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遠,符茜茜
(海南電力設計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1100)
園區電力專項規劃思路及案例分析
董思遠,符茜茜
(海南電力設計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1100)
園區電力專項規劃應緊密結合城市及園區總體規劃、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園區土地利用規劃,圍繞負荷預測、高壓網架規劃、中壓網架規劃三大部分展開,根據園區高壓和中壓的飽和網架規劃方案,合理提出園區遠期變電站布點和線路走廊需求,并根據開發時序提出分期建設方案,避免電網工程的無序建設,滿足園區的電力需求。以海南省澄邁縣A園區電力專項規劃為例,具體闡述、分析了園區電力專項規劃的思路,以期為園區電力專項規劃提供參考。
電力專項規劃;負荷預測;高壓網架;中壓網架
城市規劃和電網規劃是由2個不同主體組織編制,易出現脫節的情況,導致規劃區域內未預留變電站站址,電力需求無法保障,電力線路斜穿建設用地,影響建設用地的開發應用。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電力專項規劃緊密結合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根據負荷預測和電力平衡結果,提出遠期變電站布點和線路走廊需求,避免電網工程的無序建設。
澄邁縣A園區地處海南省的北端,位于海南西線高速公路、海榆西線公路和環海口高速公路的交匯處。園區規劃總面積為48 km2,一期面積6.95 km2(其中,城市建設用地為5.36 km2),遠期面積為14.49 km2(其中,城市建設用地為12.36 km2),規劃人口一期3.6萬,遠期8.91萬。
電力負荷預測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時間序列法、產值單耗法、負荷密度法、比例系數增長法、電力彈性系數法、回歸模型預測法、灰色系統法和人工神經網架法,等等。
在實際應用中,適用于具體某個區域的方法并不多,主要有負荷密度法、單位建筑面積用電指標法、人均用電指標法等。因此,需要結合該區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進行相關分析,最終選擇合理的預測方法。有時,負荷預測采取的方法不止一個,需要多種方法相結合。
A園區主要采用負荷密度法預測一期和遠期的飽和負荷,主要步驟如下:①進行負荷分類,確定分類負荷密度指標;②結合各片區控規劃分用地;③采用負荷密度法預測各片區遠期飽和負荷;④根據開發進度確定各水平年負荷。
根據園區控規,確定了負荷分類,同時,根據GB 50293—1999《城市電力規劃規范》和《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電氣》(2003)中分類建筑綜合用電指標推薦值,類比海南本地類似園區規劃,確定園區各負荷分類的負荷密度指標,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園區各負荷分類的負荷密度指標取值

表2 園區規劃建設用地表
結合園區規劃建設用地表,如表2所示,求得園區遠期飽和負荷約194 MW,一期飽和負荷約82 MW(同時率取0.7,是根據澄邁縣各類型地塊典型日負荷曲線擬合求得)。根據A園區一期控制性詳細規劃,A園區一期地塊分為A,B,C,D4個地塊,同樣采取負荷密度法預測各地塊負荷:A地塊飽和負荷12.7 MW,B地塊飽和負荷28.7 MW,C地塊飽和負荷17.4 MW,D地塊飽和負荷51.6 MW。
園區高壓規劃步驟如下:①根據飽和負荷預測和負荷分布情況,計算遠景高壓變電站主變容量,分析變電站布點,確定各變電站的供電范圍和供電負荷;②以遠景變電站布點和主變容量為目標,結合現狀情況,根據負荷預測結果進行近期變電站布點和主變容量研究,確定供電范圍,做到遠近結合,以適應各水平年間的方案過渡。
3.1 變電站容量選擇
考慮到園區周邊僅有一座110 kV變電站(#1變),它位于園區北側5 km處,現有主變容量(20+50)MVA,終期主變容量(2×50)MVA,2016年最大負荷為30.5 MW,負載率為45.86%,根據歷史負荷增長情況,預計2021年負荷為41 MW。根據調研,該站“十三五”期間無增容計劃。根據A園區飽和負荷預測和分年度負荷預測結果,園區一期飽和負荷約為82 MW,2021年負荷約為21.4 MW,如果由#1變供電,屆時,#1變最大負荷將達到56 MW左右(同時率取0.9),難以滿足園區負荷增長需求,因此,在園區內部規劃建設變電站作為電源點。
考慮到園區一期地塊飽和負荷82 MW,遠期飽和負荷194 MW,僅在一期飽和負荷基礎上新增約112 MW。考慮到園區負荷以居住、科研教育和商業為主,仍需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才能形成規模。
如果一期建設220 kV變電站供電,則投資較高,且在園區發展初期易發生主變利用率比較低的情況(按滿足主變N-1運行需求,主變容量2×180 MVA考慮),因此,一期可建設1座110 kV變電站供電,遠期負荷提高后,再建設一座220 kV變電站或110 kV變電站供電。所以,擬定2種方案進行變電站容量和布點選擇分析。
3.1.1 一期及遠期均建設110 kV變電站

