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共享經濟
共享單車。共享單車現已成為上班族、學生黨日常生活的“必備武器”,手機App的簡單操作,在App端只需要付少許押金或不需要押金就可以騎著“小黃”“小藍”出行,騎行租賃費用僅1元或0.5元,圓滿地解決了他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
但共享單車上線不久,就因押金難退、用車安全、共享變私有、亂停亂放等問題被有關部門約談,可見,共享單車這一快速崛起的行業(yè)存在著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共享租車。共享租車也被稱為汽車分時租賃,是共享經濟的一種,它是以分鐘或小時等為計價單位,使用9座及以下小型客車,為用戶提供自助式車輛預訂、車輛取還、費用結算為主要方式的汽車租賃服務。共享租車目前尚處于萌芽和起步階段,面臨著牌照、路權和停車的嚴峻考驗。
共享汽車。共享汽車興起之初,有滴滴、快的和UBER共同分羹市場。像滴滴這樣的共享汽車平臺自身幾乎不提供任何汽車,司機和汽車都是自愿加入,平臺則起到一個分配和調配的作用。這樣一來,每一筆訂單收入大部分是歸司機所有,因為司機提供服務和汽
忽如一夜春風來,共享+XX百花開。就在科技圈還在討論共享單車是否可行的時候,各種共享+早已如星星之火,呈現燎原之勢。從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一夜之間似乎所有的物品都可以被共享。共享經濟到底有哪些?車。但在網約車新政實施之后,這類共享汽車平臺在國內發(fā)展明顯受阻,為了盡快實現盈利,目前滴滴已經加快了國際化進程,欲向服務出海轉變。
共享私家車。P2P的租車平臺正借助互聯網的平臺,整合閑置的私家車以及“難為無米之炊”的租客們,打通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不平衡。對于車主而言,將閑置的車輛資源化為收入;對于租客而言,可以用較為低廉的價格獲得私家定制的服務。
東、房客的交易橋梁為主。而國內目前以B2C、C2C和C2B2C三大模式。
共享場地。場地的共享經濟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現在共享聚會、活動、運動等場地中。而在商務領域,場地的共享典型的情況有:辦公場地、倉儲、會議和會展、活動或培訓場地等。對于場地的共享,基本上是以眾創(chuàng)空間為主的模式,這種模式下空間的產權是歸平臺運營方的。而倉儲、會議和會展的場地共享,則運營方基本上是不享有這些場地的,主要是做信息聚合和調度。
共享房屋。短租界鼻祖愛彼迎(Airbnb)的發(fā)展不僅讓人們看到了短租界的商機,也改變了人們的租住意識。愛彼迎的運營模式并不復雜,該網站向戶主提供一個房屋展示的平臺,而游客可以在網站上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預訂以及交易行為都是在愛彼迎平臺上進行,平臺向游客收取手續(xù)費,向戶主收取傭金。游客要支付3%,而戶主則要支付10%給平臺,雖然要價不菲,但也在支付范圍之內。
愛彼迎主要以單一的C2C模式為主,平臺和C端個人展開合作,搭建房
共享雨傘。共享雨傘以“共享”的方式提供免押金、免密碼的共享雨傘,當市民們在雨天著急用雨傘時,完成押金和租金的繳納即可。然而就是簡單的雨傘也面臨到了和共享單車一樣的素質問題,被破壞、被私自占用情況十分嚴重,初步統(tǒng)計,共享雨傘被借出后歸還的是寥寥無幾。據悉,共享雨傘的租金僅為20元,日租金1元,而雨傘本身也沒有定位系統(tǒng),在這種情況下,付了租金就相當于購買了一把雨傘一樣。
共享充電寶。在商場、高鐵、火車站、機場、景點、醫(yī)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都會在顯眼的地方放上一個白色的小盒子。當你手機沒電急需充電時,只需掃描設備屏幕上的二維碼,憑借芝麻信用分600分以上即可“免押金”借用一個充電寶,租借的充電寶1小時免費使用,超過1小時后1元/小時,10元當日封頂,還可根據機型購買所需數據線。歸還方式則類似于共享單車,用戶可以在公眾號平臺上根據充電寶的GPS定位,就近歸還。
共享衣服。在手機App 商店里已經有許多租衣 App供用戶選擇用戶在界面上可以挑選時裝或禮服等,可根據自己喜好挑選滿意的服裝下單。這些租衣平臺提供的一些日常款外套大衣基本都是千元以上檔次,有的晚禮服市場價甚至在五六千元左右。盡管網上租衣服比較劃算,還能享受多款大牌衣服,但對于患有潔癖的網友對此類的共享經濟租賃衣服就更表示“敬而遠之”。
