一段重要歷史。改革初期人均GDP只有385元,2015年就已經達到人均GDP5萬元,是世界十大經濟強國中發展較為迅速的一個國家。如今我國的建筑行業規模日漸擴大,到目前,我國已經有接近8萬擁有一級承包資質的企業。在2013年年末,我國的建筑行業總產值接近14萬億元人民幣,與2012年相比,增長近17個百分點。到2013年年中,建筑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已經接近了45萬億元人民幣,比2012實際增長了19個百分點。同時,投身于建筑行業的人數逐漸上漲,建筑行業的勞動生產率也隨之提高。
一、新環境下的建筑行業現狀
目前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規模日漸成熟。在建筑行業中有明確的工作劃分,產業梯隊人員的技術和經驗也非常的豐富。建筑行業作為支持我國強大經濟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經濟上的貢獻較多,與人們的生活質量產生聯系,一直是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非常重視的一個項目,是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扶持較久的一個行業。在新環境下,國家對其產業結構也進行了優化,使其更加完善。很多的建筑總承包一級企業,都有國有控股。目前很多綜合實力較高的民營企業開始考慮往房地產和大型公共建筑這兩方面發展。很多民營企業為了提高其投資收益,紛紛上市,導致承包角色發生改變。另外,在資源實現共享和資源的整合、管理上,建筑行業逐漸步入商業化,與多個行業互相合作,以利益和資源共享作為建筑項目開展的前提,將利益更大化,對人才的培養和公司的發展都帶來極大的幫助。[1]
二、當前的建筑職業教育現狀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鮮明的教學目的是目前建筑職業教育的主要特征。職業教育重視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是一種將實踐和知識組合在一起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日后找工作提供了幫助,同時提高了學生畢業后求職的就業率。隨著企業對專業和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每年參與職業教育的教師和新生數量也有了非常明顯的增加。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職業教育起到了促進的作用。職業教育重視學生課堂以外的職業技能培養,希望學生學完后,可以憑借自身的職業實踐技能和專業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對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2]
三、建筑職業教育與行業接軌的思考
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不僅要對以建筑為主要教育的職業學校灌輸正確的教學理念,還要對建筑的各級企業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校與企業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建筑職業學校的教師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時,也要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技能的培養,向學生傳授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專業教師要重視工作,明確工作的重要性。職業學校的行政人事部門在整合教育資源和改革人事制度時,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具體實施的方面包括經費的管理、統籌好所需的信息和專業建設、將專業與品牌相結合、對教師和學生采取針對性的專業評估制度。除此之外,職業學校還可以結合當今社會對專業要求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源改革,為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一個良好的方向,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建筑行業的環境。建筑企業在招聘人員時盡可能地將對文憑的注意力轉移到其專業的實踐技能,另外國家相關的部門對從事建筑行業的人,要制定門檻,優先聘請有與建筑相關事項職業資質證書者。建筑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人員,要加強對建筑行業人員的監管,讓建筑行業制度越來越完善。[3]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環境下,將建筑職業教育與建筑企業相結合是對學生職業培養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將教育與實踐結合的教學形式是課程教育不斷改革的一種表現。在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的同時,讓學生能夠親自參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提高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對學生專業技能和社會實踐技能起到提升的作用。因此,推動建筑事業發展,需要建筑企業、國家相關部門和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建筑專業學生畢業后積極投身于建筑行業。
參考文獻:
[1]李華.職業教育事業下的當代建筑理論教學[J].建筑學報,2017(1).
[2]曹量功.從建筑職業看建筑教育[J].建筑學報,2016(32).
[3]柴瑞林,李華磊.輪建筑職業教育的和諧發展[J].山西建筑,2016(18).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