表3 110 kV變電容量需求分析(單位:MW,MVA)
根據110 kV變電容量需求分析,智慧新城一期飽和負荷為82 MW,需要110 kV變電容量為148 MW,遠期飽和負荷為194 MW,需要110 kV變電容量為349 MW,因此,建議一期、遠期各建設1座110 kV變電站。每座變電站主變規模為本期(2×63)MVA,終期按(3×63)MVA設計。110 kV變電容量需求分析如表3所示。
3.1.2 一期建設110 kV變電站,遠期建設220 kV變電站
3.1.2.1 220 kV變電站容量選擇
根據220 kV變電容量需求分析,智慧新城一期飽和負荷為82 MW,需要220 kV變電容量為156 MW,遠期飽和負荷為194 MW,需要220 kV變電容量為369 MW,因此,建議遠期建設1座220 kV的變電站,主變的規模本期為(2×180)MVA,終期按(3×180)MVA設計。220 kV變電容量需求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220 kV變電容量需求分析(單位:MW,MVA)
3.1.2.2 110 kV變電站容量選擇
考慮遠期建設的220 kV變電站主要為遠期區域供電,因此,220 kV直供負荷為112 MW。根據110 kV變電容量需求,一期和遠期需要的110 kV變電容量均為148 MW,所以,建議一期建設1座110 kV變電站,變電站主變規模本期為(2×63)MVA,終期按(3×63)MVA設計。110 kV變電容量需求如表5所示。

表5 110 kV變電容量需求分析(單位:MW,MVA)
3.2 高壓網架方案
根據變電站容量選擇方案,可擬定2種網架方案。
方案一:一期和遠期各建設1座110 kV變電站,分別為110 kV變電站(A變)和110 kV變電站(B變)。
根據《澄邁縣“十三五”配電網規劃修編》(審定稿)和《海南電網“十三五”輸電網規劃修編》(審定稿),A園區近期的西北側4 km處規劃一座220 kV變電站(C變),遠期的東南側4 km處規劃一座220 kV變電站(D變)。因此,可擬定遠期網架方案,形成110 kV網架C變~A變~B變~D變不完全雙回鏈式接線;一期網架方案,即形成110 kV網架C變~A變雙回輻射接線。
方案二:一期建設1座110 kV變電站,遠期建設1座220 kV變電站,分別為110 kV變電站(A變)和220 kV變電站(B變)。
根據周邊規劃,類比方案一,可擬定遠期網架方案,即形成220 kV網架B變~D變雙回輻射接線,110 kV網架C變~A變~B變不完全雙回鏈式接線;一期網架方案,即形成110 kV網架C變~A變雙回輻射接線。
由于2個方案一期網架均相同,因此,僅針對2種方案的遠期網架方案,從潮流合理性(用BPA軟件進行仿真計算)、可實施性、可靠性、經濟性方面進行比較,得出最優方案。
方案一潮流合理、實施便利、可靠性較高、投資較少、網損小,因此推薦方案一為園區遠期高壓網架,形成110 kV網架C變~A變~B變~D變不完全雙回鏈式接線。
中低壓配電網由10 kV、380/220 V線路、開閉所、配電變壓器、環網開關(環網柜)、電纜分支箱、配電所、接戶線等構成。一般電力專項規劃僅規劃10 kV主干網絡,即規劃主干網架、開閉所、環網柜,不涉及次干網絡和分支線路。制訂方案的步驟為:①規劃區內10 kV電網全部按電纜考慮。電纜采用電纜溝敷設方式,電纜溝應盡量沿區內道路建設,并留有足夠的備用空間,電纜溝與道路配套建設,在道路施工時配套建設過路穿管。②結合用戶要求,規劃區內新建10 kV線路時需采用電纜線路。為了提高供電的可靠性,采用單環網接線方式構網。考慮截面為(3×300)mm2的10 kV電纜極限輸送容量約為10 MVA,為了滿足線路N-1供電需求,建議每個環網回路承擔約10 MW負荷,每個環網中可連入1個開閉所或三四個環網柜。③10 kV主干網優先采用不同母線出線形成單環網接線。根據開發計劃和負荷預測結果,結合確定的規劃目標、技術原則和供電模式,考慮到開閉所具有容量大、布點少、施工集中、運行維護相對比較方便的特點,擬采用開閉所供電方案。
具體的開閉所供電方案是:A地塊飽和負荷為12.7 MW,B地塊飽和負荷為28.7 MW,共41.4 MW。考慮布置5座開閉所,其中,A地塊布置2座,B地塊布置3座。C地塊飽和負荷為17.4 MW,D地塊飽和負荷為51.6 MW,共69.0 MW,考慮布置7座開閉所,其中,C地塊布置2座,D地塊布置5座。每座開閉所均由A變不同10 kV母線分別出2回10 kV線路供電。
本文以A園區為例,具體闡述、分析了園區電力專項規劃的規劃思路,即負荷預測、高壓規劃和中壓規劃,根據園區高壓和中壓的飽和網架規劃方案,提出園區遠期變電站布點和線路走廊需求,并根據開發時序提出分期建設方案,避免了電網工程的無序建設,滿足了園區的電力需求,從而為類似園區電力專項規劃提供參考。
[1]張偉漢.工業園區電力專項規劃要點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3(18):197.
[2]徐強.杭州城東新城高壓電網規劃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3.
[3]陳敏,田銘興,張燕蘭,等.基于負荷密度法的綜合住宅小區負荷計算[J].電氣應用,2014(14):57-60.本文部分參考文獻因著錄項目不全被刪除。
〔編輯:白潔〕
TM715
A
10.15913/j.cnki.kjycx.2017.13.082
2095-6835(2017)13-0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