共享按摩椅。共享按摩椅還叫微SPA,特點是占用時間短,占用場地小,公共場景多,機場、電影院、KTV等都能投放,只要掃碼、App支付即可,當然投幣也行,就像娃娃機、搖搖車一樣,定價平均在10元10分鐘。
按摩是有群眾需求的,共享按摩椅的出現讓消費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來享受按摩。對于商家,按摩椅可以提升店里的硬件設施水平,只需騰一個地方,接個電源,還可以拿機器的收入分成。
共享充電樁。目前私人充電樁的安裝率不足40%,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不足 30%,而私人充電樁有 75%是空閑的,私人充電樁共享潛力巨大。充電樁是稀缺資源,目前沒辦法做到一車一樁,私樁共享會成為電動汽車的“新伙伴”。
私樁共享存在的優(yōu)勢主要有:電價比較優(yōu)惠,目前公共充電樁一般為1.8 元/千瓦時;而 “私樁共享” 用的是居民用電,樁主一般將電價設為1.2~1.5元/千瓦時,如果按照居民用電約0.5元/千瓦時的電網價格,樁主還有很大的盈利空間。另外,私樁的停車位免費,而公樁則要收取高昂的停車費。
共享籃球。在一個共享籃球柜中共有8個小柜子,每個小柜子里面各放著一個籃球,柜子上面印著共享籃球的使用方法和二維碼,1.5元每小時,旁邊還有打氣筒。掃描二維碼后,在公眾號內可以進行租球、還球以及租球過程中隨時開啟柜門等操作,要想租用籃球還需要支付29元的押金。據悉,掃碼將球租出來的時候容易,但還回去的時候很難保證是原來的球。所以共享籃球要想做到共享單車那樣普及還需要時間的見證。
共享影院設備。近期,共享影院“抖映”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抖映前期將投放500臺觀影設備。芝麻信用分在650以上的用戶可以通過App或微信端預約,并在投放點存取。每臺設備一天租金為30元,當用戶長租時,還能享受月/季套餐。同時,共享影院設備也將通過線下模式提供服務,主要布局在北京高校、咖啡廳以及大型帶影院的商場,以獲取更為精準的觀影客群。
知識分享平臺在中國發(fā)展歷史已久,從最早的豬八戒網,到后來居上的知乎、果殼等,都是典型的知識分享平臺,發(fā)展火熱。
這些知識共享平臺采用C2C和B2C模式,做服務于專業(yè)領域的知識共享平臺,并將圍繞著這個理念構建一個互利多贏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讓更多的人可以加入,無論是專業(yè)化的國際機構、知名商學院校,還是擁有知識技能的人士,都能夠參與進來。學習者及分享者共同打造一個良好的知識循環(huán)系統(tǒng),讓更多人受益。
傳統(tǒng)經濟模式中,想要使用一個物品,要先購買獲得了“擁有權”,然后才有“使用權”。在傳統(tǒng)經濟模式下,大量的購買行為是被浪費的。因此造成了兩種困境,一是家里買來的“無用”物品越來越多,二是為了省錢只好放棄部分低頻物品的“擁有權”,進而導致喪失“使用權”。
共享經濟模式和傳統(tǒng)經濟模式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共享經濟帶來了物權的“擁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共享經濟的出現,簡單來講,最大的價值是讓“使用權”的門檻降低。交通便利解放了人活動半徑后,人在家里的時間越來越短,除了隨身攜帶的所有物(手機、鑰匙、錢包等),大部分場景下我們因物理距離原因,并不能隨地使用我們已經購買的大部分產品,就是說即使我們家里擁有充電寶、籃球、雨傘等物品,在其他場景中我們仍有“使用權”消費的需求。這個需求之下,共享經濟有了存在的空間。
共享經濟在影響人們生活方式諸多領域的同時,生活服務業(yè)也面臨以新思路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上門理發(fā),上門按摩,上門美甲,上門洗車、上門打掃,互聯網已經把線下的資源搬到了網上。在共享經濟下,如果想理發(fā)就可以自己提前預約,這樣就可以將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而不用浪費在排隊等待上。河貍家、功夫熊這樣的平臺正是在提供這樣的服務。
同樣,家庭服務業(yè)也可以加入共享經濟的思路。在共享經濟下的家政服務人員與傳統(tǒng)家政服務相比,并不一定是整月或整年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服務,而更可能是在許多家庭有某些急切需求的時候提供服務,比如老婆出差自己沒時間打掃家,奶奶回老家小孩無人照顧等情況,共享經濟下的家政服務業(yè)對于已經退休賦閑在家的人員來講是一個很好的再就業(yè)機會。